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廣州)首批理學碩士畢業生,全員收穫「令人心動的offer」!

當同屆畢業生還在求職信與面試場間輾轉時,港科大(廣州)大數據智能理學碩士項目(Master of Science in Data-Centr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MSc DCAI)首批夏季畢業的學子,已交出一份「100分」的就業、升學圖譜——46位畢業生中,37人已手握優質企業拋來的橄欖枝,其中不乏華為、騰訊、阿里、京東、小米等科技互聯網和智能製造領域的頭部公司的算法工程師崗位。其餘的9人則選擇延續學術的征程,他們將去往國內外知名高校攻讀博士學位。

他們用「全員鎖定高質量去向」證明,港科大(廣州)大數據智能理學碩士項目解碼的,不僅是數據,也是未來。

承諾:從構想到現實 

作為大數據智能理學碩士項目的創始項目主任,港科大(廣州)信息樞紐院長陳雷教授對這一結果 「並不感到意外」。「兩年前,當該項目首次招生時,我曾向校長和學生承諾:保證給予每一位同學1+1,即『一份學歷,一份工作』。兩年里,我們無時無刻都為這份承諾努力着,如今,這一承諾已成為現實,我感到很滿意。」他說。

信息枢纽院长陈雷教授

陳雷的底氣源於他在香港科技大學15年的執教經歷,他曾主導推出香港首個大數據技術理學碩士項目(MSc of Big Data Technology),該項目憑藉雄厚的師資實力、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與業界的緊密合作,成為港科大最受歡迎、學生就業情況最好的研究生課程之一。

2019年,他加入港科大(廣州)籌建團隊,決心在這裡打造一個全新的理學碩士項目——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深入踐行港科大(廣州)跨學科理念,緊扣社會和產業需求,培養業界真正需要的人才。

「內地科技企業資源豐富,無論是互聯網巨頭還是傳統行業,都在進行數字化升級。他們渴望與高校合作,也願意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為學生創造『1+1』的培養模式呢?」陳雷是這樣思考的,也是這樣實踐的。

大数据智能理学硕士项目首批学子外出研学

2023年6月,港科大(廣州)大數據智能理學碩士項目正式獲批,成為港科大(廣州)首個正式招生的理學碩士項目。這個項目是亞洲第一個實行雙導師制度(學術導師+業界導師),並保證為每位學生提供為期一年的業界實習機會的理學碩士項目。短短3個月後,46名學生從數百份申請中脫穎而出,成為該項目的首批學生。

創新:理論與實踐的雙重鎚煉

大數據智能理學碩士項目採用兩年全日制培養模式:學生第一年需要在學校完成理論學習、實踐實驗、獨立項目的必修課程以及7門選修課程,第二年要進入企業開展為期一年的實習。

大数据智能理学硕士项目首批学生毕业聚会

港科大(廣州)信息樞紐數據科學與分析學域主任褚曉文教授回憶起當初面試選拔進入該項目學生的標準——「我們秉持融合學科理念,招生時並不局限於計算機專業背景的學生,只要具備一定的理科基礎,同時對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有熱情和堅持,那麼通過我們系統的理論實踐結合培養,完全可以在兩年內幫助這些同學成功轉型。」作為該項目多名學生的學術導師,褚曉文教授特別注重因材施教,「針對跨專業學生,我們會根據每個人的知識短板制定專屬學習方案,並通過定期面談跟蹤學習進展。實踐證明,這套個性化培養模式,能讓非計算機專業背景的學生在半年左右就趕上學習進度。」

信息枢纽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主任褚晓文教授

港科大(廣州)信息樞紐助理教授唐靖目前是大數據智能理學碩士項目主任,同時也擔任了多位學生的學術導師,全程為學生「保駕護航」。他回憶道,「有學生工作多年又回到校園,在專業課程上基礎薄弱,但在學術導師和業界導師的悉心指導下,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能在實習中完成了在業界「小有名氣」的大模型強化訓練創新項目;也有學生在實習中對從事數據清洗等基礎工作感到迷茫,但通過導師定期的溝通和引導,讓他逐漸理解了踏踏實實從基礎做起的「職場進階之路」,並最終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機會,收穫了滿意的offer。」

