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广州)首届毕业生陈贤亮:项目式学习让我有了跨界的勇气

港科大(广州)首届红鸟硕士毕业生

— 系列访谈第3篇 —

陈贤亮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届毕业生

2022级红鸟硕士项目

哲学硕士(智能制造)

毕业去向

现任职于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

奔着自由和创新选择港科大(广州)——回顾选择港科大(广州)红鸟硕士班的原因,24岁的陈贤亮直言,创新意识和自由包容的校园氛围,是真正让其心动之处。

Q 大学本科毕业后,为什么选择来到港科大(广州)红鸟硕士班?

当我开始准备申请研究生时,我首先了解的是香港科技大学,并由此了解到港科大(广州),当时它正好开始第一届红鸟硕士项目的招生。我对其做了大量的调查,港科大(广州)融合学科的设置、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以及强大的师资力量,都是吸引我选择这所大学的原因。但最让我心动的,是其传递出的创新意识和自由包容的校园氛围。对于做科研的人来说,这样的氛围其实是弥足珍贵的。

在当时看来,港科大(广州)是一所崭新的高校,也是第一届招收红鸟硕士生,网络上有部分人会持观望态度,但我就是奔着自由和创新去的,所以我坚定地选择了港科大(广州),从申请到面试到最终获得录取,整个过程我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事实证明我没有选错。

2023年7月,首届红鸟学创空间模型创意大赛中,陈贤亮向评委团展示作品模型。

Q 在港科大(广州),你选择了智能制造专业。这是你一早就想好的专业方向吗?

我是在港科大(广州)求学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这一方向。当我进入红鸟硕士班的初期,我听了大量的学术讲座,并与很多老师沟通后,才逐渐明晰了智能制造专业。

这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我本科专业的基础,我本科读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那时候我做了一些嵌入式新硬件项目,我一直喜欢制作一些智能的小玩意。在我看来,智能制造正是传统的机械制造和电路制造跨界求新的过程。

“项目式学习无形中培养了我的综合素养”——汇报整合和总结的能力,项目管理和协调的能力……作为理工科出身的陈贤亮,通过一次次项目的路演汇报,培养出自身专业以外的综合能力。

Q 你如何评价红鸟硕士班的融合学科和项目式的培养模式?

我认为这是港科大(广州)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特别之处。在融合学科模式下,每位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也可以根据兴趣和具体研究方向,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并且可以随时找到对应的教授来支撑自己的研究。

项目式的培养是我个人感触很大的一个点,通过项目式学习,我们不仅强化了科研创新的能力,也提高了个人综合素养。我十分记得在红鸟硕士班的第二学期中,我和团队成员聚焦一个关于柔性电子的项目研究,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向项目导师和学术导师们汇报项目的进展,每位导师都十分重视这样的汇报,并会提出很多指导意见。在完成这个项目的科研阶段后,我们还需要在全校师生面前,讲述我们这个项目的价值。

这段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系统性地协调我们团队每位成员,一起总结自己的研究工作,并编写演讲材料。这是一个充满考验的过程,因为真正的汇报是没有第二次机会的,这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足准备。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汇报整合和总结的能力,也学到了项目管理和协调的能力,对于我们很多理工科学生来说,这些能力在过往传统高校的学习中,往往是会被忽略的。红鸟硕士班的项目式培养,让我们通过一次次项目的路演汇报,在无形中增强了我们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3年7月,首届红鸟学创空间模型创意大赛中,陈贤亮带领的队伍Feel MakerSpace获得项目三等奖。

Q 可以分享下你在港科大(广州)难忘的“高光时刻”吗?

我曾经针对红鸟学创空间Maker Space——红鸟学创大教室做过一些智能服务的优化。当时我们注意到,在学创空间的学习和生活中,会碰到温度、湿度不适宜的情况,我们需要联系相关人员进行温度调控,当时我们希望对人工的部分进行优化,所以我们设计一个自动检测温度的装置,实现温度的自动调控来改善教室的环境。

我们设计了一个传感器模型,通过收集室内温度和人流数据,以达到智能调控室内温度的系统。这个模型,让我们团队获得红鸟学创空间模型创意大赛的三等奖,虽然只是校内荣誉,但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通过创意创新优化生活空间的成就感。

入职深重投集团——从校园到职场,陈贤亮认为自己也完成了一次小小的跨界融合,理工科与商科的结合,助力他打开职场新篇章。

Q 目前你入职深重投集团工作,在你看来,港科大(广州)的学习对你获得这份工作提供了哪些启发和帮助吗?

目前我在深重投主要的工作是围绕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相关的投融资,就是关注相关领域赛道,探索一些有潜力的投资项目。

港科大(广州)追求融合学科培养,而从港科大(广州)红鸟硕士班毕业的我,职业道路的开端似乎也实现了一个小小的跨界——从理工科到了商科。但当我更系统了解这份工作时,就会发现这份工作有很多逻辑知识,需要理工科的思维系统,它是需要理工科和商科融合的一份职业。

红鸟硕士班的两年,让我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包括材料制造,微电子,集成电路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我还通过大量实践,掌握了精密器械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此外,我还切实地学到了很多项目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作为项目投资经理,我必须了解我投资项目背后的情况,这需要我有相关知识作为基础。所以,其实是红鸟硕士班的两年学到的,无形中帮助我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机会,让我的职场生涯,有了很好的开端。

陈贤亮(左二)与项目导师陈民教授(左一)、学术导师王蕴达教授(右一)。

Q 你对学弟学妹有想说的话吗?

我想对学弟学妹说的是,找准自己的兴趣,勇敢尝试。港科大(广州)对学生的培养和支持程度都是满级的,这是我两年来学习中非常真实的体验。只要你有想法,愿意尝试的,所有老师都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帮助你,替你出谋划策,帮助你实现想法。所以,放心去追吧,去了解一切想了解的知识,做所有想做的实践尝试。

生活中的陈贤亮热爱运动,“练就”一身肌肉。

记者手记

24岁的陈贤亮是理工科出身,但全然没有传统“理工男”的刻板形象。面对镜头时,他气定神闲,思维敏捷,大方得体,侃侃而谈。坐在他对面,我们感受到这也是港科大(广州)跨学科培养、因材施教的又一个优势和亮点。

因追逐自由与创新的气息而来到港科大(广州)的陈贤亮,在以融合学科和项目式学习为追求的红鸟硕士班学习两年后,以在这里获得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跨界融合,从校园到职场,从理工科到商科,陈贤亮走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路上,也印证了复合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社会所需。

入职深重投集团,陈贤亮靓丽地打开了职场的第一章。而未来,仍有无尽可能。融合与创新无止境,陈贤亮,相信你始终在路上。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3日
分类
焦点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