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 港科大(廣州)新一輪兩校聯合研究專項宣講會成功舉辦 粵港高校「1+1+1」聯合資助計劃(2025)正式啟動

10月9日,香港科技大學(下稱「港科大」)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下稱「港科大(廣州)」)攜手成功舉辦新一輪兩校聯合研究專項宣講會,標誌着粵港高校「1+1+1」聯合資助計劃(2025)正式拉開帷幕。此次活動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吸引逾200名學者參與,共同為構建大灣區科研共同體開啟嶄新篇章。港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協理副校長(研究)童彭爾,港科大(廣州)署理副校長(研究)李世瑋、協理副校長(研究)伍楷舜出席活動。

深化「港科大一體」格局,創新科研協同模式

李世瑋教授在致辭中闡述了專項計劃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在「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辦學理念下,兩校持續推動前沿交叉領域的科研合作和深度融合。去年啟動的「20-20聯合研究專項」已成為兩校深化科研合作的重要載體,過去一年間,該專項在前沿技術攻關、人才聯合培養及學術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果,充分彰顯了「1+1>2」的協同效應。尤為重要的是,去年該專項獲得了廣東省科技廳的戰略支持,由此形成了「1+1+1」三方協同創新模式,不僅深化拓展了既有合作機制的效能,更構建了粵港科研力量無縫銜接的創新生態,為兩校科研人員搭建了緊密的協作平台,有力推動了粵港科技創新與合作高質量發展。

港科大(广州)署理副校长(研究)李世玮教授致辞

重點布局兩大專項,驅動基礎研究與應用轉化雙輪並進

鄭光廷教授詳細解讀了本年度計劃的核心內容。他指出,今年兩校將繼續支持跨校園、跨學科的教授團隊結伴攻關,並設置兩大項目類型:一是「聯合研究專項」,聚焦前沿科學的原創性探索,旨在孕育前沿領域的原始創新突破;二是「聯合技術攻關專項」,側重支持產業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直面市場需求。通過差異化布局,該計劃旨在實現基礎研究與應用轉化的協同發展,賦能聯合項目團隊培育儲備重點重大科研項目,加強互訪交流與人才培養,共同產出高質量科研成果,並加速科研成果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轉化應用,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港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解读计划内容

本次宣講會受到兩校科研人員的熱切關注,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教授學者圍繞申報資格、團隊組建、研究方向、遴選標準等關鍵問題積極提問,鄭光廷教授和李世瑋教授逐一予以詳細解答。最後,兩位教授再次表達了對兩校科研人員積极參与項目、深化兩校科研合作、服務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殷切期許。

港科大(广州)宣讲会现场
宣讲会线上参与人员

科研合作成果顯著,雙校協同效應顯現

港科大與港科大(廣州)持續深化粵港科技協同發展,自2024年兩校聯合研究專項實施以來,在科研合作、人員交流、學術研討活動組織等方面亮點頻現,有力推動了一批交叉領域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1. 合作項目高質量研究成果持續湧現

在「雙校互補」戰略的驅動下,兩校合作已在多個前沿領域結出碩果,展現了協同創新的強大合力。

微型機器人製備技術突破

港科大(廣州)陳模軍助理教授與港科大傅林助理教授團隊緊密合作,成功攻克EHD打印技術製備8 - 10μm微游泳器的技術難題,並建成SPH數值模擬框架。在此基礎上開展的拓展研究,於2024年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針對微型機器人製備問題的研究成果也已獲授權1項發明專利。

联合研究团队制作的多模态微纳米机器人特写

珠江流域碳排放機制研究

港科大(廣州)劉易助理教授與港科大陸萌茜助理教授團隊聯合揭示了珠江流域的碳排放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環境科學頂級期刊《Water Research》,為大灣區水環境保護提供了關鍵科學依據。

