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央视啦!港科大(广州)本科生参加中美青年文化交流活动
2024年中美未来之桥计划邀请了近300名来自美国的各界青年代表来到中国交流学习,在央视对此次活动的报道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下简称“港科广”)的学子荣幸出镜,说出了自己参与此次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年龄段不一样,但我们都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面对面的交谈真的能够打破一些固有的成见,多一些理解、互鉴、交流学习,少很多的误解。青年通过这种友好的方式交往,就是在为两个国家未来的交往奠定基础。”
——余睿鹏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3级本科生
港科广学子助建中美文化之桥
受2024年中美未来之桥计划邀请,近300名来自美国的各界青年代表来到中国交流学习,他们来自经济,教育,科技,文体,卫生等各个领域,既有大众院校学生,教师,创业者,设计师,也有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等,很多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本科生李婧依、李松枚、申洲安、徐画、余睿鹏和书院Buddy Coach林华威怀揣着志愿之心、交流之心,也动身前往首都北京,成为友好志愿者,与美国各界青年一起,参与了数天的文化交流之旅,并与他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通过参观名胜古迹,参与文化活动,港科广的学生们不仅向美国青年展示了中国的历史和现代化成就,也从他们的视角了解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段难忘的交流经历,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更彰显了港科广学子的行为风采和对跨文化交流的热忱。
深入心灵的交流,真心换真心
李婧依,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3级本科生
这次交流活动让我意识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打破一些固有认知,还能促进国际间的理解与合作。通过Dorie Prieto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她眼中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冲击,这有助于宣传我们的文化。她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和开放态度,启示我们在面对陌生事物时,保持开放心态并愿意接受新体验和新观点的重要性。
Dorie表示,此次中国之行打破了她对中国的固有印象,这里的一切都如此有序,人与人之间配合默契。此外,她还被中国的科技感和巨大的建筑所震撼。
这次中美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展示了个体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成长和体验,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如何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间交流与理解的机会,可以激发更多人对探索新文化和学习新语言的兴趣。
李松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3级本科生
通过与Preston的交流,我深刻认识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高性价比的确是让人震惊的事。在讨论技术创新时,我们不可避免地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在社会利益和私有利益之间找到平衡,以激发创新活力,并最大化创新成果的社会价值。
在以创新为主题的第三天行程中,Preston Carr对北汽新能源的车展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体验了北汽新能源汽车的试驾后,对其极具兴趣。Preston甚至表示希望购买一辆这样的汽车,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感到惊讶,认为这极大地方便了民众。他谈到,在美国,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很高,他不认可技术创新成果被少数人垄断的现象,认为技术应该服务大众,促进不同阶层的民众都能享受到技术创新带来的便利。他赞赏中国市场对技术创新的开放态度,并强调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希望世界能共享技术创新的成果。
中国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次交流不仅让我了解了国外友人对中国技术创新的看法,也让我思考了技术创新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性。
这次思想的碰撞让我有所闻、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收获颇丰。
申洲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3级本科生
在这个交流项目中,大部分美国学生具备基本的汉语技能,这让我感到非常有趣。通过与他们的互动,我了解到,美国高中毕业要求至少两年的外语学习,部分学校提供汉语课程。许多学生之所以选择来中国,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汉语老师推荐了这个项目。尽管这种结论可能存在可用性启发偏差,但观察到他们在整个过程中的个人转变非常有趣。
一位名叫Raine的美国学生分享说,她最初在母亲的坚持下选修汉语课,虽然一开始不理解母亲的用意,但现在她非常感谢母亲的远见,使她在中国的体验更加深入。她还表示希望继续学习汉语,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并提升未来的职业前景。
在我看来,英语和汉语都是有着美丽音韵的语言,我喜欢用这两种语言交流。然而,这两种语言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索这些不同的视角非常有启发性。此外,中国的哲学和智慧通过汉语得到精妙的表达,使其成为深入了解中国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工具。
一位名叫Joceline的美国学生告诉我,她对故宫宏伟的建筑赞叹不已。金色、黄色和红色的华丽色调深深吸引了她。然而,她最期待的是参观珠江,但由于行程变更,她未能如愿。尽管如此,她仍对中国精美的建筑印象深刻。对于我来说,虽然对中国的建筑、人文和美食已经十分熟悉,但此次北京之行及结交新朋友的机会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发现与国际朋友互动的时刻最为宝贵,通过对话感受到文化差异,但我们能够和谐共处、共同欢乐,正如孔子所提倡的“和而不同”这一重要理念的体现。
Joceline还分享了她对中国的初步印象,认为中国是一个极度拥挤的国家,这一印象来自于网络图片。然而,通过这次亲身体验,她发现人口密度是可以接受且正常的。此外,她曾根据一些YouTube视频误以为中国人很粗鲁,但实际接触后,她发现这些视频具有误导性,现实中中国人非常友好。
