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廣州)首屆畢業生方聞績:從廣州到香港,我找到了心之所向的科研之路

港科大(廣州)首屆紅鳥碩士畢業生

— 系列訪談第5篇 —

方聞績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首屆畢業生

2022級紅鳥碩士項目

哲學碩士(微電子)

具體聚焦領域

芯片設計自動化、

人工智能在芯片設計中的應用

畢業去向

現於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

懷着找專業方向的心愿來到港科大(廣州)——大學畢業時期的方聞績,對未來一度感到迷茫,他放棄了出國留學的計劃和保研的機會,選擇來到不限專業背景、踐行融合交叉學科的紅鳥碩士班中,自由探尋心之所向。

Q:當初為什麼想來到港科大(廣州)攻讀碩士?

2021年當我大學畢業時,我放棄了出國留學的計劃,也放棄了大學保研的機會,因為那時候的我,還沒有想好未來具體想向哪一個專業方向發展,所以希望Gap一年沉澱思考。
適逢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發佈了紅鳥碩士班2022年的首屆招生計劃,我去聽了相關的宣講會,當時非常吸引我的是,這裡踐行交叉融合學科,學生可以非常自由地選擇專業,並不需要與本科專業背景一致。此外,研究型碩士讓我們未來既可以以科研為導向,也可以選擇創業或者就業,對於當時對未來依然充滿迷茫的我,正適合來到這裡找我的人生方向。所以我很早就遞交了申請,2021年秋季時便順利獲得了錄取。
那時候距離2022年8月開學還有大半年的時間,我看到港科大(廣州)微電子學域張弘策教授在招聘研究助理,我想着正好能提前了解港科大(廣州),便去應聘了這個崗位。2021年末起,我就在南沙霍英東研究院工作,也一路見證港科大(廣州)的建設。

方闻绩在科研成果演说现场。

Q:隨着你對港科大(廣州)了解的深入,這裡最吸引你的特質是什麼?

其實在獲得港科大(廣州)紅鳥碩士班的錄取後,我也先後獲取了一些海外高校的錄取,包括新加坡和歐洲的一些高校。但我最終還是堅定地選擇港科大(廣州),因為在我做研究助理期間,我徹底愛上了這裡的氛圍,那是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開放包容的精神。
港科大(廣州)是一所全新的年輕高校,未來技術學院紅鳥碩士項目也是一個完全創新的教育項目,教育家們願意打破傳統的界限,根據時代需求設置學科交叉融合,而從全球各地而來的教授們都充滿着激情,對於我這樣沒有太多科研經驗的年輕學生,會非常耐心地教學和指導,我也可以隨時去找他們討論,這樣亦師亦友的教與學的氛圍,讓我感到難能可貴。

在港科大(廣州)發現芯片設計的樂趣——在未來技術學院紅鳥碩士班的兩年里,方聞績參與EDA競賽,到國外介紹自己在芯片設計上的科研成果,參與國內大小的學術會議,漫遊在芯片科研的海洋,他找到人生方向。

Q:你對未來技術學院紅鳥碩士班融合學科和項目式的特色培養模式,有何評價?

在這種培養模式下,我所在的團隊由五位同學組成,聚焦人工智能在芯片設計中的應用展開探索。成員背景多元,三位擅長芯片設計,一位深耕人工智能,還有一位專註相關政策研究,為團隊提供宏觀視野。雖然來自不同的學科領域,但我們每天都在紅鳥學創大教室共同交流學習,使得我們的學習和研究更加豐富多彩,我也藉此了解到各個領域的知識。
基於緊密的合作關係,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例如,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數字芯片設計自動化及人工智能在其中的應用。儘管研究方向各有側重,可我們憑藉自主溝通、協同配合,實現了不同方向研究的有機融合。融合學科與項目式的學習模式,與紅鳥碩士班倡導的 「T字型人才」 培養理念一脈相承。通過這種項目合作,我們既可以學習到不同領域的知識,增加知識面的寬度,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在一個方向進行深耕。

2023年8月,方闻绩(左一)与港科大(广州)微电子学域的其他同学参与由IEEE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联会香港分会举办的EDAthon 2023竞赛,获得第三名。

Q:2023年8月,你參與了由IEEE 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EDA)聯會香港分會舉辦的EDAthon 2023競賽,並獲得了第三名。這對你來說,算得上是 「高光時刻」 嗎?

