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到智能交通,看他在港科廣玩轉跨學科!

「港科廣er說」

系統樞紐智能交通學域 2022級紅鳥碩士生張文博

從應用心理學轉向智能交通

學科的跨度不能阻礙他求索的步伐

創業路上,為了夢想中的可能

他吃得了苦,也挺得住難

多點開花,全面發展

社團工作是他手中的一份「事業」

紅鳥碩士班提供了平台

他選擇成為平台的「一顆星」

本期「港科廣er說」為大家介紹

2022級紅鳥碩士生張文博

此图片的 alt 属性为空;文件名为 1-4-1024x682.jpg

Q1:請先簡單做個自我介紹!談談自己現在在做什麼。

大家好哇!我是紅鳥碩士班一期的張文博,本科在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學習應用心理學。2019年起,我開始創業,和小夥伴一起創立了以「傳遞最溫暖的溫度」為使命的25度校園外賣創業項目,目前已服務多所高校。現在,港科大(廣州)三號門的智能外賣取餐櫃,以及校內的外賣配送系統平台都是我們的產品。

我在港科大(廣州)的小組項目是「無人外賣配送系統」,智能交通學域Human-Integrated Systems實驗室(HISLab)的賀登博老師指導我人機交互領域的研究,紅鳥碩士班項目導師周晉妮老師指導我創業方面的探索。項目小組還有來自機器結構設計、算法開發、產品設計等不同領域的同學。我們針對校內外的商家和同學進行需求調研,並結合當前科技和商業真實場景來不斷迭代整個服務方案。

Maker Space 4楼

Q2:從應用心理學轉向智能交通,兩個學科似乎完全不相關,這一過程中會不會遇到一些困難?

「當我們給自己定義為某某專業的學生後,是否也無形之中給自己增加了一份限制呢?」在港科大(廣州)學習期間,我經常思考這一問題。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按照自身最熟悉的思維模式想問題。正因如此,查理·芒格強調要運用多元思維模型進行思考。

接觸新的學科,確實很不容易。當我剛開始需要學代碼和開發時,配置基礎的環境就花費了好幾天時間。幸運的是,紅鳥碩士班的學生有足夠高的多樣性,基本任何需求都能找到擅長的同學幫忙解決。因為紅鳥碩士班是大類招生什麼專業都可以申請,所以不愁有問題沒人回答。

和室友一起过生日

我的室友中,有的研究機器人領域,有的深耕交通領域,平時遇到問題,敲門就能直接請教,因此我能更好地適應港科廣的跨專業學習。此外,老師在授課時也會照顧到非本專業的學生,更看重我們是否有多角度全面的思考,而非單純完成一個高難度問題。周晉妮老師也建議我多學習一些「硬」知識,以輔助未來的創業道路。


Q3:在港科大(廣州)的就讀體驗如何?能否談一談你在港科大(廣州)學習經歷與其他高校的不同之處?

首先是足夠自由。在傳統的大學裏,導師更多是給學生安排某個文章任務,學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即可。但是在港科大(廣州),老師會更為鼓勵學生圍繞自己關心的話題自行探索和解決問題。老師是幫助我們在探索路上穩步前進的引路人而非制定KPI的老闆。

但隨之而來的,第二點也就是壓力。傳統路線雖然存在競爭激烈、過度內卷和研究內容難以落地等問題,但它終究有確定的方向。「有文章=有好未來」仍然是大多數人更願意接受的選擇。與之相比,以問題出發或從自己興趣出發的探索和學習,雖然有潛在的高回報可能,但終究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是否能堅定的選擇這一方向,對勇氣、好奇心,甚至自我人生價值的思考都有一定的要求,內心面臨的壓力也會偏高。

「創業肯定是有風險。但如果放在整個人生尺度上看,打工的時間可能有40年,而從40年中抽出2-3年來嘗試創業,特別是在紅鳥碩士班可以低風險去嘗試創業,其實是件很划算的事。」這是周晉妮老師跟我說過的一句話,也是我認為在港科廣讀書最大的特別之處: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尋求人生更多可能的機會。未來,我希望能在學校繼續探索自己的項目,多聽、多看、多思考,用一年時間給自己一個嘗試實現夢想的機會。

Q4:來到港科大(廣州)學習後,感覺自己有什麼變化?

