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600人受访 港科大(广州)“广州都市动态调查”首期成果揭示新发现

10月15日上午,“广州都市动态调查(Guangzhou Metropolitan Panel Survey,简称GPS)”项目首期成果报告会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顺利举行。GPS项目由港科大(广州)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负责实施,它是广州市第一个学术性的大规模家户追踪调查。自2023年7月启动至今,项目通过近600人的团队合作,完成了项目筹备、入户调查、数据清理到成果分析等阶段性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次项目首期成果报告会是全面了解广州都市动态调查项目及相关科研成果的重要契机,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珍贵的视角,深入读懂广州,透视湾区,理解中国。报告会同时也为学术界、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进项目成果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更多前期项目资讯与成果分享,请点击查阅。)

校长寄语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本次成果报告会共吸引了近200人参与,包含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项目合作院校、合作企业的领导嘉宾,港科大(广州)师生代表,以及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近100名GPS督导及访员等。

主会场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孙秀林教授,广州市委政法委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协调处调研员张义,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市教育局、南沙区教育局、南沙区统计局、白云区及番禺区相关街道社区,以及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腾讯等多家单位代表受邀出席活动。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党委副书记刘平伦、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主任阚林戈教授、图书馆馆长张甲参加成果报告会。

成果报告会伊始,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主任阚林戈教授介绍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他对各级领导、相关单位、市民朋友们对项目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对返校参会的项目访员们表示欢迎。

阚林戈教授介绍与会来宾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对GPS项目表示高度肯定,他指出,港科大(广州)作为一所科技大学,在创立伊始就决心“不要做象牙塔里的学校,而是要让研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设置了社会枢纽。倪明选校长评价,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的GPS项目聚焦社会民生,是港科大(广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项目。

倪校长特别提到,GPS项目融合了多学科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在以往的社会调查基础上又进行了跨学科的新探索。该项目充分体现了港科大(广州)立足广州、协同湾区、面向世界的战略愿景。他寄语GPS项目组,希望大家收获丰硕的研究成果,与社会各界产生更多互动与合作,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倪明选校长致辞

项目特色

聚焦民生热点问题,访问3000余户、5000余人

港科大(广州)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副教授张卓妮作为GPS项目主持人,向在场嘉宾同学们介绍了项目实施过程,并重点介绍GPS项目的数据收集成果和初步分析报告。

张卓妮副教授
介绍项目首期成果

张教授首先介绍,GPS项目采用多层次等概率抽样,抽取了广州11区54街道的108个社区(居/村),成功访问了其中3000多户家庭的5000多名市民。GPS 聚焦教育、就业、人才流动、收入、数字生活、养老、居住环境等社会大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探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特大城市人口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张卓妮介绍,基于港科大社会调查传统及港科大(广州)跨学科创新实践,GPS项目将融合社会经济、社区建成环境、城市交通网络、手机信令等多源大数据,升级为GPS+,构建“空间-社区-家庭-个人”多层次嵌套数据库。GPS+将利用城市规划、数字孪生、空间研究与网络分析,开展“微观+宏观+多维度”的跨学科研究,助力特大城市人口高质量发展。GPS项目与“城市调查与干预联合实验室”(Joint Urban Survey and Intervention Lab, JUST Lab)此前开展的香港社会动态追踪调查(HKPSSD)和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共同构建“广州-香港-上海”比较城市研究框架并开展跨学科研究。

随后,GPS项目联合主持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助理教授周穆之介绍了GPS+数字社会相关问卷调查成果与未来展望。周穆之围绕当下热点,关注数字社会与数字生活,设计并收集了当下电子设备普及率、手机屏幕时间、手机应用、数字素养的相关数据,并介绍了GPS+社交媒体和GPS+手机信令的设计构想。

周穆之助理教授
介绍GPS+数字社会相关问卷调查成果与未来展望

项目合作成员、港科大(广州)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助理教授李超骕分享了GPS+能源与建成环境相关成果与研究展望,如GPS家庭能源消费与消耗、目前广州家庭能耗与能源消费情况、家庭太阳能与电器基本情况等,并对未来建成环境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与预期。李超骕强调,之后GPS数据能通过空间匹配大量的新兴大数据构成更为强大的数据集,回答例如城市建成环境如何影响个体行为等城市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李超骕助理教授
分享GPS+能源与建成环境相关成果与研究展望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孙秀林教授致辞。他回忆自己十年前做社会调查的经历,对GPS获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孙秀林指出,大型社会调查如广州都市动态调查(GPS)、香港社会动态追踪调查(HKPSSD)和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等,都是在为时代作记录。“GPS有助于我们理解时代,解释时代,甚至预瞻新时代。”

清华大学孙秀林教授致辞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对GPS项目成果表示高度肯定,感谢广州市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教育局,以及南沙区、全市各相关街道等政府部门对学校科研项目的大力支持。屈哨兵谈到,近期获批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广州“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等六大城市性质。屈哨兵表示,GPS项目的开展,正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重要战略部署的举措,其宝贵的研究成果也将为广州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添砖加瓦,我们应该紧紧抓住“经典魅力,时代活力,世界性中心城市”这个关键,充分用好调查成果,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屈哨兵书记讲话

本次活动亦得到媒体关注和广泛报道。《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广东广播电视台、GD Today、《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财经、广州市南沙区融媒体中心,以及香港《明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到场采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广东广播电视台报道

本次成果报告会特别举行答谢仪式,感谢所有为GPS调查付出努力的单位和个人。

现场还设有电子互动屏及展示架,多角度展示了GPS的研究专题和调查过程中的精彩故事。与会嘉宾纷纷围绕在屏幕和展示架前探讨、交流广州市民生脉搏,兴趣十足。

校园游览

感受别样的港科大(广州)

报告会结束后,项目组还为返校参加活动的几十位大学生访员们安排了校园游览活动,带领大家感受别样的港科大(广州)校园,体验元宇宙等设施设备,共话调查中结下的深厚友谊。

写在最后

GPS项目首期成果报告会的圆满落幕,不仅是对过去收获的总结,更是开创未来的新起点。作为广州第一个学术性的大规模家户追踪调查,GPS项目填补了广州大规模家户追踪调查的空白,未来,GPS将努力把数据调查及分析转化为广州长远发展的动力,为广州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创新提供数据支撑,为深度分析数字时代、大湾区协同发展等重要主题提供研究窗口,为特大城市治理贡献“广州智慧”。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6日
分类
焦点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