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广er莫等闲,本科也能“玩”科研

2023年6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将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前移资助关口,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博士生支持力度,试点优秀本科生资助。为更好培养基础科技人才、尤其青年精英人才,提升本科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今年3月14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研究)办公室(OAVPR)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学技术协会在本学期启动了Research Happy Hour活动,科研处(RD)同步发布“2024港科广本科生暑期基础科研训练计划”。本学期预计有四期Research Happy Hour活动,本期为本科生(UG)系列活动第一弹,预热本科生暑期项目。活动现场,首场的7位导师围绕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将在暑期中设置的训练项目各自进行了5分钟的简短介绍。

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教授

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教授主持活动。活动伊始,他向在场观众表达了举办本次活动的初衷——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体现脑力激荡,同步提升青年学者和同学们的批判思维、交流合作与研究创新的能力。他表示,跨学科是港科大(广州)的特色。然而,在教师工作繁忙、学生学业繁重的情况下,一些师生很难真正享受到合作探索的乐趣。“做科研要了解别人在做什么,让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相聚一堂,结交新朋友,与老朋友叙旧,交流研究心得。”

校长倪明选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向现场师生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科研?”他谈到,学术之路虽然孤独艰辛,但同样充满乐趣、成就感和智力挑战,需要秉持开放、乐观和永葆好奇的求真精神。他还与大家分享今年年初访问欧洲的经历,鼓励大家积极跟老师沟通,主动提出自己的课题,号召港科广师生同走科研之路,培育“亦师亦友”的良好科研氛围。

科研处处长李冬孚博士

随后,科研处处长李冬孚博士从设立背景、项目目标、实施方案等方面系统介绍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本科生暑期基础科研训练资助计划”。他介绍,该资助计划旨在为本科生提供接触基础科研的机会,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研究实践中;培养科研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和能力;建立师生间的信任与默契,并为搭建多层次青年科技人才做好铺垫。

学校还希望通过该项资助计划帮助每位学生释放创新潜能,为应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挑战做好准备。该计划一经发布,即引起在校师生高度关注,报名情况火热。

接下来,七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暑期课题。

信息枢纽院长、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讲座教授陈雷

信息枢纽院长、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讲座教授陈雷带来了四个项目,分别是“Multimodal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Self-maintenance RAG Chatbot Framework”“Research on Data Issues about Computational Pathology Foundation Models”“Research on Knowledge Empowered Quantitative Investment”。陈雷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对项目产生浓厚兴趣。

智能交通学域和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学域联聘助理教授贺登博

智能交通学域和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学域联聘助理教授贺登博主讲项目为“Investigating Anticipatory Motion Cues in Intelligent Vehicle Cabins”。他长期从事人因、驾驶员行为和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相关的研究工作,在分心驾驶、自动驾驶交互、驾驶员注意力分配、驾驶行为分析、驾驶员状态估算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项目经验。

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与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联聘教授江斌

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与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联聘教授江斌带来的项目是“Computing Structural Beauty for Buildings and Cities建筑和城市空间活力或结构美的计算”,江斌教授的项目引发了众多学生的讨论和后续的积极反馈。

系统枢纽智能制造学域助理教授王文宇

王文宇是新晋加入我校系统枢纽智能制造学域的助理教授。他以3D打印 (Additive manufacturing) 和生物制造 (Bio-fabrication) 为平台,致力于开发可穿戴设备 (Wearable devices),生物电子 (Bioelectronics) 和人机界面 (Human-machine interface)。他带来了“3D printing biomimetic artificial muscles 3D打印仿生人工肌肉”的项目,现场的演示视频令大家眼前一亮。

信息枢纽物联网学域副教授Dirk KUTSCHER

信息枢纽物联网学域副教授Dirk KUTSCHER带来了两个项目——“Decentralized Machine Learning”和“Named Data Microverse”。他提到,能在生活中找到长期且愿意注入热情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并提示同学们在做科研之外,也要培养自己生活中的爱好和兴趣。活动过程中,他一直与师生热情互动,解答大家各种疑问。

系统枢纽智能制造学域助理教授张楷浩

系统枢纽智能制造学域助理教授张楷浩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先进纳米复合材料和材料表界面科学与工程。部分同学表示,通过张教授的介绍,他们第一次了解到金属3D打印,并渴望针对该领域进一步学习。

功能枢纽先进材料助理教授陈子强

陈子强是我校功能枢纽先进材料学域的助理教授。“Ultra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 oxide sensor”的主题项目对于学生而言非常前沿。陈教授的课题组主要研究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在电子、光电、光催化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内容以新材料发展为主题,专注氧化镓半导体材料的探索与研发,包括材料薄膜外延生长、材料计算模拟、材料制备与表征、异质结构外延生长、器件计算模拟、器件制备与测试等。

师生在现场展开热烈讨论。

各位老师对项目的介绍和科研工作的精彩见解赢得了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现场设置了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并与老师热烈交流。

作为一名大一本科生,我对“科研”这一概念其实并不太了解。这次的活动为我打开了科研的一扇窗,让我明白了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科研”究竟是什么。

在后续与江教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科研并不需要学生在前期就拥有非常专业的知识储备。相反,它更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以及有想法。在科研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学习新知识以实现研究目的。这让我意识到,在本科阶段,只要有兴趣和思考能力,并且愿意学习新知识,就可以参与科研。

——本科生黄郁真

教授们都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课题和资源,能有在暑假和硕博士一起学习和研究的机会真的很难得。

——本科生刘博文

这次活动让我眼前一亮。本以为只是大一的我们离科研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但学校却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让我们能够在大一亲身经历科研项目,这让我倍感兴奋和激动。与此同时,我也感到有点心虚,不知道目前以大一所拥有的知识储备是否具备做出自己理想科研的基本能力。不过,有机会能够亲自尝试,肯定对将来在科研与就业的选择上有很大助力,希望能看到更多有意思的科研项目出现在Research Happy Hour。

——本科生陈彦霖

Research Happy Hour活动的举办,让我校优秀学者与优秀本科生面对面交流,作报告、谈经历、讲感悟,启发和引导他们走上科研之路,增加同学们的参与度和投入感,以此有效地促进学校科研氛围的建设,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有力支撑。据了解,3月至4月还将开展三场Research Happy Hour交流活动,感兴趣的师生可持续关注。

Research Happy Hour

Research Happy Hour旨在为全校师生提供学术灵感碰撞的机会,你可以有机会与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分享观点和最新项目、聆听到他们的研究心路、畅想未来10年的科研是什么样的、探访各种有趣神秘的实验室……你能想象,跟科研相关,都在这里。

发布日期
2024年03月18日
分类
焦点科研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