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弘揚「西遷精神」,港科廣學子到西安交大訪問交流
2023年歲末之際,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學生事務辦公室組織20位內地與香港學生赴西安交通大學訪問交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予以高度評價的「西遷精神」。港科大(廣州)的同學還來到延安市黃陵縣,尋根黃帝陵,感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學習「西遷精神」
12月28日上午,港科大(廣州)學生參訪團到達西安交通大學,參觀西遷博物館、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並參加校際學生座談交流會,深入了解學習「西遷精神」。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學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講述他們上世紀50年代,響應黨和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從黃浦江畔來到渭水之濱,紮根黃土地,開啟建設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學的故事。
收到信後,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2020年4月22日,正在陝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前往西安交通大學,考察交大西遷博物館,親切會見西遷老教授。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參觀了西遷博物館後,我感受到了那一代青年人的擔當與使命。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本科生 董佳鑫

在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港科大(廣州)的同學們欣賞了秦腔、書法拓碑、皮影等中華傳統文化藝術。



校際學生座談會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本科生劉恆碩表示,「港科廣和西安交大的風格可以說是迥然相異,但是學子們的期望,夢想,對國家的熱愛又有何不同?願友誼長存!」

通過本次參訪,同學們深入了解了西安交大西遷的時代使命和西遷過程的堅毅厚重。西安交大西遷的事迹激發了同學們的民族認同感與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進一步增強了同學們的家國情懷。
思源黃帝陵
港科大(廣州)學生參訪團本次出訪的第二個主題是前往黃帝陵。作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中華民族的祖陵,黃帝陵已是無數華夏兒女尋根問祖之地,也見證着很多「遠方遊子跪橋陵,淚眼蒼茫暮靄輕」的祭陵故事。

來到黃帝陵,歲逾五千年的黃帝手植柏,「七上八下」的漢武仙台,還有歷朝歷代的祭告碑文……它們無言地書寫着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過往,令人無比自豪與振奮。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本科生 吳藝琳
華夏文明發源於黃土、辛勞於耕織,黃帝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奠基人的角色。緬懷黃帝、祭拜黃帝陵,是這個冬天我做過最難忘的一件事。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本科生 唐子仁
通過黃帝陵之行,同學們進一步加強了民族意識,深入了解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淵源,為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營養和精神力量。
參訪學習之餘,同學們還遊覽了西安城牆、秦始皇陵兵馬俑、碑林博物館和陝西歷史博物館,探尋千年古都的底蘊。大家在拓展知識儲備的同時緬懷歷史,加深了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西安城牆
漫步在青磚綠瓦的西安城牆之上,無需多言,抬頭是莊重華麗的城門,低頭是城牆之下滿滿人間煙火氣的百姓生活,西安的古今已自成一體。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本科生 邱悅然

碑林博物館
我們瞻仰古人遺風,《詩經》《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刻於石碑之上,歷經千年仍閃爍着智慧的光輝;在碑林間穿行,尋找耳熟能詳的名句,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也不失為一種奇妙的體驗。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本科生 吳藝琳

秦始皇陵兵馬俑
參觀了兵馬俑,被那些生動的陶俑深深吸引。千年前工匠們的傑作,經由又一代匠人們的苦心修復,重新在千年後的世界散發光彩。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本科生 歐陽宇軒

陝西歷史博物館
回到城市的歷史博物館,那是西安古都風采的不可磨滅的物件——無論是各式各樣的瓶瓶罐罐、佛像舍利塔,還是人像、畫作,都是當年的十三朝古都的點綴,也是如今包容的西部重城的一縷古香。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本科生 劉恆碩

通過本次參訪,同學們深刻領略了「西遷精神」和黃帝文化的偉大意義,進一步增強了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自豪感。港科廣學子將銘記西遷的時代使命和黃帝陵的歷史價值,繼續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