大数据智能理学硕士项目主任、信息枢纽助理教授唐靖

港科大(廣州)數據科學與分析學域助理教授駱昱宇負責設計的實踐實驗課程(Practical Lab Course)獨具特色。該課程以數據科學和大模型技術為核心,採用"1+6"的創新教學模式:每周7個課時中,1小時用於理論精講,6小時則專註於實踐操作。駱教授介紹道:"我們不拘泥於固定教材,而是緊跟行業前沿,直接講授業界最急需的技術和工具。這種'現學現用'的方式能讓學生快速掌握實戰能力,為後續的獨立項目和實習做好充分準備。"他特別欣慰地提到:「很多學生在實習後都反饋,這門課教授的技能與職場需求高度契合,這讓我深感鼓舞。」

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助理教授骆昱宇

除了學術導師,每位該項目的學生都有一名來自業界的導師的指導,這種「雙導師制」是一項創舉。目前,該項目已經吸納多位業界導師,包括來自阿里巴巴、京東、騰訊、位元組跳動、貝殼、微軟等知名企業的技術專家及高級管理人員。被邀請的業界導師都擁有世界一流大學的博士學位,並在行業領先的科技企業有豐富的實踐研究經驗。

為什麼第二年的實習期要持續一年?陳雷表示,如果只是實習3個月,那麼學生可能只是熟悉完環境就要離開了,如果實習6個月,那可能項目進展到一半就要離開了。一年實習的設計,旨在讓學生不僅掌握理論知識,更能深入參與企業項目的完整周期。

然而,項目的推進並非一帆風順。陳雷坦言,最大的挑戰是為學生匹配實習機會。學校與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位元組跳動、小米等眾多互聯網龍頭企業開展實習機會的合作,但最終能入選的學生,仍需要通過各家企業的實習面試流程。

「過去兩年,我們積極聯繫了大量資源,只為確保把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地送到合適的企業實習。」陳雷笑言,「我了解我們的學生,他們都非常優秀,有時只是具體需求未能匹配上,但他們需要一個『被看見』和證明自己的機會,所以我們必須不遺餘力。」

2024年9月至今年5月,46位大數據智能理學碩士項目的學生分散到北京、杭州、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多個城市的科技企業中,完成了為期一年的實習。

碩果:從學業到事業的跨越

實習開始一段時間後,先進的培養理念很快就收到了實習單位積極的反饋。合作企業紛紛為同學們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點贊。

一位在京東實習的彭同學獲得了指導他的業界導師——來自京東的數據科學家李莉萍的讚賞。她表示,「彭同學在為期一年的實習中展現了紮實的專業能力和出色的職業素養,對數據科學領域有着深入的理解,能夠熟練運用SQL、Python等數據工具,能將學校所學應用到京東物流的實際業務場景中。」 

另一位去到小米實習的歐陽同學也獲得其業界導師——小米高級算法工程師杞堅瑋評價稱,「歐陽同學能主動將理論與實際工作結合,遇到問題時務實高效地尋求解決方案,上手新任務的速度遠超同批實習同學。」杞堅瑋工程師表示,「期待歐陽同學正式入職後為團隊發揮更大的貢獻,也期待港科大(廣州)能為我們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平安科技資深算法工程師孫天宇更是專門發來了感謝信,信中對跟隨他實習的姚同學表達了讚賞。「她不僅在模型設計與調優方面表現突出,還善於溝通、樂於協作。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她始終保持積極主動的心態,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也樂於接受反饋和改進。在整個團隊中,她以務實可靠的風格贏得了廣泛認可,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工程型人才』。」信件同時表達了與港科大(廣州)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的期待。