創業是有科學方法論的。我最大的變化是開始有意識地學習和修鍊這一套方法論。現在回看自己以前的創業項目,我會發現每一次失敗都不冤。以前的我在有明確的調研之前就喜歡直接行動,但現在,我會追問自己一系列系統性問題——在想清楚之前絕不輕易行動。

舉例來說,如今年輕人普遍熬夜,我和我的團隊就想過設計一個可以自動「吐」宵夜的柜子,並由機器人自行送到門口。比起直接把所有功能盡善盡美的加入到系統中,更重要的是找到用戶最關心的問題,思考哪些問題的解決直接影響成敗,找到決定用戶付費的因素組合後再做產品。這樣用戶付費和實現盈利的概率都會增加。

為了驗證假設,我們採購了一屋子的泡麵、零食,還試吃了許多預製料理包,也在凌晨人工送過宵夜。這背後的解決思路就是將各種可能性進行MECE窮舉,然後開動腦筋想盡辦法去驗證,用儘可能低的成本來拿到真實的反饋和對用戶的理解認知,並依據這些進行進一步的嘗試。這一過程中會反覆用到紅鳥碩士班同學都要學習的同理心訪談、MVP測試等方法。

Q5:作為「紅鳥Talk」的創始人,請談談你建立這個賬號的初衷,以及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給各位想創立社團的同學呢?

實際上,「紅鳥Talk」是一個早期的挑戰項目。當時,我們就意識到:一是新媒體的發展已深度嵌入經濟社會發展與社會關係網絡;二是港科廣內有價值的信息可以通過短視頻分享;三是藉助短視頻平台,可搭建一個校友社區,沉澱校友的力量互幫互助。

基於以上三點原因,我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就開始摸索布局了。團隊成員都是在讀的學生,因此只能抽空閑時間參與社團運營。這一過程滿是不易,但夢想總能抵歲月漫長,如今的「紅鳥talk」已經正式運營兩年了。

隨着「紅鳥talk」的運營逐漸做出成績,我們開始收到投資機構的合作需求,同時也有初創公司邀請我們參觀其工廠,希望我們能為他們進行宣傳。這些都是最初未曾預料到的「驚喜」,也給了我們許多新的思考和想法。

也有朋友開玩笑說,「你們搞不好未來會成為港科廣創業項目的幕後流量推手啊!」如果有一天真的做起來了,我可能做夢都會笑醒。

Q6:了解到你是街舞社的一員,同時也是全國健身氣功冠軍,可以分享下你是如何和街舞、氣功結緣的?

我在上大學之前就學了街舞,這段經歷讓我從一個不善表達的小孩兒變成了十足的「社交恐怖分子」。眾所周知,港科大(廣州)AKA(也被稱作)「東涌體校」,街舞社吸引了很多同學的加入。規律的運動更有利於日常學習和工作的推薦,再加上學校提供了絕佳的場地,自己就把跳街舞的習慣延續到了讀研期間。街舞社每周都會請老師來授課。

大二後,我加入了學校的健身氣功校隊,一呆就是三年,期間也拿過全國級、省級傳統功法和競賽功法的一等獎。一開始我只是為了強身健體,後來發現在壓力大或者工作強度高時,健身氣功能幫助自己快速調整身心,也就逐漸成了一種習慣。目前學校東邊的公共健身設施區域,就是我經常去練習的地方,哪裡有微風、有湖、有植物,而且地面也很軟,很適合練習。

Q7:有什麼在校學習、生活的建議可以分享給學弟學妹們?

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是獨一無二的,比起分享經驗,我最想說的是,「非常羨慕大家!」希望大家在讀期間能好好利用學校的資源,充分培養自己各方面能力。

新學期開始,我明顯感受到港科大(廣州)的入學競爭愈發激烈了,紅鳥碩士班的模式吸引了很多在科創領域有過成功創業經驗的優秀學子加入。感覺不出幾年,學校的人才規模效應就會湧現出來。隨着科研體系、教學理念和案例的沉澱積累,大家在學校完成創新創業的成功率也會越來越高。

據我了解,每個本科生都和校長吃過飯,能面對面交流溝通。作為本科生教學委員會的學生代表,我有看到港科大(廣州)的老師為了讓本科生學習避免內卷,花費了很多心思在課程設置上,老師可以根據大家的真實表現給分,有效規避了學生在95分和98分之間做低效率的掙扎和比較。本科生還能夠直接跟研究生博士生和學術導師進行溝通學習,在視野提升和人生規划上能享有不少其他高校本科規划上缺少的資源。

很期待看到學弟學妹們在未來的成長!加油!向未來!

發佈日期
2024年03月26日
分類
科廣人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