联合研究团队提出的珠江流域化学风化固碳量和河网各种过程(潜流交换,径流输出和二氧化碳逸散)的碳通量

醫療大模型研究突破

港科大(廣州)陳穎聰助理教授與港科大陳浩助理教授團隊提出開放式多專家混合架構DeepSeek-R1,在兒科、眼科診斷及藥物相互作用預測中表現優異;並通過PARM多目標對齊方法,首次實現醫療AI決策的偏好自適應,在決策安全性與效率間取得平衡,為可控部署奠定技術基礎。兩篇聯合研究成果均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會議與期刊上。

联合研究团队提出的PARM模型在安全性和效率之间取得更平衡的效果

2. 合作項目團隊的互動與交流日益頻繁

研究成果的產出,得益於常態化、機制化的高效交流平台。兩校聯合研究團隊通過學術論壇和研討會的定期召開,推動了深度學術交流和科研協作,實現了粵港兩地科研團隊的高頻互動與優勢互補。

BSBE-LIFS研討會

2024年8月,港科大(廣州)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學域(BSBE)與港科大生命科學部(LIFS)聯合舉辦研討會,30餘位教授聚焦生命科學、醫學及生物工程交叉前沿,深入探討合作方向。LIFS系主任卜國軍教授表示,該研討會是兩校聯合研究專項成立後的首次嘗試,未來將定期舉辦,以推動兩校在生命科學領域的交流和協同發展。

BSBE和LIFS参会教授合影

先進器件論壇

2024年11月,由港科大(廣州)微電子學域與芯片中央實驗室承辦的先進器件論壇在港科大(廣州)舉辦,邀請港科大講座教授王寧出席並致閉幕辭。超百位專家學者與工業界人士共同探討集成電路先進制造工藝,推動校企合作項目落地,驅動先進器件領域的發展進程。

先进器件论坛参会人员合影

能源與材料研討會

2025年8月,港科大(廣州)黃加強助理教授與港科大全楊健助理教授在廣州校園聯合舉辦研討會,法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訪問教授Jean-Marie Tarascon出席會議。研討會圍繞先進材料在下一代電池中的應用展開深入探討,激發了新的研究思路。

能源与材料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3. 學術部門深度互動,共建跨校園、跨學科創新共同體

自港科大(廣州)設立以來,對口學術單位即結伴舉辦系列高水平國際論壇,以「同題共研、同台發佈」夯實跨校園、跨學科合作底座,持續放大創新共同體的全球影響力。

第七屆經濟快速發展地區空氣質量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2024年5月,由港科大(廣州)地球海洋與大氣科學學域、可持續能源與環境學域,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聯合主辦,吸引近500位中外專家圍繞「空氣質量改善與氣候變化應對」的最新科研進展與實踐經驗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促進大氣污染治理與氣候變化協同應對領域研究成果的高效轉化。

第七届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空气质量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化學與材料研究跨校園學術研討會

2024年11月,由港科大(廣州)先進材料學域聯合港科大化學系、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聯合主辦,50餘位師生及業界人士圍繞材料合成、催化化學等方向分享最新進展,促成多個跨校合作意向。

化学与材料研究跨校园学术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神經科學聯合會議

2025年2月,由港科大(廣州)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學域夏軍教授和港科大生命科學部卜國軍教授帶領的兩校神經科學研究團隊召開學術交流會議,推動兩校共享實驗室空間設施,促進兩校師生學術交流。

神经科学联合会议参会人员合影

智能製造專題研討會

2025年3月,由港科大工學院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與港科大(廣州)智能製造學域聯合主辦,兩校18位教授圍繞增材製造、智能算法等前沿方向分享成果,為跨校合作與資源共享奠定基礎。

智能制造专题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研討會

2025年7月,港科大和港科大(廣州)聯合主辦首屆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研討會,牽頭並聯合11家單位發起成立「國際海洋產業發展聯盟(南沙)」。國家卓越工程師、港科大(廣州)首席工程師蘇權科教授和國家卓越工程師、港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張利民教授出席並致辭。該研討會提升了大灣區海洋產業國際競爭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研讨会现场合影

發佈日期
2025年10月13日
分類
焦點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