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生在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高校的升學途徑」宣講在港科大(廣州)舉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香港特區政府駐粵辦」。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下文簡稱「駐粵辦」)與廣東省教育廳聯合舉辦的「香港學生在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高校的升學途徑」宣講於3月14日下午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舉行。活動由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港澳台僑學生管理研究分會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承辦,廣東高校香港學生聯合會、暨南大學香港學生聯合會和內地港澳青年學生之家作為支持單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作為特邀嘉賓為活動發表視頻致辭。有約120名香港學生線下出席了活動,在線參與逾4800人次。


領導致辭
駐粵辦蘇惠思主任表示:
今次與廣東省教育廳合辦「香港學生在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高校的升學途徑」宣講活動,旨在讓香港同學了解粵港澳大灣區多元化升學途徑,更好把握大灣區建設機遇,提早規劃未來發展方向。蘇主任還特別感謝「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對香港青年的關心,並作為特邀嘉賓為活動錄製了視頻致辭。
蘇主任表示,香港專上教育高度國際化和多元化,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𣎴單可以做到「強強聯手」,更是港澳教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舉措。蘇主任並鼓勵香港同學多關心和參與香港事務。她指出2024年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第十周年,作為香港市民的一員,每個同學都有義務、有責任一起維護國家安全,增強防範和抵禦安全風險的能力。蘇主任還介紹了特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成立的「連青人網絡」,並邀請香港同學登記成為「連青人網絡」會員。

廣東省教育廳交流合作處處長、港澳台事務辦公室主任李金俊表示:
廣東省教育廳一直關心港澳台僑青年學生培養、支持大家在粵升學、就業和創業。同時,廣東也是全國高校在讀香港學生人數最多的省份,目前有約1.5萬名港澳學生就讀於不同在粵高校。李金俊主任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宣講活動,讓香港青年學生了解在粵高校多元化升學途徑。今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佈五周年,李主任還鼓勵港澳青年來廣東省,來大灣區內地城市升學,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投身大灣區建設。

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港澳台僑學生管理研究分會秘書長、暨南大學港澳台僑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昱致辭時介紹:
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港澳台僑學生管理研究分會成立於2022年,在廣東省教育廳指導下開展工作,分會致力於做好高校港澳台僑學生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服務在粵港澳台僑學子們的成才成長,營造省內高校港澳台僑學生交流交往交融,積極向上的氛圍。暨南大學作為分會理事長單位,也是在校香港學生人數最多的國內高校,目前在校香港學生人數近8700人。王秘書長希望同學們能從此次宣講活動中獲取更多大灣區高校升學資訊,以更好規劃個人未來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致辭時表示: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於2022年6月建校,並於2023年9月招收首屆本科生。作為一所以學生為中心的高等教育機構,學校立足國家需求,致力於探索創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差異化優勢的高端人才。學校未來規劃在校生規模約10000人,其中本科生4000人、研究生6000人。目前在校學生約1700人。倪明選校長表示,港科大(廣州)榮幸擔任此次活動的承辦方,並希望香港同學能通過本次活動更全面地了解各種升學途徑,進而更好地抓住在內地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升學機會。

特邀嘉賓致辭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作為活動特邀嘉賓發表了視頻致辭。鍾院士從自身經歷出發,分享了對青年學生成長的看法。鍾院士鼓勵香港學生要善用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鍾院士建議香港同學到國內城市多走多看,通過在內地升學和實習機會,豐富對祖國的認識,增強身份認同,以個人成長的「小我」成就國家發展的「大我」。鍾院士還提醒大家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堅持有規律的運動,時刻保持奮發向上的積極心態,成為有想法、有擔當、有見識、有作為的新時代新青年,不負韶華,不負盛世。

分享環節
這次「香港學生在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高校的升學途徑」宣講的分享嘉賓為: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研究生招生錄取處助理處長盛軍博士、未來技術學院紅鳥碩士基地主任陳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學院經理程美娜,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研究生院院長黃煜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籌)招生處招生組長潘宇翔,以及兩位港籍研究生代表。







互動交流
在隨後的互動交流環節,來自四所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高校的老師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就大家關注的參與宣講高校考錄要求,與香港方面的關聯學校在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及師資、學生培養模式,以及學位認可度等問題作出回應。



參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
隨後,出席線下活動的嘉賓和同學們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學校圖書館、嗨唄天地、訪客資訊中心和紅鳥廣場等校園建築,實地了解學校建設情況和教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