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广州)书院“知彼行”研学项目(巴黎站)启动!

日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全球事务处与书院联合策划的研学项目——“港科广全球移动课堂(巴黎)X 知彼行(卢浮灵感)”举行了开营仪式。

法中基金会常务董事Thomas MULHAUPT先生,巴黎政治学院Jean-Philippe BEJA教授,法国画家、艺术家Francois BOSSIERE教授,人类学家于硕教授应邀出席开营仪式。书院管理处副处长辛丽女士主持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合照

MULHAUPT先生在开营致辞中强调了中法两国在高等教育和国际交流方面的深厚合作关系。他指出,法中基金会致力于通过教育和文化项目加强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2024年是中国与法国建交60周年的重要时刻,期待与我校师生在中法青年领袖圆桌会上,进一步促进双边理解和交流。

法中基金会常务董事Thomas MULHAUPT先生

在开营仪式上,研学项目的各小组长,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研学方向。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就法国历史和人文、建筑艺术、人工智能等话题与三位学术顾问进行了热烈讨论。

生活大侦探组 Life Detective

Group Leader: 

符芳腾

Group Members: 

朱雨奇、刘怡秋

研学课题 Topic: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andethn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of Chinese and French folk customs

巴洛克艺术研学小组

Group Leader: 

彭瑛文

Group Members: 

李硕人、施博文、曾彦齐

研学课题 Topic:

巴洛克艺术的审美研究

动感巴黎

Group Leader: 

刘滨恺

Group Members: 

陈梓涵、陈家宇、

左恒宇

研学课题 Topic:

巴黎奥运会下法国体育运动的历史与当下

悠游和谐乐的遐思

Group Leader: 

鲁泽含

Group Members: 

刘宸晖、唐祥屿、苏骏航

研学课题 Topic:

法国古典音乐艺术与美

Jean-Philippe BEJA 教授

BEJA教授在发言中向同学们介绍了巴黎的发展历史,他指出,巴黎从早期成为法国首都以来,一直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见证了法国历史的变迁,并在这一过程中塑造了独特身份和历史地位。他还表示,巴黎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对现代法国的形成至关重要。

Francois BOSSIERE 教授

BOSSIERE教授在发言中向同学们介绍了巴黎在艺术史中的独特角色和其对近现代艺术的重要影响。

他指出,从巴黎圣母院的哥特式建筑,到德拉克罗瓦的东方主义,再到印象派绘画和日本主义,自中世纪以来,巴黎的建筑和街道展示了其历史深度和文化多样性,这种“百科全书式”的城市特质为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灵感。巴黎的艺术中心地位不仅促进了艺术与科技的互动,也加强了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希望同学们在研学过程中走入那些幽静的老街,细心体会巴黎的城市风貌,激发大家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与想象力。

于硕 教授

于硕教授在发言中用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法国中世纪的“同伴环法游学公会”和赴华耶稣会士的故事,向同学们说明,旅行是一种有效并有趣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在“人与人(people-to-people)”的个体相逢中促进文化理解,并生成一种“超文化(transcultural)”交融。

游学旅行也是一种挑战,离开自己熟悉的地域空间走向陌生,让自己的胃适应不同的食物,在语言不通的时候有能力感受有爱......于教授鼓励同学们把眼睛从手机屏幕和书本上解放出来,运用古代教育强调的“体知”,在行走中观看、倾听、品味全方位的巴黎和法国乡野村镇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

她指出,重要的挑战是突破文化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思维局限,完成“我—他—我们”的人类意识构建,在更高的境界中找到自己,欣赏中法文化的相互滋养,创造时代的“超文化”。同学们将担当未来世界的建设使命,“超文化”精神对于形成人类视野、应对全球挑战至关重要。

“知彼行”是书院教育中“多元文化”模块的研学项目,以文化交流为切入点,通过项目引导式学习、混合式学习、跨学科学习、小组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设计思维、领导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构建全球观、国际视野,并建立多元文化包容及超文化能力。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05日
分类
合作交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