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600人受訪 港科大(廣州)「廣州都市動態調查」首期成果揭示新發現

10月15日上午,「廣州都市動態調查(Guangzhou Metropolitan Panel Survey,簡稱GPS)」項目首期成果報告會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順利舉行。GPS項目由港科大(廣州)社會樞紐城市治理與設計學域負責實施,它是廣州市第一個學術性的大規模家戶追蹤調查。自2023年7月啟動至今,項目通過近600人的團隊合作,完成了項目籌備、入戶調查、數據清理到成果分析等階段性工作,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本次項目首期成果報告會是全面了解廣州都市動態調查項目及相關科研成果的重要契機,為大眾提供了一個珍貴的視角,深入讀懂廣州,透視灣區,理解中國。報告會同時也為學術界、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提供一個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進項目成果的廣泛傳播和應用。(更多前期項目資訊與成果分享,請點擊查閱。)

校長寄語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

本次成果報告會共吸引了近200人參與,包含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項目合作院校、合作企業的領導嘉賓,港科大(廣州)師生代表,以及來自全國30餘所高校的近100名GPS督導及訪員等。

主会场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孫秀林教授,廣州市委政法委流動人員和出租屋管理協調處調研員張義,廣州市公安局、廣州市教育局、南沙區教育局、南沙區統計局、白雲區及番禺區相關街道社區,以及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騰訊等多家單位代表受邀出席活動。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教授、黨委書記屈哨兵教授、黨委副書記劉平倫、社會樞紐城市治理與設計學域主任闞林戈教授、圖書館館長張甲參加成果報告會。

成果報告會伊始,城市治理與設計學域主任闞林戈教授介紹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他對各級領導、相關單位、市民朋友們對項目的支持表示感謝,同時對返校參會的項目訪員們表示歡迎。

阚林戈教授介绍与会来宾

港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教授對GPS項目表示高度肯定,他指出,港科大(廣州)作為一所科技大學,在創立伊始就決心「不要做象牙塔里的學校,而是要讓研究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因此設置了社會樞紐。倪明選校長評價,社會樞紐城市治理與設計學域的GPS項目聚焦社會民生,是港科大(廣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項目。

倪校長特別提到,GPS項目融合了多學科的視角和研究方法,在以往的社會調查基礎上又進行了跨學科的新探索。該項目充分體現了港科大(廣州)立足廣州、協同灣區、面向世界的戰略願景。他寄語GPS項目組,希望大家收穫豐碩的研究成果,與社會各界產生更多互動與合作,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倪明选校长致辞

項目特色

聚焦民生熱點問題,訪問3000餘戶、5000餘人

港科大(廣州)社會樞紐城市治理與設計學域副教授張卓妮作為GPS項目主持人,向在場嘉賓同學們介紹了項目實施過程,並重點介紹GPS項目的數據收集成果和初步分析報告。

张卓妮副教授
介绍项目首期成果

張教授首先介紹,GPS項目採用多層次等概率抽樣,抽取了廣州11區54街道的108個社區(居/村),成功訪問了其中3000多戶家庭的5000多名市民。GPS 聚焦教育、就業、人才流動、收入、數字生活、養老、居住環境等社會大眾關心的民生問題,探討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特大城市人口高質量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張卓妮介紹,基於港科大社會調查傳統及港科大(廣州)跨學科創新實踐,GPS項目將融合社會經濟、社區建成環境、城市交通網絡、手機信令等多源大數據,升級為GPS+,構建「空間-社區-家庭-個人」多層次嵌套數據庫。GPS+將利用城市規劃、數字孿生、空間研究與網絡分析,開展「微觀+宏觀+多維度」的跨學科研究,助力特大城市人口高質量發展。GPS項目與「城市調查與干預聯合實驗室」(Joint Urban Survey and Intervention Lab, JUST Lab)此前開展的香港社會動態追蹤調查(HKPSSD)和上海都市社區調查(SUNS),共同構建「廣州-香港-上海」比較城市研究框架並開展跨學科研究。

隨後,GPS項目聯合主持人、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社會樞紐城市治理與設計學域助理教授周穆之介紹了GPS+數字社會相關問卷調查成果與未來展望。周穆之圍繞當下熱點,關注數字社會與數字生活,設計並收集了當下電子設備普及率、手機屏幕時間、手機應用、數字素養的相關數據,並介紹了GPS+社交媒體和GPS+手機信令的設計構想。

周穆之助理教授
介绍GPS+数字社会相关问卷调查成果与未来展望

項目合作成員、港科大(廣州)社會樞紐城市治理與設計學域助理教授李超驌分享了GPS+能源與建成環境相關成果與研究展望,如GPS家庭能源消費與消耗、目前廣州家庭能耗與能源消費情況、家庭太陽能與電器基本情況等,並對未來建成環境相關研究進行了展望與預期。李超驌強調,之後GPS數據能通過空間匹配大量的新興大數據構成更為強大的數據集,回答例如城市建成環境如何影響個體行為等城市研究中的核心問題。

李超骕助理教授
分享GPS+能源与建成环境相关成果与研究展望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孫秀林教授致辭。他回憶自己十年前做社會調查的經歷,對GPS獲得的成果表示祝賀。孫秀林指出,大型社會調查如廣州都市動態調查(GPS)、香港社會動態追蹤調查(HKPSSD)和上海都市社區調查(SUNS)等,都是在為時代作記錄。「GPS有助於我們理解時代,解釋時代,甚至預瞻新時代。」

清华大学孙秀林教授致辞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黨委書記屈哨兵教授作總結髮言,他對GPS項目成果表示高度肯定,感謝廣州市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教育局,以及南沙區、全市各相關街道等政府部門對學校科研項目的大力支持。屈哨兵談到,近期獲批的《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賦予廣州「廣東省省會、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彰顯海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等六大城市性質。屈哨兵表示,GPS項目的開展,正是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重要戰略部署的舉措,其寶貴的研究成果也將為廣州建設宜居、韌性、智慧的現代化城市添磚加瓦,我們應該緊緊抓住「經典魅力,時代活力,世界性中心城市」這個關鍵,充分用好調查成果,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屈哨兵书记讲话

本次活動亦得到媒體關注和廣泛報道。《中國日報》、《中國青年報》、廣東廣播電視台、GD Today、《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南方財經、廣州市南沙區融媒體中心,以及香港《明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到場採訪,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專題報道。

广东广播电视台报道

本次成果報告會特別舉行答謝儀式,感謝所有為GPS調查付出努力的單位和個人。

現場還設有電子互動屏及展示架,多角度展示了GPS的研究專題和調查過程中的精彩故事。與會嘉賓紛紛圍繞在屏幕和展示架前探討、交流廣州市民生脈搏,興趣十足。

校園遊覽

感受別樣的港科大(廣州)

報告會結束後,項目組還為返校參加活動的幾十位大學生訪員們安排了校園遊覽活動,帶領大家感受別樣的港科大(廣州)校園,體驗元宇宙等設施設備,共話調查中結下的深厚友誼。

寫在最後

GPS項目首期成果報告會的圓滿落幕,不僅是對過去收穫的總結,更是開創未來的新起點。作為廣州第一個學術性的大規模家戶追蹤調查,GPS項目填補了廣州大規模家戶追蹤調查的空白,未來,GPS將努力把數據調查及分析轉化為廣州長遠發展的動力,為廣州的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創新提供數據支撐,為深度分析數字時代、大灣區協同發展等重要主題提供研究窗口,為特大城市治理貢獻「廣州智慧」。

發佈日期
2024年10月16日
分類
焦點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