大数据智能理学硕士项目首批学生毕业聚会现场

「局面打開了,現在許多公司已經開始反過來問我們要人,希望我們有更多同學去實習、工作。一個『良性循環』已經開始,這意味着未來學生將獲得更豐富和優質的實踐平台。」陳雷表示,「這一刻,我們真切感受到教育創新的價值。」

7月31日,大數據智能理學碩士項目的首批學子迎來畢業,而一份「滿分答卷」正式完成——46名同學,100%就業或者升學,全員鎖定高質量未來。

畢業生邢同學早在今年1月就獲得了華為AI工程師的offer。華為一度是她求職的目標之一,在她就讀該碩士項目期間,她選擇的獨立項目課程也正是來自華為的項目。在隨後一年期實習課程中,她進入京東實習提升自己。半年後,她如願進入了華為。

邢同學認為,讓她獲得華為offer的關鍵因素,源自獨立項目課程與所投遞崗位方向相關,以及學術導師不斷的支持與幫助。而隨後1年的實習,讓其得以投入實戰驗證技術、理解工業流程、直面真實挑戰、積累寶貴經驗,從而有了更多底氣。「這段實習經歷對於提升就業競爭力、明確職業方向甚至直接獲得工作機會,成效都非常顯著。」

與邢同學同期的畢業生鄒同學,也於今年5月獲得了螞蟻集團數據研發工程師的offer。他本科從中國傳媒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選擇通過大數據智能理學碩士項目補足知識短板。兩年的學習,鄒同學認為最大的收穫,是他得以全面學習當前最前沿的深度學習和大數據模型方面的知識。

在第二年實習課程中,他成功進入華為實習,主要參與算法開發和設計大模型微調的項目,並很快熟悉了科技企業的思維模式與工作流程。「港科大(廣州)MSc DCAI項目於我的意義,是為我造就了一條從學界到業界的橋樑,讓我順利完成了從計算機系學生到數據研發工程師的跨越。」

展望:產學研的橋樑  

「我們總是說要培養出社會和企業最需要的人才,怎麼做到? 大數據智能理學碩士項目給出了完美的答案。」 陳雷教授說, 在他看來,大數據智能理學碩士項目想要做的事情,並非只是給予學生一紙文憑,而是希望做成「產學研連接的橋樑」, 「我們要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示範平台。通過兩年的培養,讓學生深入產業前沿,掌握最新技術動態,而他們的實踐反饋,又將反哺課程優化,形成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不斷培養出業界最需要的人才。」

港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教授對首屆理學碩士學生交出的這份「畢業成績單」感到欣喜。他表示,創校以來,港科大(廣州)堅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前沿科技發展為引領、以大灣區產學研優勢為基礎,前瞻性布局了本碩博3個層次的融合學科專業,以培養國家急需關鍵領域的高層次人才。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為了適應國家產業發展需要,港科大(廣州)近年陸續開設與業界結合更緊密的理學碩士項目,不斷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期待與需求。倪明選校長指出,未來,學校也將一直堅持緊跟科技與產業變革趨勢,推進教育體系改革,改變師生的傳統教育和學習理念,探索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激發創新潛能,以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

目前,2026-27年碩博招生申請通道已開啟,理學碩士項目增加至4個,涵蓋大數據智能(理學碩士)、智能製造(理學碩士)、碳中和與綠色金融(理學碩士)、科技與政策(理學碩士),同時還增加計算藝術(藝術碩士)和創新創業(MBA+)等前沿領域項目。

由毕业生郑同学在北京地坛公园认养的一棵柏树

在北京地壇公園,一棵由畢業生鄭同學認養的柏樹正茁壯成長,這是他結束實習離開北京前,特意留下的紀念,樹上標註着「港科廣DCAI」。這棵象徵著該項目生命力的樹木,必將在未來歲月里枝繁葉茂,為更多港科大(廣州)的學子撐起一片成長的綠蔭。

發佈日期
2025年08月14日
分類
焦點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