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廣州)2023年開學典禮隆重舉行
9月1日上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2023年開學典禮在校體育館隆重舉行。這是繼2022年9月1日舉行開學典禮暨校園啟用儀式之後,我校第二次舉辦開學典禮。今年,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首次招收本科生,共有近1000名本科、碩士、博士新生加入學校。這標誌着港科大(廣州)正式開啟貫通教育的全新探索。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教授、黨委書記屈哨兵教授、副校長(教學)吳景深教授、協理副校長(知識轉移)熊輝教授、協理副校長(研究)伍楷舜教授、功能樞紐院長溫維佳教授、系統樞紐院長李世瑋教授、社會樞紐院長謝丹陽教授、教育科學學院署理院長楊暘教授、行政資源部主任李桂梅女士、校黨委副書記梁碧茹女士,以及來自全校各學術及行政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出席典禮。校長特別助理、校長辦公室主任李斌博士主持典禮。
開學典禮使用中英雙語,體現了學校的國際化特色。
創新和愛國主義
港科廣的雙重基因
上午9時,開學典禮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



倪明選校長發表致辭。他向加入港科大(廣州)大家庭的所有新成員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回顧過去,倪明選校長難掩激動之情:在不到20個月的時間裏,從無到有地建立一所高水平大學,堪稱「奇蹟」。一年來,校園已迅速發展成為充滿生機和創造力的智慧校園。倪明選校長表示,感謝所有新生選擇港科大(廣州)作為學業和人生旅程的嶄新起點。

倪明選校長談到,最近他與許多新同學進行交流,既看到同學們的團結協作精神和無窮創造力,也感受到:新同學的特質與港科廣「雙重基因」完美契合。
第一重基因是創新。港科大(廣州)打破傳統的學科邊界,鼓勵跨學科的交叉與融合。第二重基因是愛國主義。32年前,一群愛國的華人學者在香港清水灣創建了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傳承着港科大的「愛國基因」。「以自身的努力為國家做出貢獻,這就是愛國主義的最好詮釋。」倪明選校長強調,無論各位同學選擇深耕科研,還是就業創業,學校都將竭盡所能,幫助每位同學釋放潛力,實現自己人生的目標,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倪明選校長表示,希望和所有創新、愛國、包容的港科大(廣州)學子攜手,共同創建一所「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奇蹟。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黨委書記屈哨兵教授以「以德為先,成就四方」為主題,表達他對各位同學的期望。他從「德」字的字形講起,解讀「德」的深意:一個人要想走得遠,必須朝前看、走正道,用心看、走大道。「成就四方」是在「以德為先」的價值基礎之上,成就自己、成就夥伴、成就學校和成就國家。他勉勵港科大(廣州)的每一位學子:思考自己人生道路的目標,以自己的方式,為我們的國家、為這個時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智能交通學域、物聯網學域聯聘講座教授楊柳青作為教師代表發言。她結合自己的求學、工作經歷,勉勵同學們保持三點品質。一是好奇心。她希望同學們珍惜自己的好奇心,擁抱多樣性,了解和參與不同學科課程,探索未知領域。二是自信心。入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競爭非常激烈。她提醒各位同學,能夠站在這裡,就證明自己足夠優秀。儘管如此,人也一定會經歷挫折與失敗。「請你不要失去信心。沒有經歷過失敗考驗的自信,絕非真正的自信。」最後是動力和毅力。楊柳青教授祝福同學們:在港科大(廣州)不僅獲得學位,更能獲得真正的教育;不僅在學校獲得成功,更在自己的人生中獲得成功。

「征途漫漫,唯有奮鬥,報國裕民萬里路,砥礪奮進正當時。」張思達同學代表本科新生髮言,他是收到首批本科錄取通知書的學生之一。他認為,港科大(廣州)是一所充滿陽光和愛的大學,更是一所承載着科技興國歷史使命的大學。他表示,將帶着強烈的使命感,大膽探索前沿科學領域,向「卡脖子」的難題發起衝擊,開啟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紅鳥碩士班黃晨宇同學代表研究生新生髮言。壁立千仞,海納百川。她談到,港科大(廣州)正如大海一般,吸引和接納着四面八方、背景多元的同學們。對於即將開始的研究生生活,她充滿了期待:弘揚勇於創新和「凡事皆可為」的精神,在這座年輕的校園裡,實現「從0到1」的成長和「從1到無窮」的延伸,解鎖人生的無限可能。


