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翚教授講述智能製造研究的「前世今生」和未來發展
8月5日,SYSH Hub Forum 第三場論壇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演講廳C順利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智能製造,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可持續製造系講座教授、卓越生產研究中心(XPRES)主任王力翚教授作了題為《智能製造研究的歷史、現狀與未來》的學術報告。

系統樞紐院長李世瑋教授、副院長吳鈞教授、智能製造學域主任湯凱教授、智能交通學域蘇權科教授及多位教授出席現場。
本次講座由李世瑋院長擔任主持。他着重闡述了SYSH Hub Forum舉辦的願景,隨後介紹了王力翚教授的學術背景與成就,希望通過今天的論壇,同學們對智能製造的研究有更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王力翚教授首先追溯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史。1943年,沃倫·麥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和沃爾特·皮茨(Walter Pitts)發表的論文《神經活動內在思想的邏輯演算》,為人工神經網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6年,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等組織了第一屆人工智能研討會——達特茅斯會議(Dartmouth Conference),讓人工智能作為一門研究學科走向大眾視野;1982年,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提出了霍普菲爾德神經網絡,讓人工智能成為真正的科學;2010年,首個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推出;兩年後,腦機接口設備已能夠勝任更複雜和廣泛的操作;2020年起,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如GPT-4等不斷推出,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運用。

王力翚教授分享了多個人工智能應用的案例,包括深藍計算機(Deep Blue)、阿西莫(ASIMO)、阿爾法圍棋(AlphaGo)、Midjourney以及Sora。隨後,他圍繞人工智能在製造領域的應用,對智能製造的遠程監控與控制、遠程裝配、人機協作、腦機機器人、基於視覺AI的裝配這5個研究方向及其實踐原理展開詳細闡述。

在回溯歷史、梳理現狀後,王力翚教授闡述了其對智能製造未來發展方向的看法。他認為,把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結合起來,構建以人類為中心的裝配是未來智能製造的發展趨勢——增強型機器人(Augmented Robot)作為外骨骼(Exoskeleton)提供能量;認知系統(Cognitive System)作為智能代理(inteligent Agent)提供建議;混合現實結合增強現實和數字孿生技術提供指導;共情智能(Co-Intelligence)結合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更好理解並響應需求;腦機機器人(Brain Robotics)通過大腦信號控制機器的運動與操作。



報告結束後,李世瑋院長對講座內容進行總結,並呼籲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擴大視野、豐富想像力。

最後,李世瑋院長為王力翚教授頒發系統樞紐學術論壇紀念獎牌,以表彰其對舉辦SYSH Hub Forum的貢獻。智能製造學域主任湯凱教授將自己所著書籍《未完的信札》贈予王力翚教授。本次論壇讓參會師生更全面地了解了智能製造的「前世今生」和未來發展方向,同時提供了更多將製造與人工智能等未來技術結合起來的獨到見解。




講座感想

SMMG 副教授 胡鵬程教授
Prof. Lihui Wang from KTH gave us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about the history,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and future technology of smart manufacturing. He tells us where we come from here, and how we reach here, and where we should go in the future. He introduced us the human-robot collaboration technologies, the brainwave-enabled human-robot collaboration technologies, and so many advanced things. This was really a comprehensive and insightful presentation. Thank you.

SMMG PhD 王詣赫
I feel like Prof. Wang's presentation was very inspiring because in the past, we focused on how to optimize the existing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But Prof. Wang has given us more insights about how to combine the future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robotics and AI with the manufacturing. And he provided more insights that in the future, how the manufacturing can give gifts to the mank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