在我看来,这次旅行是让所有参与者沉浸并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绝佳机会。例如,我在此之前对墨西哥文化知之甚少,但与几位墨西哥女孩共度几天后,我不仅学会了一些西班牙语,还喜欢上了她们唱的流行西班牙歌曲。这种对他们文化的切身体会既生动又真实。我非常感谢能成为这段充实旅程的一部分。
徐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3级本科生
当被问及汉语学习的感受时,一位美国学生向我分享道:“学习中文很累,不像中国人学英语,他们从小学就开始学。我们学习中文都是上了高中甚至大学以后才开始学的。中文里面很多的用词以及语法习惯是英文没有的。因为中文非常难学,所以在我看来学习中文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要用兴趣,否则非常容易半途而废。现在我的汉语言水平应该是中国人的小学一年级水平,平时主要是通过阅读类似儿童读物的方式进行学习。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汉语言考试,考试的主要形式是面试问答,通过评估回答的质量与结构来评估我们的中文水平。”
要使别人了解中国,就需要使对方直接跟中国人和中国事务接触,而不通过任何中介的转译。要做到沉浸式体验与了解,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海外与中文学习相关的教育资源(如教师、教材等)都比较缺乏,中文也很难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有实际应用。要真正推广中国文化,还需要在汉语言教育上下功夫。
余睿鹏,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3级本科生
这是我们的新朋友Luke,他用中文说道:“很高兴认识你”,由此可见Luke的中文造诣不浅。在交谈中,我得知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已经在这里待了一个月。Luke的中文水平让他看起来不像初来乍到的游客。我询问了他的中文学习经历,他表示在大学时结交了一些中国朋友,经常去他们家做客,这些中国家庭向他讲述了许多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燃起了他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他开始学习中文。他提到,通过每天一点点的练习,他逐渐提高了中文听说能力。
Luke还提到他曾去过西安、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显示出他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他分享了最初来到中国时的经历,他先去了宁夏的一个小城镇,认识了一家当地人并与他们交流,感到非常有趣。Luke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大学时与中国同学的交流和品尝中国美食。亲身体验后,他对中国美食的喜爱更深,特别提到肉夹馍“非常好吃”。此外,中国的语言和方言,如粤语、上海话、北京话,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初窥中华文化的多元性。
林华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3级研究生
在“中美青年友好会见”活动中,我结识了几位美国青年,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谈。在第一天的行程中,我在四渡河村遇到了两位印象深刻的美国友人。第一位是Christian,他的流利中文令我惊讶。他是大学生,汉语是他的辅修专业,他的老师给他起了中文名字“海仲”。
Christian认为中文博大精深,充满吸引力,希望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许多参访的美国青年都会一些简单的中文表达,一些高中生还能完整演唱中文歌曲,他们普遍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并希望通过学习汉语更好地了解中国。即使是从未接触过汉语的美国青年,也在攀登长城时热情地学习“不到长城非好汉”等中文表达,以增强当下的体验。
另一位印象深刻的美国友人是Sam,我们因他来自广东的祖母而结缘。通过用粤语交流祖母在广州的故居地址,我们结下了“寻宝队友”般的友谊。后来,Sam的团队来到广州参观我们的学校,我们在校园里延续了这段友谊。Sam多次提到,找到祖母生活的地方是他这次中国之行最深刻的经历。虽然我们未能最终确认,但许多信息非常契合,这令他感到异常兴奋。粤语在这段经历中起到了纽带作用,拉近了我与Sam的距离,展示了语言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三日文化与交流之旅
启程古都
6月11日,学生们由学校安排车辆前往广州白云机场,飞往北京,开始了他们的文化交流之旅。
6月12日,学生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参观了怀柔区的慕田峪长城,随后考察了怀柔区的四渡河村和北沟村,深度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第二组则走访了故宫博物院,亲身体验文物修复和文创产品的创新过程,下午参观了雍和宫,领略了古都的独特魅力。
晚上,全体学生在世纪剧院欣赏了一场沉浸式音乐会《Bridge》,中美青年在音乐的桥梁下进一步加深了交流和友谊。
探访首都
6月13日,学生们继续他们的行程,分别拜访了全国人大、外交部、商务部、全国政协和生态环境部,与青年官员和学者进行了座谈。通过参观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天宁一号零碳社区等地,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中国的政治、历史、国际关系和环保成就。
下午,学生们参观了中国历史研究院和鸟巢、水立方以及奥运博物馆,与奥运青年志愿者进行了交流。晚间,他们分别参加了全国友协冷餐会和万豪酒店招待会,与更多的中美青年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
创新未来
6月14日,学生们重点考察了北京的创新中心。他们参观了北京经开区,深入了解北汽新能源、北京亦庄智能研究院和京东等企业的创新成果。另一部分学生前往北京创业公社产业园,探访了多个创新型企业,感受到了北京作为中国创新中心的活力和动力。
下午,部分学生考察了北京大都会保险公司,其他学生则参观了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深入了解了首都的文化与艺术氛围。
跨文化交流,开拓国际视野
港科广的学子们在此次跨文化的志愿之旅中受益匪浅,既开拓了眼界,也展示了港科广学子的风采和能力。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们共同参与文化交流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不但增进了对其他文化的理解,还在互动中展示了自身的才华与素质。此外,学子们有幸会见了文化交流领域的高阶政要,并获得了他们的肯定与认可。这次珍贵的经历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未来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热情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