典禮上還舉行了新生佩戴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徽儀式。倪明選校長帶領校領導及教師代表,為11位本科及研究生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勉勵他們弘揚與傳承開拓進取、勇於創新、「凡事皆可為」的精神,祝福各位新學子精進學問、追求理想,享受精彩的大學生活。
「校長第一課」:
做自己的英雄 贏在人工智能時代
隨後,倪明選校長以《在人工智能時代遇見未來》為題,講授「校長第一課」。

生成式AI的出現,毫無疑問顛覆了我們日常的工作方式,也將對勞動力市場帶來深遠的影響。在人工智能時代,人才需要怎樣的能力和素養?倪校長給出了五個關鍵詞(A-HERO):AI literate(人工智能素養),High-Order Thinking(高階思維),Ethics(道德邊界),Resilience(韌性),Organization(設計規劃)。倪校長勉勵學生,希望同學們在充滿變革的時代,成長為擁有人工智能素養、高階思維和道德邊界,既堅忍不拔,又懂得設計和規劃的人才。

在人工智能時代,反思教育的使命,港科大(廣州)如何重塑教與學?教育的使命將從傳播知識轉變為培養素質,老師的角色也將從傳統的講授者變為教練和導師,教學方法也將從傳統的由教師主導改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人工智能以算法顛覆世界,港科大(廣州)希望培養改變世界的學子。也正是因為身處於這個充滿變革的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擁了重新定義英雄的機會——一個懂得人工智能的人,是一個更高層次的思考者,具有道德和韌性,並懂得規劃自己的人生。

自古英雄多磨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曾經說過,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看到世界的本來面目,並熱愛它。」倪校長鼓勵在座每一位學子,迎接挑戰,成為這個世界需要的英雄!
學生感言
開學典禮上,倪明選校長強調了學校對創新的重視和鼓勵,這讓我認識到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中,創新是成功的關鍵。相信在港科大(廣州)的學習生涯中,我將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並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做好準備,不斷進步,追求卓越,BE A HERO。
——博士新生潘新鋒
倪明選校長在開學第一課所講的內容讓我看到了人工智能高速發展下的無限可能。我希望通過在港科廣四年的學習和研究,能真正實現屈哨兵書記在致辭中所期盼的:成就自己,成就夥伴,成就學校,成就國家。
——博士新生許瑩琳
我懷着無比激動和期待的心情準時赴約開學典禮。倪明選校長的講話極具啟發性,鼓勵我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我希望2023屆新生都能像紅鳥一樣展翅高飛,一道同港科大(廣州)從1到無窮。
——博士新生於紫軒
面對世界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到來的工業4.0時代、生成式AI時代,我們應當培養高階思維與韌性,嚴格進行設計規劃,在AI時代中樹立道德邊界,始終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投入到新時代的科技創新中去。
——紅鳥碩士班的黃孜睿
變革、未來、人工智能是倪明選校長在開學第一課上提到的三個關鍵詞。通過校長的介紹,我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對這項前沿的交叉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希望能高效使用學校提供的人工智能工具,為後續的融合學習和科研帶來幫助。
——紅鳥碩士班新生韓煦
聆聽了校長的第一課後,我對所處的時代和需要成為怎樣的人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作為港科廣的學子,我相信自己在學校的教育創新改革實踐中,能成為能立足於人工智能時代的A-HERO,解決現實中的複雜問題,並且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本科新生申洲安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無限可能性,但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個時代中,我們需要具備更加全面的能力,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
——本科新生歐韻曦
校長不僅向學生們闡述了大學的使命和責任,更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讓我感受到了一種激勵前行的動力。我相信,在大學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舞台上,自己會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成為一個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新青年。
——本科新生劉宸暉
「朝陽升,紅鳥日晷,輝映學宮……」全體師生起立,與校師生合唱團一起演唱港科大與港科大(廣州)共同的校歌,傳承愛國、創新的基因,立志引領世界學風。典禮在悠揚的歌聲中完美落幕。




開學典禮的舉行,標誌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2023-2024學年正式開啟。9月4日,學年秋季學期將正式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