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广州)举办融合学科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24年) 各界共聚探讨融合学科教育未来发展

12月1日至2日,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下简称“港科大(广州)”)主办、港科大(广州)副校长(教学)办公室承办的融合学科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24年)在广州南沙举办。本次论坛以“愿景引领行动:融合学科教育实践的多元协同”为主题,汇聚全球高等教育界的政策制定者、国际组织代表、大学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的路径探索、项目式学习中的质量保障与评估、教师发展与跨学科协作,以及产学研合作与学生就业等核心议题。论坛共设有9大环节,与会人员超200人。

融合学科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24年)合影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表示,高等教育面临着结构转型的迫切需求,融合学科对推动高等教育范式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港科大(广州)独创的“枢纽—学域”融合学科学术组织架构,为各个学科知识的多维交汇和融合提供了智力空间和制度支持。他鼓励参会嘉宾以开放、合作的心态参与对话,建立跨学科、跨文化、跨地域的联系,共同将高等教育转变为“科学有高度、应用有前景、社会有影响”的交汇点。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致辞

论坛组委会主席、港科大(广州)副校长(教学)吴景深教授首先对与会嘉宾致以诚挚谢意。他指出,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自觉培育适应未来新时代的融合学科人才,是一项重大挑战。本次论坛汇聚了全球的教育改革先行者,旨在通过讨论形成切实可行的实践框架,找到应对当前和未来教育挑战的战略解决方案,并推动国际间的广泛合作。

港科大(广州)副校长(教学)吴景深教授致辞

主旨演讲环节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教授以“大学的逻辑”为题作报告。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长陈十一教授,从学科融合与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角度进行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长陈十一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林忠钦教授则谈到对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林忠钦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环节最后,港科大(广州)未来技术学院署理院长王旭东教授以红鸟硕士项目为例,就融合学科教育的实践探索发表工作报告。

港科大(广州)未来技术学院署理院长王旭东教授作工作报告

红鸟硕士项目白皮书正式发布

在本次论坛上,吴景深教授宣布,《红鸟硕士项目白皮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融合学科”人才培养范式变革的第一个脚印》(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据介绍,《白皮书》客观地记录了从红鸟硕士班培养方案的设计,到2022年9月红鸟一期学员的入学,直至今年一期学员学成毕业离校的这段时间里,港科大(广州)的实践、收获、困难以及未来挑战。

吴景深教授表示,《白皮书》对港科大(广州)红鸟硕士项目开展育人范式变革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系统阐释了该项目创新框架,包括设计理念、实施过程、效果和影响、问题和挑战,以及反思和迭代思路。他希望《白皮书》能为所有致力于高等教育体系创新、对我国人才自主培养事业有热忱的同仁们提供参考,并激发新的思考和启发。

随后,吴景深教授特意邀请编写组成员手持《白皮书》,一同上台合影。

《红鸟硕士项目白皮书》发布仪式

融合学科高等教育利益相关方圆桌

为明确融合学科高等教育在当前和未来面临的关键挑战和优先事项,本次论坛设立融合学科高等教育利益相关方圆桌。主持人吴景深教授以红鸟硕士项目的探索实践为基础,引出“融合学科教育如何在人才培养上真正落地”等核心议题,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科协主席涂善东教授,东部非洲地区大学理事会副执行秘书长Idris A. Rai教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教育创新与实践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吴江博士,港科大(广州)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主任褚晓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洪成文教授以及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伟博士一同进行探讨。

融合学科高等教育利益相关方圆桌
港科大(广州)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主任褚晓文教授
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伟博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科协主席涂善东教授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教育创新与实践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吴江博士
东部非洲地区大学理事会副执行秘书长Idris A. Rai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洪成文教授

平行论坛环节

本次论坛另设立四个平行论坛。1日下午,参会嘉宾分别就“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全过程项目式学习的质量保障和成果评价”“融合学科的高校教师发展”“融合学科教育如何推动学生在就业和创新创业中的竞争力”四个话题进行探讨,聚焦于更具体的实施建议,为红鸟硕士项目的迭代发展提供实质性参考。

分论坛一: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分论坛二:全过程项目式学习的质量保障和成果评价
分论坛三:融合学科的高校教师发展
分论坛四:融合学科教育如何推动学生在就业和创新创业中的竞争力

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主题对话

2日,融合学科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24年)继续围绕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主题进行对话。

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执行校长鲁春教授,深圳理工大学教务长赵伟教授,麦可思公司首席科学家程星博士,大湾区大学(筹)教学负责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代理院长李晓明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校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刘继安教授,各自分享在平台建设中的具体实践,探讨新型研究型大学应具备何种独特特征或“性格”,建设打破学科边界的科研和育人平台,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深度协作,提升社会服务。

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主题对话
深圳理工大学教务长赵伟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执行校长鲁春教授
大湾区大学(筹)教学负责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代理院长李晓明教授
麦可思公司首席科学家程星博士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校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刘继安教授

国际视角下的融合学科教育教学案例

在随后进行的“国际视角下的融合学科教育教学案例”环节,港科大(广州)未来技术学院红鸟硕士基地副主任、教育创新与实践研究所副主任王林晓博士,邀请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科学、数学与技术学科高级讲师Franklin Anariba,荷兰乌得勒支大学跨学科教育项目政策顾问Timothy Bland 以及Caspar Schoevaars ,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能源经济学教授Peter Jang,以及美国欧林工学院工程与创业教授Jason Woodard进行分享。

国际视角下的融合学科教育教学案例

会议总结

在本次论坛的最后环节,港科大(广州)未来技术学院署理院长王旭东教授进行总结发言,指出论坛预期成果已基本达成,并表示融合学科高等教育是未来人才培养新赛道。

港科大(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发表闭幕致辞,以“纲举目张”引出“一纲五目”,即“枢纽—学域”融合学科学术组织架构为“一纲”,教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学校职工为“五目”。只有在“纲举”的基础上统抓“五目”,才能真正形成学校文化并贡献于时代。他指出,港科大(广州)以红鸟硕士项目作为突破,“上可顶博士,下可接本科,周边可团结教师”,成为本校建设融合学科的关键、明智之举。未来,红鸟硕士项目应追求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拔尖,使人才培养的成果得以体现。

港科大(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发表闭幕致辞

论坛结束后,部分参会嘉宾一同前往企业进行参访,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画上圆满句号。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03日
分类
合作交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