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坛”龙年首秀 史维教授重磅开讲!

龙年伊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大学论坛”再次迎来重磅嘉宾:香港科技大学第四任校长、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荣休教授、香港卫星制造中心首席科学家兼首席战略官史维教授。

论坛吸引了全校师生的踊跃参与,现场座无虚席,走道、连廊都坐满了热情的师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主持论坛,他向大家介绍了史维教授对港科大(广州)的诞生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对今天的演讲充满了期待。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副校长(教学)吴景深教授,校长特别助理、校长办公室主任李斌博士,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教授,功能枢纽院长温维佳教授,信息枢纽院长陈雷教授,系统枢纽院长李世玮教授,首席工程师苏权科教授、行政资源部主任李桂梅女士和多位学域主任、教授均来到现场参与讲座。

史维教授的演讲主题是“Lower, Slower, Smaller & Smarter - Our Age of Tipping Points”

史维教授指出,一直以来,大学在促进科技发展、驱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大学产生的“点子”(Ideas),包括智力成果和科技突破,能充分地为企业、政府和所有公民所用。

然而,近年来,高等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明显减退。虽然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但生产率却在放缓。这说明:仅仅产生“有用的想法”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快速吸收这些想法,并将其转化为创新和实践。

因此,现代大学需要重拾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必须满足人类发展中不断变化的需求,重视创业精神和积极的产业合作。尤其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享受科技带来的好处,还要应对它对我们人类的影响”。

史维教授谈到,纵观全球现状,人类寿命延长,老龄化现象严重,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如何支持弱势群体,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飞速发展,能否为支持弱势群体提供助力。

在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进程中,可持续性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随着大量新发明的诞生,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技术正取得巨大进展。港科大和港科大(广州)倡导和践行“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s)的理念,正是希望通过推动跨学科研究,产生更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史维教授还介绍了近地轨道(LEO)、无人机等新技术在各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也列举了由此引发的大量环境、安全和法律问题。史维教授以这些技术带来的积极、消极影响为例,引导大家深入反思:如何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科技发展中”更高、更大、更快、更强”与“更低、更小、更慢、更智能”的关系?

他勉励港科大(广州)的师生,“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鼓励两校师生具有自驱力、开展紧密合作,培育出真正具有雄心和领导力的科技人才,持续为社会进步、为解决全球性难题贡献力量。

史维教授独到的见解赢得了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在现场问答环节,师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史维教授一一作答。

Q1:您的精彩演讲提到大学正在丧失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许多大学将自己局限为置身事外的现象观察者与评估者,而您希望大学成为参与者。不过,大学是个很大的组织,好的愿景经常很难自动变成组织中所有人的共识与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让人们的动机与您的这一愿景相对齐呢?

—— 红鸟硕士班一期生 蔡一涵

史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般我们把大学叫做象牙塔,因为我们不喜欢被世俗打扰。但现在,我们必须走出舒适区。值得注意的是,大学并非咨询公司,并不是为了寻找快捷的短期解决方案而存在的。世界面临的许多严峻挑战并不可能由高校单独解决,而是需要产学研合作解决。故此我们需要寻找更深入更深层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大学的成员需要明白我们的角色定位(并不是商业公司)。特别对港科广来说,我们需要定期访问企业,需要和社会与企业接轨,需要明白学习的目标和目的,去发现社会的需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任重而道远。

Q2:“Smaller”(更小)和“Slower”(更慢)比较容易造成误解,因为字面意义上看似乎比较落后,请问如何能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呢?

——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学域博士生 Sebastian

史维:Small is beautiful (小即是美)。对于“Slower”(更慢),我的意思并不是让飞机飞得更慢,飞得更慢、更久会更浪费燃料;而是不要过度追求更高、更快。许多问题并没有更快捷的解决方案,而是需要大家集思广益。

Q3:未来我们要学会如何应用科技,对学生来说,为了未来,他们应该如何学习?应该学习什么?

——书院管理处副处长 辛丽

史维:学生需要可落地的点子。要与社会接轨,在实践中发现需求,找到问题所在的框架,逐渐细化去寻找答案。

Q4:我们非常赞赏您推动跨学科研究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愿景。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观察到研究人员/教员主要受到他们领域学科的驱动。此外,学术自由与将研究人员聚集在一起的意愿之间似乎存在一种紧张关系?

——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学域助理教授 许珂维

史维:我们从未试图强迫大家采用跨学科设计。但我们希望付出更多努力,让研究人员意识到这种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几位老师可以一起研究低空飞行器的问题,一起来解决复杂的综合的科研难题。同时我也有点担心,有时我们的枢纽和学域设计得太具体,这将限制学者们相互合作的能力。

Q5:在这个校园里,作为一名本科生,我们经常听到“跨学科”、“满足社会需求”等术语。要做到这一点,作为大学生,我们需要获得人文素养、创业知识等。有时我们觉得有太多的选择和事情要做,有时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所以我的问题是,您认为我们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才?

——本科一年级生 徐画

史维:首先,不用在本科阶段过多地考虑“跨学科”。因为在你考虑和尝试做一些跨学科的事情之前,你首先需要有一些专业知识。其次,不要太在意学习的结果,因为结果的出现可能需要时间。你只要去学习你感兴趣的,不要在意你根本不感兴趣的。有时候你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和你逐渐获得的专业知识会让你对这个领域感兴趣。

史维教授不仅是著名科学家,还是资深的摄影家,尤其擅长拍摄各类飞鸟。在活动的最后,系统枢纽博士生樊一楠特别准备了自己的摄影作品——港科大(广州)首届摄影大赛的金奖作品《光影里的黑天鹅》,赠送给史维教授。

演讲结束后,在倪明选校长的陪同下,史维教授参观了访客资讯中心,通过文图、视频和有趣的互动体验,切身感受港科大和港科大(广州)两校的使命愿景、发展战略和卓越的研究成果。在“虚拟现实空间”展区,史维教授体验了阚林戈教授团队研发的3D校园项目,并观看了陈雷教授团队的虚拟无人机项目演示。系统枢纽智能交通学域助理教授贺登博向史维教授现场介绍并演示了驾驶视觉行为监测仪器,该项目通过模式驾驶任务,能让操作者更好了解自己在驾驶过程中的视觉行为。

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谷忠鹏先生、高等教育处处长刘林睿女士等也一同参观了访客资讯中心。

发布日期
2024年02月23日
分类
焦点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