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促進了解,分享帶動進步:我校校辦代表團到訪港科大
3月1日,是香港特區政府正式取消持續近3年的口罩令的第一日。同日,由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辦公室及下轄部門組成的代表團正式出訪香港科技大學,展開為期三天的訪問與交流。這是繼2月16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向香港科技大學派出第一個出訪團,2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代表團到訪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之後,兩校近期又一次密切的互動與交流。此次在清水灣畔的互訪,雙方終於可以摘下口罩,一睹彼此的「真容」,親切交流、深入探討。
代表團由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辦公室下屬對外關係處、人才服務處、檔案管理處、公共事務處、法務處、秘書處等多個部門的部門負責人及同事組成,由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特別助理兼校長辦公室主任李斌博士帶隊。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院士,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副校長(行政)龐鼎全教授,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協理副校長(規劃與統籌)陳志民先生,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綜合協調部主任關繼祖教授等兩校管理層團隊熱情接待,並與代表團成員展開座談與交流。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院士對港科大(廣州)代表團的到來表示了熱烈歡迎。葉玉如表示,目前穗港交流已經重回正軌,自己在短短兩周之內就兩次造訪港科大(廣州)校園。港科大(廣州)的一磚一瓦都讓她覺得十分親切,每次行程結束都捨不得離開。她強調,「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理念是兩校協同發展的獨特優勢,兩校定將通過合作達到雙贏。「一個學校的成功,依靠的是它的人」,她勉勵在場的每一位同事,作為港科大(廣州)的第一批成員,每個人的努力都將為港科大(廣州)的茁壯成長增添動力。葉玉如校長表示,兩校同根同源,有着同樣的DNA,港科大會傾盡所能支持港科大(廣州)的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歡迎港科大(廣州)代表團的到來。他談到,依託港科大在傳統學科方面的深厚基礎和強勁實力,期待港科大(廣州)在交叉學科方面將做出前所未有的探索。兩校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科技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行政)龐鼎全教授表示,將全力推動兩校之間的人員交流交往。他希望兩校的學術及行政部門能互相分享、借鑒彼此的成功經驗,讓「港科大2.0」發揮最優效率、獲得最大影響力。他特別談到,兩校正在共同探討關於學生交流交換的一系列安排,希望吸引國際、國內(包括港澳台地區)的優秀學生報讀。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表示,希望兩校在大學拓展、品牌宣傳等事務方面,互相汲取對方的成功經驗、形成合力,為兩校共同的品牌增光添彩。
與香港法務處的交流中,雙方就兩地仲裁裁決執行等業務內容展開深入交流。港科大法務部主管林曉霓女士表示,兩地的法律法規與流程習慣均有差異,相信隨着通關,人員流動增多,兩地同事溝通會更加深入,對接將更為高效。她也非常期待能在廣州再會。
在與港科大大學發展及校友事務處的交流會議中,大學發展及校友事務處主任陳偉思女士表示,港科大擁有較為成熟、完備的捐贈、捐助政策機制,希望為港科大(廣州)相關工作的建立提供一些參考。她提到,很多港科大校友對於港科大(廣州)高度關注,相信未來會有許多合作的可能性。
對外關係處、人才服務處負責人黃宇博士對大學發展及校友事務處團隊同事的幫助與支持表示了感謝。據她介紹,港科大(廣州)即將啟動基金會的籌備工作,後續將繼續保持與港科大大學發展及校友事務處團隊的密切溝通,吸取經驗。
「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獨特之處之一在於,兩校同一品牌,協同發展。圍繞維護、建設品牌,做好新聞傳播工作等核心議題,港科大(廣州)校長辦公室公共事務處與港科大公共事務處、港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辦公室開展交流座談。
港科大內審部門負責人與港科大(廣州)代表團交流
檔案管理處負責人李楠與香港科技大學李兆基圖書館館長黃家慧博士、副館長Edward F.Spodick先生以及圖書館經理(數碼學術服務及檔案)Marco CABOARA博士進行了工作交流。雙方探討了不同工作背景下兩校園檔案管理的側重點及差異性,並就檔案管理系統、檔案館空間建設規劃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代表團成員也紛紛發表了對此次出訪的感想,一起來聽聽:
公共事務處彭博
雖然是我第一次來到這裡,但一切卻又那麼熟悉和親切:和許多「長期網友」擁抱、握手的真實觸感、偶遇往返兩校進行科研交流的教授、看到清水灣的辦公室里擺着港科大(廣州)的設計藍圖、更不用說一樣的咖啡廳和倡導走步梯的標識,以及校門口一樣的「紅鳥日晷」雕塑……每一處細節都能找到「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影子,聽着不同部門的同事不約而同興奮地籌謀着兩校各個領域的合作展望,一個港科大2.0的宏偉藍圖彷彿正在眼前徐徐展開……
對外關係處張蓬
自三年前入職,這是我第一次踏上港科大清水灣校園的土地。從Jocky Club的「蘑菇」望出去,綠色的群山和海面上的白色帆船喚醒我參與籌建港科大(廣州)的點點滴滴。為落實共同的學術願景,我們與一群勤奮的港科大小夥伴,克服文化差異和疫情阻礙,通過協調合作、相互支撐、深度互動,全情投入。「校名科技志邦新」,創新就是流淌在我們每一個科大人身體里的血液!
友情提醒:如果你想在擁有40多部電梯、數百間教室、五花八門的冠名建築群找到你要去的科大辦公室,請謹記,電梯編號才是這個大「迷宮」的通行密碼,哈哈。
港科大非全日制在讀MBA學生
公共事務處盧夢舟
疫情阻隔,距離上一次來到港科大校園三年有餘。今天來到清水灣,見到在視頻、照片中看過、書寫過無數次的面容和風景,也終於見到雲端共事、共同奮鬥了整整兩年的「virtual colleagues」,百感交集。
因為疫情,未能在這個依山傍海的美麗校園裡完成大部分的學業,雖有遺憾。但同時也慶幸,兩年前因緣際會,加入建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事業。期待兩校未來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續寫「港科大2.0」的宏偉藍圖!
對外關係處邵之翰
過關前的期待,過關後的飛的,伴隨着清晨第一縷陽光,終於看清了學校全貌。依山、傍海,好美!一樣的紅鳥,類似的建築,親切!意氣風發的學生,侃侃而談的教授,兩校一樣深感港科大(廣州)作為一所以交叉學科為特色的大學,任重、道遠。
今天恰好是香港全面取消口罩令的第一天,也是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後的第二個月,非常開心能夠在這個時候來到清水灣參觀交流,觸動很深,日常工作不再是普通的日常工作,有了更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兩校一體,雙校互補」一定會由萌芽的種子,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
校長辦公室陶雨婷
作為一名入職不久的新港科廣人,很榮幸這次可以跟大家一起來到清水灣。第一次見到港科大校園,第一點感受,是學校依山而建、傍海而居,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是十分幸福的體驗。第二個感受,港科大和港科廣雖然隔海相望各有不同,但終歸是一母同胞、一衣帶水,能看到很多同樣DNA留下的印記。第三點期待,就是希望後面雙校的發展能在合作不斷深化中越來越好,相信這也是清水灣和廣州同事們共同的期待,以及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