我當天參加的是一場全天的編程競賽,類似於一種實踐性的考試。從早上九時到下午三時。我們以兩人一組的形式,完成五道與EDA相關的編程題目。這次比賽不僅考驗了我們的編程能力和臨場發揮,還強調了團隊合作和題目選擇策略,給我帶來了很有趣的體驗。這個活動在領域內頗具意義,也為我提供了很寶貴的交流機會,當天我們還見到了主辦方、工業界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以及香港地區該領域方面的專家教授。
但在我看來,我真正高光時刻,應該是我在科研領域取得的小成就——我作為第一作者發表了多篇論文在EDA領域的國際頂尖會議和期刊上,並兩次受邀前往美國舊金山展示我的科研成果,與國際同行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這些經歷讓我感到非常快樂,因為這意味着作為港科大(廣州)紅鳥碩士學生的我,研究成果已得到了一些國際平台的認可,這些成果也在為這個領域的進步貢獻了一份力量。

Q:在未來技術學院紅鳥碩士班的兩年,你認為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我認為我最大的收穫是在這找到了我人生的方向。本科畢業時,我對未來的方向一度感到迷惘,既不確定是繼續走科研路線還是直接去就業,也沒有明確的小方向。紅鳥碩士班的兩年學習,給予我自由探索和不斷嘗試的機會,我才找到了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領域——聚焦數字芯片設計自動化,探索人工智能在芯片設計中的應用。
此外,港科大(廣州)一直非常支持我參與各種校外的學術活動,除了前面提到的鼓勵我兩次前往美國舊金山分享我的科研成果,也支持我在過去的暑期參與北京大學主辦的EDA暑期項目,這些經歷讓我能夠與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同行、專家進行面對面交流,讓我對我所研究的領域有一個更全面和深入的認識,這些機會和自由,可能是我在其他傳統高校中難以獲得的。

從港科大(廣州)完成碩士學位再到港科大攻讀博士——方聞績充分體驗了「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優勢,在學術水平和師資水平高度一致的兩所高校里,方聞績的科研之路實現了「無縫銜接」。

Q:從港科大(廣州)畢業後,為什麼選擇到港科大攻讀博士學位?

在港科大(廣州)紅鳥碩士班期間,我非常幸運獲得多位良師的指導,特別是我的學術導師張弘策教授,項目導師薛柯教授、以及來自港科大的聯合導師謝知遙教授,謝知遙教授也是我目前在港科大攻讀博士學位的導師。他們都是新一代非常優秀的老師。從港科大(廣州)到港科大,是為了進一步延續我紅鳥碩士時期的研究方向。

此外,我在港科大(廣州)兩年體驗非常好,港科大(廣州)延續了港科大的優良傳統,我十分喜歡這樣的學術氛圍,因此決定到港科大深造,繼續跟隨導師,深入探索這一領域。

方闻绩从港科大(广州)红鸟硕士班毕业。

Q:從港科大(廣州)到港科大,你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嗎?

「港科大與一體,雙校互補」這句話在我親身體驗兩所高校後,才深刻理解到它的真實意義。港科大與港科大(廣州)的關係非常緊密,港科大(廣州)許多學術架構和課程設置,都是在港科大的基礎上進行優化,體現出傳承與創新的結合。
與此同時,港科大與港科大(廣州)在師資和學術水平上保持高度一致,這是我切身的感受。在港科大(廣州)紅鳥碩士班期間,我所學的所有課程,包括英語課程和TA訓練課程,都能夠無縫銜接到港科大,這讓我在課程學習中幾乎沒有適應障礙,能夠迅速融入科研學術氛圍,我與導師的長期合作也使我在科研方面能夠有一個非常順利的過渡。未來幾年,我希望自己能繼續深入到科研中,享受每一次難題「攻關」帶來的樂趣。

方闻绩曾两度受邀前往美国旧金山做科研成果展示和介绍。

記者手記

25歲的方聞績臉上仍透着稚嫩,但每每談及其科研經歷與成果時,他娓娓道來的每個小故事,又讓人感受到他身上超出年齡的能量。
他似乎是一個極其專註而又耐心的人,始終在不患得失地嘗試與探尋。2021年大學畢業時,他放棄了出國留學的計劃,也放棄了大學保研的機會而選擇Gap一年,只因他尚未找到心之所向。當「遇上」既不問來時路,專業選擇多元的港科大(廣州)紅鳥碩士班後,他最終在這片創新與自由的土壤里,找到了芯片設計自動化的人生方向,進而聚焦人工智能在芯片設計的應用。如今,從港科大(廣州)到港科大,他決心在這個領域深度鑽研,享受科研的快樂。
從廣州到香港,希望兩校的朝露,共同滋潤你走向未來的「芯」路。

發佈日期
2025年01月03日
分類
焦點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