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材料與材料信息學論壇在港科大(廣州)圓滿舉辦

7月23日,廣州市材料信息學重點實驗室首屆年會暨先進材料與材料信息學論壇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圓滿舉辦。本次論壇彙集7位院士及3位頂尖學者,方向覆蓋能源材料、功能材料與高分子材料及材料信息學。來自相關領域學術界、工業界同仁,以及社會人士等共300餘人齊聚於此,圍繞近年來先進材料及材料信息學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展開深入交流和思維碰撞。

論壇開幕式由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材料表徵與製備中央實驗室主任、廣州市材料信息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翁祿濤教授主持。

翁禄涛教授

港科大(廣州)副校長(教學)吳景深教授致開幕詞,並為參與論壇的學術委員會委員們頒發聘書。·

学术委员会成员

開幕式上,廣州市材料信息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先進材料學域和可持續能源與環境學域講座教授張統一院士作實驗室建設工作彙報。

张统一院士

上午的論壇由系統樞紐院長李世瑋教授和功能樞紐可持續能源與環境學域署理主任邱惠和教授主持。報告在王中林院士精彩的演講中拉開了序幕。

李世玮教授

邱惠和教授

王中林院士在報告中通過形象直觀的方式,介紹了TENG(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與五種納米發電機模式,接觸起電原理及其廣泛的應用場景。納米摩擦發電機通過利用材料之間的微觀摩擦運動產生電能,可用於可穿戴設備,取代傳統發電機在風平浪靜的海域發電,並為可持續能源和自主電力提新的解決方案。

王中林院士

隨後,趙天壽院士和徐堅教授也在太陽能儲能、高性能纖維材料等方向發表引人注目的觀點。

赵天寿院士

趙天壽院士聚焦電池儲能,指出流體電池是實現新能源規模化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他表示,相較於其它可再生能源儲能技術,流體電池儲能技術更具前景性,其最大優勢就是可以滿足新能源的規模化、高效率、低成本、耐久、安全等大量要求。

徐坚教授

徐堅教授介紹了高性能纖維材料基因技術的研究進展,探索了基因技術改良纖維材料的性能。他在報告中指出,通過對纖維材料基因的精確調控,可顯著提升纖維材料的強度、韌性、耐磨性等,在航空航天、汽車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下午的論壇由廣州市材料信息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功能樞紐先進材料學域主任高平教授與廣州市材料信息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信息樞紐數據科學與分析學域王煒教授主持。

高平教授

王炜教授

唐本忠院士、成會明院士、康飛宇教授分別聚焦聚集發光、電池修復、安全電池的生產工藝等,作上半場報告。

唐本忠院士

唐本忠院士的演講從哲學角度出發,生動闡述了聚集體學、聚集熒光猝滅和聚集誘導發光的概念及其在科學研究中的意義。此外,他還分享了相關研究在現代光電子學中的實際應用,以及其在光電轉換器件和生物成像等領域的巨大潛力。

成会明院士

成會明院士以我國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回收現狀和能源情況為切入,提出了鋰電池的修復及再利用方法。他鼓勵新一代青年科學家投入時間精力,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實現新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

下半場報告將目光投射到了材料生產智能化設計和人工智能方向,由朱世平院士和康飛宇教授作主題演講。

朱世平院士

朱世平院士以一首「化工之歌」的打油詩調動起現場氣氛,點出「四大天坑」實為「四大天庭」的發展新角度,強調了化工專業的重要性、工藝與原料的關係與重要性,並為白色污染問題提供解決思路。

刘兴军教授

圍繞人工智能與材料科學的交叉融合,劉興軍教授指出,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大規模材料數據庫篩選,預測材料性能並進行優化,為新材料的合成和應用提供指導,能在材料信息學領域發揮巨大作用。

康飞宇教授

康飛宇教授介紹了團隊在固態電池電解質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併科普了電池安全的相關知識。其團隊研發的高安全性、生物友好電池,為在場人員留下了深刻影響。

論壇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令人驚喜的是,本次論壇還吸引了部分中小學生參加,充分展現了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啟發作用。現場觀眾對此次論壇的內容和學術水平予以高度讚賞。

本次廣州市材料信息學重點實驗室首屆年會暨先進材料與材料信息學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促進了學者之間的深入交流合作,更為材料信息學領域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為學術界創造更多共享知識和思想碰撞的機會,推動材料信息學領域取得更大進步。

發佈日期
2023年07月25日
分類
合作交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