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mpions++! 港科大(廣州)本科生首奪程序設計大賽冠軍
2024年5月25至5月26日,2024年廣東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GDCPC)暨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CCPC)廣東省賽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成功舉辦。由我校本科大一學生張晉傑、趙欣昊和何家睿組成的隊伍脫穎而出,榮獲2024年廣東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冠軍(金獎)、2024年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國邀請賽(廣東)的亞軍(金獎)。
此外,在2024年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國邀請賽(廣東)個人賽比拼中,張晉傑同學憑藉其優異的表現榮獲金獎(總排名第三,本科生第一),趙欣昊、何家睿分別獲得銀獎。

CCPC是由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組委會主辦的一項程序設計競賽,已經成為中國水平最高、規模最大,以及大學生心目中最公平公正的計算機學科競賽。GDCPC由廣東省計算機學會主辦,隸屬於CCPC體系,也稱為CCPC廣東省賽。
本次競賽共吸引373支隊伍參賽,圍繞檢驗算法設計、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編程實現和計算機系統能力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進行比拼。本次比賽時長為5個小時,參賽隊伍需要利用C、C++、Java或Python等程序語言完成10道編程題,並提交給機器裁判。正確解答題目最多,答對相同題數耗時最少的隊伍獲勝。
最後一刻: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
回顧起剛剛獲得的比賽勝利,三位同學都難掩激動的神色。對張晉傑、趙欣昊和何家睿而言,本次摘取金獎無疑是他們競賽生涯里的高光時刻。但三位選手坦言,他們其實在賽前並沒有針對此次比賽做太多準備。由於賽前正值期末考試季,隊員們都進入了緊張而忙碌的備考階段,專門用來進行賽事籌備的時間少之又少。他們僅能在團隊之間開展一兩場模擬比賽作為賽前熱身。
三位選手一致認為,團隊的緊密配合是本次在競賽中脫穎而出的關鍵。他們深刻汲取了過去的經驗教訓,在任務分工上實施了更為精細的策略。每次選定題目後,三位選手便會集思廣益,細究毫末,力避因疏漏而導致的罰時。此外,他們創新性地採取「單一編輯制」,即每道題目僅由一名選手全權負責代碼編輯,這樣不僅保證了代碼的連貫流暢,還顯著減少了人員輪換帶來的時間損耗。

在賽事的漫漫征途中,三位選手始終保持自己的節奏,不為外界干擾所動。比賽的首個小時內,他們勢如破竹,迅速解決了四道複雜題目;隨後又一馬當先,成為賽場上首個完成第五道難題的隊伍。賽場內設有實時顯示比賽成績的大屏幕,「在解最後一道題的時候,我們已經完全沒有關注排名了,都在忙着解題」,張晉傑說道。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比賽即將結束的最後七分鐘,他們以一記「絕殺」將第六題完美攻克。最終以最高的解題數量與較低的罰時記錄,成功鎖定冠軍寶座。

鑄基傳承:一支團結自驅的小隊
2023年第一屆本科新生報到時,張晉傑、趙欣昊和何家睿三位同學不約而同被港科大(廣州)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集訓隊的招新所吸引,並毫不猶豫地決定加入隊伍,踏上了系統培訓與參賽的征途。
每場CCPC競賽的比賽時間長達五小時,要求選手們在高壓力的環境下編寫出高質量代碼,並儘可能多的解決問題。為了更好地備戰比賽,在教練的引導下,集訓隊成員自發地採取互教互學的方式來鞏固知識:由一位成員先深入學習掌握某個知識點,再像上課一樣將知識點講授給團隊其他同學。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出現遺漏或不足,教練再及時進行補充和拓展。「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大家了解、消化知識點,還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何家睿表示。

