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廣er莫等閑,本科也能「玩」科研

2023年6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提出,將強化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前移資助關口,進一步加大對優秀博士生支持力度,試點優秀本科生資助。為更好培養基礎科技人才、尤其青年精英人才,提升本科生的科學素養與創新精神,今年3月14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協理副校長(研究)辦公室(OAVPR)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科學技術協會在本學期啟動了Research Happy Hour活動,科研處(RD)同步發佈「2024港科廣本科生暑期基礎科研訓練計劃」。本學期預計有四期Research Happy Hour活動,本期為本科生(UG)系列活動第一彈,預熱本科生暑期項目。活動現場,首場的7位導師圍繞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將在暑期中設置的訓練項目各自進行了5分鐘的簡短介紹。

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教授

協理副校長(研究)伍楷舜教授主持活動。活動伊始,他向在場觀眾表達了舉辦本次活動的初衷——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體現腦力激蕩,同步提升青年學者和同學們的批判思維、交流合作與研究創新的能力。他表示,跨學科是港科大(廣州)的特色。然而,在教師工作繁忙、學生學業繁重的情況下,一些師生很難真正享受到合作探索的樂趣。「做科研要了解別人在做什麼,讓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相聚一堂,結交新朋友,與老朋友敘舊,交流研究心得。」

校长倪明选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教授向現場師生拋出一個問題——「什麼是科研?」他談到,學術之路雖然孤獨艱辛,但同樣充滿樂趣、成就感和智力挑戰,需要秉持開放、樂觀和永葆好奇的求真精神。他還與大家分享今年年初訪問歐洲的經歷,鼓勵大家積極跟老師溝通,主動提出自己的課題,號召港科廣師生同走科研之路,培育「亦師亦友」的良好科研氛圍。

科研处处长李冬孚博士

隨後,科研處處長李冬孚博士從設立背景、項目目標、實施方案等方面系統介紹了「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本科生暑期基礎科研訓練資助計劃」。他介紹,該資助計劃旨在為本科生提供接觸基礎科研的機會,將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研究實踐中;培養科研興趣,激發創新思維和能力;建立師生間的信任與默契,並為搭建多層次青年科技人才做好鋪墊。

學校還希望通過該項資助計劃幫助每位學生釋放創新潛能,為應對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挑戰做好準備。該計劃一經發佈,即引起在校師生高度關注,報名情況火熱。

接下來,七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暑期課題。

信息枢纽院长、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讲座教授陈雷

信息樞紐院長、數據科學與分析學域講座教授陳雷帶來了四個項目,分別是「Multimodal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Self-maintenance RAG Chatbot Framework」「Research on Data Issues about Computational Pathology Foundation Models」「Research on Knowledge Empowered Quantitative Investment」。陳雷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同學們對項目產生濃厚興趣。

智能交通学域和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学域联聘助理教授贺登博

智能交通學域和機器人與自主系統學域聯聘助理教授賀登博主講項目為「Investigating Anticipatory Motion Cues in Intelligent Vehicle Cabins」。他長期從事人因、駕駛員行為和自動駕駛人機交互相關的研究工作,在分心駕駛、自動駕駛交互、駕駛員注意力分配、駕駛行為分析、駕駛員狀態估算等方面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項目經驗。

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与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联聘教授江斌

社會樞紐城市治理與設計學域與信息樞紐計算媒體與藝術學域聯聘教授江斌帶來的項目是「Computing Structural Beauty for Buildings and Cities建築和城市空間活力或結構美的計算」,江斌教授的項目引發了眾多學生的討論和後續的積極反饋。

系统枢纽智能制造学域助理教授王文宇

王文宇是新晉加入我校系統樞紐智能製造學域的助理教授。他以3D打印 (Additive manufacturing) 和生物製造 (Bio-fabrication) 為平台,致力於開發可穿戴設備 (Wearable devices),生物電子 (Bioelectronics) 和人機界面 (Human-machine interface)。他帶來了「3D printing biomimetic artificial muscles 3D打印仿生人工肌肉」的項目,現場的演示視頻令大家眼前一亮。

信息枢纽物联网学域副教授Dirk KUTSCHER

信息樞紐物聯網學域副教授Dirk KUTSCHER帶來了兩個項目——「Decentralized Machine Learning」和「Named Data Microverse」。他提到,能在生活中找到長期且願意注入熱情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並提示同學們在做科研之外,也要培養自己生活中的愛好和興趣。活動過程中,他一直與師生熱情互動,解答大家各種疑問。

系统枢纽智能制造学域助理教授张楷浩

系統樞紐智能製造學域助理教授張楷浩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屬增材製造(3D打印)、先進納米複合材料和材料表界面科學與工程。部分同學表示,通過張教授的介紹,他們第一次了解到金屬3D打印,並渴望針對該領域進一步學習。

功能枢纽先进材料助理教授陈子强

陳子強是我校功能樞紐先進材料學域的助理教授。「Ultra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 oxide sensor」的主題項目對於學生而言非常前沿。陳教授的課題組主要研究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在電子、光電、光催化等領域的應用。研究內容以新材料發展為主題,專註氧化鎵半導體材料的探索與研發,包括材料薄膜外延生長、材料計算模擬、材料製備與表徵、異質結構外延生長、器件計算模擬、器件製備與測試等。

师生在现场展开热烈讨论。

各位老師對項目的介紹和科研工作的精彩見解贏得了現場聽眾的陣陣掌聲。現場設置了互動環節,同學們踴躍提問,並與老師熱烈交流。

作為一名大一本科生,我對「科研」這一概念其實並不太了解。這次的活動為我打開了科研的一扇窗,讓我明白了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科研」究竟是什麼。

在後續與江教授的交談中,我了解到,科研並不需要學生在前期就擁有非常專業的知識儲備。相反,它更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以及有想法。在科研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學習新知識以實現研究目的。這讓我意識到,在本科階段,只要有興趣和思考能力,並且願意學習新知識,就可以參與科研。

——本科生黃郁真

教授們都拿出了自己「壓箱底」的課題和資源,能有在暑假和碩博士一起學習和研究的機會真的很難得。

——本科生劉博文

這次活動讓我眼前一亮。本以為只是大一的我們離科研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但學校卻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和平台讓我們能夠在大一親身經歷科研項目,這讓我倍感興奮和激動。與此同時,我也感到有點心虛,不知道目前以大一所擁有的知識儲備是否具備做出自己理想科研的基本能力。不過,有機會能夠親自嘗試,肯定對將來在科研與就業的選擇上有很大助力,希望能看到更多有意思的科研項目出現在Research Happy Hour。

——本科生陳彥霖

Research Happy Hour活動的舉辦,讓我校優秀學者與優秀本科生面對面交流,作報告、談經歷、講感悟,啟發和引導他們走上科研之路,增加同學們的參與度和投入感,以此有效地促進學校科研氛圍的建設,為學校建設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提供有力支撐。據了解,3月至4月還將開展三場Research Happy Hour交流活動,感興趣的師生可持續關注。

Research Happy Hour

Research Happy Hour旨在為全校師生提供學術靈感碰撞的機會,你可以有機會與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們分享觀點和最新項目、聆聽到他們的研究心路、暢想未來10年的科研是什麼樣的、探訪各種有趣神秘的實驗室……你能想像,跟科研相關,都在這裡。

發佈日期
2024年03月18日
分類
焦點科研動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