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學講壇:著名愛國藝術家張明敏分享歌聲里的「中國心」

2月27日下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迎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專題講座。著名愛國藝術家張明敏先生受邀做客「篤學講壇」。篤學講壇是具有港科大(廣州)特色的思政大課堂,張明敏先生以「我的中國心」為主題與現場師生分享了他的愛國情懷與音樂之路。講座由協理副校長(研究)、思政及國情教育中心主任伍楷舜教授主持,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

PART.1 學生合唱團深情演繹《我的中國心》

講座伊始,學校學生合唱團深情獻唱了《我的中國心》,瞬間點燃了全場的愛國熱情。那熟悉的旋律彷彿將我們帶回了激情燃燒的歲月,也為這場充滿意義的講座拉開了序幕。

PART.2 開場致辭 同抒愛國情懷

伍楷舜教授隆重介紹了張明敏先生,回顧了其音樂傳奇:從1984年春晚《我的中國心》唱響家國情懷,到《中華民族》《我是中國人》等作品榮獲黃金唱片獎、白金唱片獎,他的歌聲跨越時代,「如清泉滋潤中華兒女心田,又如橋樑連接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同胞心靈」,凝聚全球華人自豪感。

伍楷舜教授表示,這場講座不僅是以音樂為載體的思政課堂,更是厚植文化自信的實踐平台。港科大(廣州)學子在經典旋律中體悟赤子情懷,在同頻的歌聲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彰顯了新時代青年傳承使命、勇擔責任的赤誠之心。

PART.3 深入對話 聆聽音樂背後的故事

在訪談環節中,學生主持人江浩源和李清揚與張明敏先生展開了深入對話。

早期經歷與愛國情感的萌芽:

張明敏先生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坦言正是得益於多元文化的家庭熏陶和母親的言傳身教,自幼便對祖國形成了深刻認知,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滋養了他對祖國的深厚情感。

音樂啟蒙與早期成就:

雖然家境普通,但家人省吃儉用支持他的音樂夢想。在當時娛樂資源匱乏的狀況下,他通過參與晚間的業餘愛好培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恩師戴思聰指導下,1979年,他連獲全港工人演唱賽和全港業餘歌手演唱賽冠軍,為音樂生涯奠定基石。

國語歌曲的堅持與《我的中國心》的誕生:

正值香港回歸的背景下,獲得「民族歌手」稱號的張明敏先生深感要創作一首體現中國心的歌曲,於是與黃霑先生共創了《我的中國心》。其實從第一張專輯開始,張明敏就一直堅持用國語演唱,這在當時的香港樂壇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登上春晚舞台:

1984年的央視春晚,成為了張先生事業的重要轉折點。他回憶起接到春晚邀請時的激動心情,而他最終排除重重困難,站上春晚的舞台,成為第一次參加春晚的香港歌手。「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米色西裝、灰色圍巾、金框眼鏡……那一年的除夕夜,張明敏先生憑藉《我的中國心》贏得了無數觀眾的喜愛,他的愛國情懷也通過這首歌傳遞給了每一個觀眾。

事業起伏與內地發展:

春晚成名後,他遭遇事業瓶頸,甚至一度離開了舞台,但張明敏沒有放棄,他選擇迎難而上,在內地繼續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他積极參与社會公益,甚至賣房賣車、巡演籌款支持1990年北京亞運會,展現了堅定的愛國情懷。

香港回歸與「中國心」的升華:

作為1997年香港回歸的親歷者,張先生在回歸晚會上再次演唱《我的中國心》,他情不自禁地將「我的中國心」唱成「我們的中國心」,這首歌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香港與內地從此同發展共繁榮。

展望未來與寄語:

張明敏先生寄語年輕人,鼓勵他們勇敢追夢,珍惜當下生活,勤奮學習,並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祖國的未來貢獻力量。

PART.4 現場提問 互動中深刻感悟

面對同學們的熱情提問,張明敏先生耐心地解答每一個問題。特別是關於《壟上行》的創作意義以及演出心態變化問題上,張先生侃侃而談,現場氣氛活潑而熱烈。

PART.5 同台合唱 歌聲傳遞愛國心

訪談結束後,張明敏先生與兒子張頌華先生共同獻唱了《我的中國心》,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這首歌曲不僅讚美了祖國,同時也傳遞出無盡的愛與力量,他用音樂傳遞着對祖國的深厚情感與無限熱愛。

定格珍貴瞬間,譜寫「中國心」畫卷

黨委書記屈哨兵教授做小結致辭。屈書記深入解讀了「我的中國心」內涵。他指出,「我的中國心」是張明敏之心,是張目可觀之心,是明心可鑒之心,是敏行訥言之心。張目可觀,觀的是中國復興、世界大事。1984年正值《中英聯合聲明》發表之際,張明敏先生以《我的中國心》向世界宣示中國人有名、有姓、還得有心。明心可鑒,鑒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壺」,張先生不辭艱辛、巡演上百場支持國家、支持北京辦好首場亞運會,將自己的音樂生涯融入祖國的山河,生動詮釋了作為中華兒女的愛國之心。敏行訥言,指的是「訥於言,而敏於行」。張先生的分享娓娓道來,如兄長或家長一般帶着師生們感悟那段歲月與歷史,自己如何通過堅持和堅守踐行拳拳赤子之心。屈書記勉勵同學們以張先生為榜樣,不管身處何方,追逐什麼樣的夢想,始終要心繫祖國、心繫民族。

最後,屈書記還分享了紅鳥日晷音樂盒的設計理念,紅鳥日晷作為學校的標誌,不僅是中國古代科技的象徵,還是文化自信的體現,音樂盒將科技的追求與音樂的美妙巧妙地配合起來,致敬張明敏先生的愛國情懷。黨委書記屈哨兵教授與協理副校長(研究)伍楷舜教授代表全體師生向張明敏先生、張頌華先生贈送紅鳥音樂盒及創校紀念冊,感謝其精彩演講。

本次講座圓滿落幕,面對滿懷熱忱、來自不同年齡層的歌迷,張明敏先生並未急着離場,而是欣然留步。他眼中滿是溫和笑意,逐一與他們親切合影,用鏡頭定格下這珍貴而溫暖的瞬間。

音樂傳遞力量,行動書寫青春

音樂跨越時空,愛國情懷永駐心間。張明敏先生的分享不僅僅是一場音樂盛宴,更是一次愛國精神的傳承,必將激勵着每一位在場師生,勇敢追夢,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的未來貢獻力量。

發佈日期
2025年03月04日
分類
科廣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