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氨來源量化的技術方法與科學前沿」研討會在港科大(廣州)成功舉辦

2023年12月28日,「大氣氨來源量化的技術方法與科學前沿」研討會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成功舉辦。

本次研討會由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功能樞紐可持續能源與環境學域主辦。研討會匯聚了從事大氣氨相關研究的華東師範大學王格慧教授、清華大學劉歡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章炎麟教授、中科院大氣所潘月鵬、潘小樂研究員、浙江大學谷保靜教授、北京大學張霖教授、劉明旭博士和中國海洋大學高陽教授、華南理工大學袁自冰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李瑩副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何敏副教授及暨南大學曠燁副研究員等10餘位大氣環境科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和學者,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鄭君瑜教授,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張濤博士、鍾庄敏博士,暨南大學劉俊文副研究員、黃志炯副研究員等項目組成員一同參加本次研討會。會議圍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基金項目「基於穩定氮同位素和模式融合的大氣氨排放清單校驗與改進研究」實施過程中的相關科學與技術問題,探討大氣氨來源量化的最新進展、技術方法與科學前沿。在我國當前PM2.5濃度顯著下降後逐漸進入瓶頸期階段的背景下,此次研討會的召開有助於釐清大氣環境中氨的來源,為科學制定大氣氨排放減排策略、進一步降低PM2.5濃度、持續改善空氣質量提供新的途徑和方向。

國家基金委重點基金項目「基於穩定氮同位素和模式融合的大氣氨排放清單校驗與改進研究」,由功能樞紐可持續能源與環境學域鄭君瑜教授主持,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為項目依託牽頭單位,旨在通過穩定氮同位素、模式反演、大數據等多方法的融合,提高大氣氨排放清單表徵的準確性,項目執行期為2023年1月-2027年12月。此次研討會的召開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和創新提供了寶貴的科學指導,也為接下來我國開展大氣氨來源的精確測量、排放表徵、精準溯源和科學施策指明了未來應關注的研究重點和方向。

参会专家合影留念

研討會由鄭君瑜教授主持,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科研處李冬孚處長出席會議並致歡迎詞。

郑君瑜教授主持会议
科研处处长李冬孚致辞

隨後,鄭君瑜教授對大氣氨來源量化的現狀與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和介紹。他指出,儘管當前對大氣氨的來源已有一定了解,但其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下的具體來源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這給制定針對性的減排策略帶來了挑戰。國家基金委重點基金項目的實施方案是此次會議重點研討的議題之一,鄭君瑜教授詳細介紹了該項目的背景、目標和研究方法。他強調了多站點穩定氮同位素溯源和模式校驗在氨排放研究中的重要性,並分享了項目團隊在技術研發和數據收集方面取得的進展。

郑君瑜教授作项目介绍

與會專家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了熱烈討論,並就當前大氣氨來源量化研究的現狀、問題和挑戰發表了意見和建議。專家們一致認為,通過多站點穩定氮同位素解析和模式融合的方法,有望更精確地識別氨的來源,為制定有效的減排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此外,與會專家就未來應重點關注的研究方向交換了意見,認為未來研究應更加關注大氣氨未知來源的識別、城區非農業源排放表徵的改進以及新型監測技術在氨排放研究中的應用等問題。

最後,鄭君瑜教授代表項目組向與會專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謝。他表示,此次會議的成功召開,離不開各位專家的鼎力支持;後續項目的實施,期待與各位專家緊密合作交流,一起努力,共同推進我國大氣氨來源量化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為我國PM2.5濃度未來突破下降瓶頸、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貢獻獻智慧和力量。

發佈日期
2024年01月05日
分類
合作交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