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張康教授團隊項目入選2024年國家社科基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研究專項

近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示了《2024年國家社科基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研究專項》立項名單,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信息樞紐計算機媒體與藝術(CMA)學域主任張康教授團隊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的前沿科技應用研究」項目入選。這是我校獲批的首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標誌着中外合作辦學(含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在國家社科基金類項目申請上實現了重要突破。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的前沿科技應用研究

文化遺產作為歷史文明見證,其保護傳承對文化連續性和歷史再現至關重要。該研究以中國文化遺產為研究對象,通過前沿數字技術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傳承和創新性傳播。整體框架涵蓋從數據收集及內容創作、美學度量與分析、三維場景數字化重建及文化遺產傳承的全流程,旨在實現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交互化和可持續性保護與傳承。

該項目由四個子課題構成。

子課題1:文化遺產視覺特徵的精確內容生成技術創新

負責人:計算媒體與藝術學域許丕文副教授
作為項目基礎,致力於解決當前生成性AI模型在中華文化遺產內容復現與生成中的精度和真實性問題,通過融合前沿的大語言模型與圖像擴散技術,構建一個深度理解文化視覺特徵的多模態數據集成與處理平台,整合圖像、文本、視頻和音頻等多元數據,全面捕捉文化遺產的視覺特徵,創新開發一系列帶有文化遺產視覺特徵的內容生成模型(圖1),實現對文化遺產內容的精確復現與生動呈現,為後續子課題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和內容資源,為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傳承與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图1:生成式人工智能学习并生成的建筑视觉特征

子課題2:美學度量與分析

負責人:計算媒體與藝術學域主任張康教授利用專家知識整合和美學特徵提取技術,建立評分系統和數據驅動模型,解決當前美學評估方法主觀性強、缺乏系統性、技術手段單一、適用範圍有限等問題,為全面量化文化遺產的美學價值提供技術支持。本課題將為國畫(圖2)、書法、壁畫、浮雕、服裝設計、地毯、剪紙等領域的內容生成提供美學標準,確保生成內容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图2: 中国画的美学度量,包括局部对称性(红色圆圈标),留白(蓝线),和质心(绿点)

子課題3:三維場景與數字化重建

負責人:計算媒體與藝術學域、人工智能學域王澤宇助理教授計劃通過高精度的三維掃描設備和智能重建技術對文化遺產場景進行三維數據的採集與分析,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供更加準確和高質量的數據基礎。採用基於圖像的修復方法和半自動化的深度輪廓提取技術將實現對壁畫、雕刻、建築結構的數字化修復和重現(圖3)。此外,結合數字人重建和VR/AR技術,將為參觀者構建更加真實的沉浸式互動體驗,提升文化遺產保護效果和公眾參與度。

图3: 龙门石窟佛像数字化建模示例

子課題4:文化遺產傳承

負責人:計算媒體與藝術學域、數據科學與分析學域曾偉助理教授旨在構建一個能夠統一展示文本、圖像和三維模型的多模態數據可視化系統。利用數字化傳播手段和教育推廣,推動文化遺產的廣泛傳承。本課題通過研究多類型的原始數據整合,提取多模態數據的核心特徵,並利用多模態嵌入技術將特徵統一映射到同一空間,實現不同模態間的對齊。其次,在語義層面,該課題通過構建知識圖譜關聯文本、圖像和三維模型中的信息,並藉助多模態注意力機制實現跨模態融合(圖4)。增強多模態數據的表達和互操作性,提升對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能力。

图4: 采用元宇宙技术实现粤剧《李元霸降龙伏骥》叙事案例

項目負責人,兼子課題2負責人:張康,教授,計算媒體與藝術學域主任

張康教授獲得多項國家級和省級人才稱號,目前擔任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信息樞紐計算媒體與藝術學域主任和教授,同時也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計算機科學榮譽教授和中國美術學院文創中心客座教授。被列入2023/2024年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他曾是Fulbright Distinguished Chair,在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任教35年。發表過8本論著、120多篇國際期刊論文和200多篇國際會議論文。張康教授共直接指導並畢業了20多名博士和數十名碩士研究生。他的研究跨越計算機、心理學、建築、管理、藝術和設計等學科,應邀在多個計算機科學、藝術、設計、圖書館學和管理科學國際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現任VINCI國際會議的指導委員會主席,多個國際期刊副主編和編委。

子課題1負責人:許丕文,副教授

許丕文博士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獲得了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目前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擔任計算媒體與藝術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興趣集中在人工智能和多媒體在藝術、媒體、文化和人類創造力方面的應用。他曾在卡塔爾博物館擔任訪問藝術家,其藝術作品曾在卡塔爾、阿聯酋、韓國、澳大利亞、泰國、中國和其他國家展出。他還擔任ACM多媒體計算、通信與應用期刊(2014年至今)和IEEE多媒體期刊(2015-2023)的副主編。他在多媒體、人工智能藝術和媒體、社交計算、媒體和交互系統、媒體藝術和應用等領域發表了50多篇頂級IEEE/ACM期刊論文、60多篇會議論文,其中有2篇在頂級會議中獲得了最佳論文獎。許博士在將研究成果應用到產生實際影響力的諸多領域成果頗豐,他策划了13個藝術展覽,擁有11項專利,開發了2項軟件和硬件。受邀擔任多個國際會議主席和編委,如ACM Multimedia、IEEE ICME、ACM VINCI、IEEE SocialCom和IEEE PhoneCom等。

子課題3負責人:王澤宇,助理教授

王澤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信息樞紐計算媒體與藝術學域、人工智能學域助理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新興跨學科領域學部、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聯署助理教授,創意智能協同實驗室(Creative Intelligence and Synergy Lab)負責人。於耶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獲得博士學位,於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系獲得榮譽學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人工智能、數字文化遺產,已在包括TOG, SIGGRAPH, TVCG, CHI, CVPR, VR在內的重要國際期刊和會議上發表40餘篇學術論文。擔任Eurographics等國際會議的程序委員,CCF-CAD&CG, CCF-VRV, CSIG-3DV等專委會和GAMES執行委員。入選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項目、CCF-騰訊犀牛鳥基金、Adobe研究基金,並獲得最佳論文獎、多項最佳提名獎等榮譽。

子課題4負責人:曾偉,助理教授

曾偉博士,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計算媒體與藝術學域、數據科學與分析學域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本科(2011)和博士(2015)學位。研究聚焦於交互式數據可視化方法,融合人工智能與人類認知推理能力,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和AIGC等領域。發表論文80餘篇,包括30餘篇CCF A/B類和20餘篇IEEE/ACM Transactions一作/通訊高水平論文,曾獲VINCI、ChinaVis、ICIV最佳論文獎及提名獎。現任The Visual Computer、Visual Informatics編委,VINCI 2023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會主席,並長期擔任IEEE VIS、ChinaVis、VINCI等國際會議的程序委員會委員。

發佈日期
2025年01月02日
分類
科廣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