為了維持競賽狀態,隊員們自發組織每周至少一次的五小時模擬賽或重現賽。趙欣昊說:「模擬賽可以強化隊伍的協作精神,方便及時調整和優化比賽策略」。為了平衡學業與訓練,他們通常利用晚上的時間進行集訓,常常深夜才回到宿舍休息。
長期的合作與交流使得隊員們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這種默契使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理解隊友的解題思路,為比賽中的高效協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與個人比賽相比,團隊作戰更加依賴於隊友間的討論和交流。」張晉傑談到,「我們在集訓中學會了如何更好地分享自己的想法、補足他人思路,大家在團隊中各司其職,共同解決問題」。
終身學習:一份從小養成的樂趣
談及興趣起源,三位同學都坦言與編程「結緣已久」。張晉傑和何家睿自小學六年級起便開始接觸編程,並通過專門的訓練課程逐步打好競賽基礎。「我在初中時期逐漸培養出對算法的興趣。」張晉傑回憶到,「算法的精妙讓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覺,解出題目的成就感也讓我樂此不疲。」 趙欣昊則是在高一時加入了高中學校的程序設計競賽隊,「競賽讓我體驗到不斷進步並突破自我的快感」。
多年的比賽經歷和堅持不懈的訓練不僅讓他們在程序設計技術上得到了成長,更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何家睿表示:「這些能力是通用的,通過競賽培養的能力和技術也有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

「訓練歸根到底還是要理解代碼本身,看清問題本質。」問及程序設計的學習技巧,張晉傑說:其實很多難題實際上解出來只需要運用基礎的代碼知識。理解問題內核,形成知識模型才是題目的挑戰之處」。「多練」則是趙欣昊和何家睿的真誠建議,通過反覆練習在腦海中復現知識模型,摸透理論或者模型的本質,這樣才能融會貫通,在緊張的競賽環境中從容調用知識庫。
對於本次比賽取得的成績,三位同學都表示非常滿意,尤其是在團體賽中獲得金獎,這帶給了這群剛剛結束本科一年級學習的學生滿滿成就感。但同時他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數學方面還相對薄弱,字符串、博弈論等內容還需要查漏補缺」。為了能在更高的賽場上取得優異成績,務必要有強大的知識體系作為支撐,這也是激勵他們繼續學習、自我提升的巨大動力。幾個月後,新的賽季又將開始,他們又將繼續懷揣希望,向著更高的目標不斷前進。
港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教授表示:「港科大(廣州)始終堅持推行以探索為導向的融合學科主動學習模式,鼓勵學生在學校的支持和指導下自行開展項目式學習、科研訓練、學科競賽與創業實踐活動,學校積極組建專業導師團隊,為學生項目提供全程支持,共同指導學生學習的「實踐性」和「學術性」活動,落實專業知識、實踐和職業素養並重的培養目標,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
首屆本科生入學以來,港科大(廣州)通過多種渠道為本科生提升科學素養與創新精神持續賦能。學校積極推動機器人社團、ACM集訓隊等學生社團的建立,為具有同樣興趣愛好的同學搭建研究和交流平台,在教授、碩博學生教練的指導下,引導本科生積极參加各類競賽,以賽促學,提升實踐動手能力。學校開展了一系列論壇、講座和專題調研活動等,邀請資深學者、業界人士、傑出校友及優秀朋輩,通過交流對話、經驗分享、技能培訓等多種形式,探討學術發展歷程,有效助力本科生開闊學術視野、夯實科研能力。此外,本學期港科大(廣州)還啟動了Research Happy Hour活動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本科生暑期基礎科研訓練資助計劃,為本科生提供接觸基礎科研的機會,支持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研究實踐中。
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
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China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簡稱CCPC)是由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組委會主辦的一項程序設計競賽,旨在激發高校學生學習計算機領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興趣,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計算機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團隊合作意識、挑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育和選拔出一大批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信息技術人才隊伍,服務「兩個強國」建設。該比賽為參賽選手提供了高水平的競技交流平台,是國內最具影響力、最具權威性的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之一。
廣東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
廣東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由廣東省計算機學會主辦,自2019年起成為CCPC體系的一部分,同時作為CCPC廣東省賽,致力於激發廣東省內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和能力,推動大學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改革,為計算機程序設計方面有特長的同學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