廣州推動科研用物資跨境自由流動!港科廣為試點之一
編者按:
在「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辦學理念下,大學積極推動生物樣品等科研物資需要在兩校間跨境往來,以實現港科大(廣州)與港科大之間的科研資源互補共享、科技創新活動協同開展。過去的一年,大學與廣州市科技局密切溝通,就我校的跨境物資品類和便利化政策措施與廣州海關、廣州市衛生健康委等多個部門對接協調。
去年7月,市科技局率衛健委、商務局、市場監管局及廣州海關等5個單位來我校調研座談,科研處組織了微電子學域、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學域、腦與智能研究所、實驗室設施與安全管理辦公室等13個部門共26名人員參會。會上,我校科研團隊與各政府部門進行了充分的溝通,明確我方需求並獲得了對應部門的積極回應。最終,我校提出的9項跨境需求科研物資清單和5項便利化政策措施全部予以納入本次出台的《廣州市科研用物資跨境正面清單(第一批)》,為穗港兩地科研物資的跨境運輸提供切實的便利和支持,切實推進兩校在科研領域的深度合作和學校協同發展。

7月20日,廣州市科技局以《廣州市出台正面清單推動科研用物資跨境自由流動》為題,發佈工作動態。全文轉載如下:
近日,廣州市科技局會同廣州海關、廣州市商務局、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和廣州市衛生健康委五部門聯合印發廣州市第一批科研用物資跨境正面清單,以廣州實驗室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為試點,出台系列通關便利化措施。

廣州是科技部「推動開展科研用物資跨境自由流動改革試點工作」的6個試點城市之一。據介紹,廣州市科技局牽頭試點「科研用物資跨境自由流動改革」,針對創新主體在科研用物資跨境方面面臨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經過廣泛調研,與試點單位和相關職能部門深入磋商,並報請相關國家部委核准,最終選定動物幹細胞等15項物資納入第一批正面清單。
為確保試點單位能夠實現科研用物資跨境順利通關,市科技局會同海關等部門建立了快速通關機制,為試點單位納入「正面清單」的物資開通「綠色通道」,可優先辦理檢疫審批、單證審核、檢查等業務,可直接向海關申報通關,無需辦理《藥品進口通關單》;如需出具《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說明》,可獲得商務部門的加快處理;可享受免於提供國外官方檢疫證書等系列檢疫監管便利化措施;對入境高風險特殊物品開展風險評估,符合要求的允許快速通關,同時加強後續監管;全面推廣應用低溫探測、智能審圖、集中審像等非侵入式查驗技術,支持取得審批批文的生物樣品等物品通過非貿渠道快速通關。
廣州實驗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動物細胞、血液及其製品等審批時間已由1-2周縮短至1-3天,進境檢驗檢疫時間由3天縮短至1天;針對SPF級小鼠等實驗動物,已經實現了邊隔離邊實驗。
廣州市科技局在出台政策的過程中了解到,科研物資跨境手續除了通關手續,還需要辦理流程較長的減免稅手續,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物資跨境的時間。為此,廣州市科技局會同廣州海關為試點單位建立了重點輔導機制,指導試點單位運用「兩步申報」「提前申報」等便利措施,通過無紙申請方式上傳委託書掃描件,或在首次辦理有紙申請時提交委託書原件備查,此後在委託書有效期內只需提供複印件;委託書期限可由試點單位自行確定等,充分保障科研設備「零等待」放行,切實支持大灣區科研物資跨境自由流動。
自2022年啟動試點工作以來,以前平均5天左右的減免稅審核周期已經縮短至1個工作日,兩個試點單位實際享惠進口貨值超過3億元,實際減免稅額超過3000萬元。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相關負責人稱,通過試點改革,該校在科研物資跨境流動方面的主要訴求均已得到了充分指導和協調解決,使得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在「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辦學理念下,可以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合作和人才聯合培養工作,實現兩校在穗港兩地中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