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灣區智能交通科學研討會在港科大(廣州)召開

5月4日至5日,2024大灣區智能交通科學研討會(The 2024 Greater Bay Area Symposium on Smart Transportation Science)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舉行。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及北京、成都、西安、南京、蘇州、福州、武漢等高校院所的專家和學者,以及來自派爾城市、比亞迪等工業界的180餘位業內人士齊聚一堂,聚焦智慧交通技術、綠色交通出行、低空經濟等領域,共話、共謀、共創智能交通未來發展。

5月4日上午,2024大灣區智能交通科學研討會正式開幕。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教授首先致開幕詞。他向到訪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港科大(廣州)的建校歷史、學校交叉融合、銳意進取的辦學理念和研究精神,以及智能交通學域的創辦初衷

隨後,來自中國香港、新加坡的3位資深教授進行精彩紛呈的主旨演講。

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土木與環境工程系講席教授羅康錦首先作學術報告。近年來,他的研究着眼於提升基於區域的隨需公交服務水平。在實際運營中,出行需求在時空分佈上的不確定為隨需公交高效運行帶來了較大的挑戰。羅教授團隊的研究通過構建隨機規劃模型並設計基於可靠性的梯度下降算法,大大降低了在不確定影響下隨需公交排班和調度的運營難度,為城市級別的隨需公交區域設計提供了規劃指導。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講席教授楊海為研討會帶來了第二場主旨演講。他首先回顧了交通需求管理的經典手段,隨後提出了一種名為「預約兼限額」的新型出行需求管理策略。楊海教授從理論角度肯定了預約兼限額策略在保證交通出行公平性方面的作用,並從實際角度評估了該策略的可行性與靈活性,與在場嘉賓就此展開了深入討論。

新加坡國立大學廣州創新研究院院長、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孟強作第三場主旨演講。孟強教授介紹了公交車電動化趨勢下的場站選址服務和線路排班的改革。孟教授的研究結合了傳統的優化建模的理論方法與強化學習兼代理人仿真的數據驅動方法,為新加坡電動公交的運營提供實際可行的調度方案。此外,基於與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統二十多年的合作經驗,孟教授分享了其對交通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的差別和看法,令青年學者頗受啟發。

本次研討會舉辦了五場主題報告。來自中國香港的10位專家學者先後就新興出行服務、交通需求管理、綠色交通與可持續、人工智能、城市物流及低空經濟等方面介紹了各自的研究工作與成果,為與會者帶來智能交通領域的前沿研究。

主題一Emerging Mobility Technology and Systems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李森博士探討了自動駕駛網約車的使用對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公平性的影響。特別是在區域公平與社會公平兩方面,李博士通過量化的指標展示了自動駕駛網約車對不同區域、不同收入人群的差異化福利。

香港理工大學電機與電子工程學系研究助理教授葉洪波博士分享了城市軌道列車自動控制方面的研究。葉博士提出了一種在節能駕駛原則下根據軌道狀態以及運營需求快速改進列車最優行進速度的控制算法,可為更複雜的現實場景運營快速提供可靠的行駛基準。

主題二Green and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系副教授許敏展示了她的團隊在城市物流最後一公里客戶自助服務的系列研究。其中,她着重介紹了在考慮用戶對自助服務的不同偏好時應當如何從系統最優的角度確定城市物流配送站選點及運輸價格。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系助理教授王琨博士着眼於空中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介紹了將傳統航空燃油逐步替換成可持續航空燃油的積極意義,並通過一個博弈論模型闡述了廉價航空在替換過程中相對於全服務航空的優勢,對航司管理者提出相應的差異性補貼政策建議。

主題三AI in Transportation

香港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馬瑋博士介紹了關於城市道路街邊上下客行為的研究。馬博士的研究利用基於機器學習的統計推斷方法,對街邊上下客行為造成的城市擁堵進行了量化分析,並闡述了在統計推斷中減少機器學習預測偏差對結果準確性的作用及其處理方法。前沿理論與實際問題的有機結合引起了現場熱烈討論。

香港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柯錦濤博士介紹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搭建的城市交通數字孿生平台。該平台集合了數據收集、出行需求處理、供需匹配、路徑規劃、停車位尋找等多種共享出行服務的運營模塊,並基於香港城市路網進行了可視化展示。該平台可快速展現城市交通共享出行的實時、動態運行狀態,為城市管理者進行決策輔助。

主題四Urban Freight, Logistic, and Deliveries

香港城市大學系統工程學系副教授周浩輝(Andy Chow)介紹了利用強化學習進行實時物流分配的研究工作。他的團隊考慮了接單和訂單取消等實際問題,並通過真實數據對比了強化學習方法與傳統優化方法在不同場景、不同需求量下的適配性。

香港大學工業與製造系統工程系助理教授張芳妮博士從眾包服務模式的角度為理解城市物流帶來了新視角。她通過建立博弈論模型,分別在不同的包裹載重量情形下探討了客戶與眾包運輸者的選擇行為,並在市場均衡的情況下分析了眾包服務的規模經濟效應及服務平台的最優策略。

主題五Low-altitude Aviation

香港理工大學航空與民航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副教授劉威介紹了該系在低空無人系統與經濟方面的研究方向和展望。隨後,劉教授重點分享了團隊在不同地點、不同任務場景中的無人機服務範圍設計和航道規劃研究,在現場引起廣泛討論。

香港理工大學航空與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吳凌霄博士介紹了團隊在無人機城市貨運場景下的研究。吳博士的研究對比了無人機直送、卡車直送、卡車、無人機協同配送等不同模式下的最優運營成本,並利用城市需求數據估算了潛在的短期和長期收益,肯定了逐步利用無人機進行城市貨運的可行性。

會後,與會人員先後參觀了嗨唄天地、元宇宙聯合創新實驗室、交通行為心理與安全實驗室、智能自動駕駛中心等校園場所,對港科大(廣州)的校園環境、創新氛圍、實驗資源有了充分的了解。

從大灣區出發

聚焦智能交通

論道產研發展

此次大灣區智能交通科學研討會

不僅架起了學術交流的橋樑

也加強了學界與工業界信息、資源對接

為大灣區智能交通飛速發展

「低空經濟」騰飛助力

發佈日期
2024年05月10日
分類
合作交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