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海交會在廣州開幕 倪明選校長作大會發言
*本文轉載自廣州日報新花城客戶端,作者方晴、丁雄,圖片王維宣(部分圖由主辦方提供)、編輯張映武。
12月22日,以「聚全球,創未來」為主題的2023年海交會在廣州開幕。作為中國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力最強的海外人才創新創業交流平台,海交會通過展覽、論壇、路演、招聘、實地考察等一系列活動,向世界發出「海交知己,廣聚英才」的誠摯邀約。
集人才之能,聚創新之勢,是海交會25年來不變的主線。參與人才數量、質量的爬升,見證引才「南大門」越開越大;招才攬才者的變化,亦見證了廣州、灣區,乃至全國創新生態的提升。

「現在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每一次工業革命對勞動力市場都有顛覆性的影響。最早我們講第四次工業革命是自動化、信息化,從去年底開始生成式人工智能又將自動化往前帶了很大一步。」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以新時代創新人才的培養為主題發表演講。

倪明選表示,新的發展階段需要「新質生產力」,即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也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這主要靠人。因此人要能跟上技術,和新技術發展與時俱進,產生更多的創新想法。」 倪明選說。
那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倪明選也表達了自己對於人才培養、選用的看法。「港科大(廣州)不會考核教師發表文章的數量。」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認為,對人才來說,最重要的是創新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科研影響力不能只從寫多少文章去評判。

倪明選表示,港科大(廣州)招聘相當大部分教師都是名校博士畢業生。不少應聘者在學術方面尤其是某個尖端領域十分傑出,但只有這點是不夠的。「有的研究人員可以把很多問題都研究得非常好,可是到底應該去解決什麼問題?他們可能不知道工業發展過程中哪些領域存在問題需要解決。」
因此,在教師隊伍建設和專業發展上,港科大(廣州)採用多序列的教師聘用和發展路徑,除傳統序列也啟動了「工程師序列」。倪明選舉例道,該校聘用了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在建造大橋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以前沒有遇到的實際問題,這在學校里是看不到的。他能讓我們見識到更多的場景,對年輕教師的啟發很大。」

倪明選在現場打起了「廣告」,強調學校與所在區域的吸引力:「南沙、廣州、大灣區的產業生態越來越好,建校一年半,已經與許多企業建立深度聯繫」「小孩的教育上,學校旁邊就是民心港人子弟學校;老人醫療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今年3月開業」……
他也提到對人才的期待:希望能夠招到各個不同領域、不同背景並且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師。「或許他沒有寫那麼多的文章,可他在工作過程中能夠發現許多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這是更加關鍵的。」倪明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