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来了!港科大(广州)本科生科研计划全面升级

4月23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启动“探索者”本科生科研计划(HKUST(GZ) Explorer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 X Program),通过计划解读、师生经验分享及互动交流,为本科生科研实践绘制全景蓝图。活动吸引逾300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开启大学科研育人新篇章。校长倪明选教授、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教授出席活动。科研处吴茜主持活动。

300余名师生出席启动会

“三个无界”赋能科研探索与创新

创意无界

打破学科壁垒,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创新性课题

协作无界

推行“1名本科生+1位全职教授”深度协作机制,支持学生在前沿科学领域开展无界探索

申报无界

取消申报门槛与固定周期限制,学生可自主规划科研节奏,匹配“动态化管理”机制,适配多元需求

校长寄语:从“0到1”突破,探索“无限可能”

启动仪式上,倪明选校长强调,真正的科研创新始于跨学科的碰撞与试错。他呼吁学生以“探索者”姿态,在未知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并在持续实践中构建通向无限可能的成长路径。X Program特别设立“容错成长空间”,让学生在真实科研场景中经历完整学术周期,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抗挫能力,夯实从1到无穷的根基。同时,学校也支持同学们高效利用学业课余的时间,参与到科研实践中来,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充实经历。这不限于暑期或学年中的某个阶段,而是随时都能启动,做自己想做的科研,学校也将在导师和经费上予以支持。

校长倪明选教授宣布X Program正式启动
校长倪明选教授、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教授出席活动

以学生为本:开放式科研生态构建多维成长空间

科研处处长李冬孚博士详细解读了科研计划申报要点及管理流程。他介绍,本次科研计划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创新性研究课题,通过“开放式申报”和“动态化管理”等灵活性机制,适配不同科研节奏的学生需求,为学生构建多维科研氛围。他提到,学校设立“X Program”,这个“X”既代表着鼓励跨学科研究(Cross-Disciplinary Studies),也代表着探索者(Explorer)、发现未知(Discovering the unknown)和创造无限可能(Creating the endless possibilities)。

科研处处长李冬孚博士解读计划细则

榜样力量:“科研小白”的进阶之路

IEEE CVPR论文作者吴乐毅(大二)回顾了从高考考场到顶会舞台的跨越。他表示,课堂知识只有在真实科研场景中才能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同学们先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科研节奏。

大二学生吴乐毅分享科研经验

首届本科生科研项目金奖获得者邱悦然(大二)以“基于毫米波雷达的非接触夜间睡眠分析”项目的科研历程为例,分享从灵感到落地的完整历程。她提道,“拆解问题比答案更重要”,鼓励学弟学妹以实践破题,在动态调整中优化科研方案。

大二学生邱悦然分享科研经验

导师视角:行动为先,让科研回归兴趣本质

系统枢纽贺登博助理教授直言:“科研不是赛道内卷,而是兴趣驱动的持久旅程。当你推开实验室的门,第一步不是‘会什么’,而是‘想探索什么’。”他借“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古训,鼓励学生以行动对抗焦虑,“调参失败的代码、凌晨三点的数据,这些‘躬行’的瞬间才是科研启蒙课。”

导师代表贺登博助理教授开展分享

信息枢纽刘李助理教授提出“学术素养三维锻造法”:通过课程项目夯实基础技能,在真实科研中锤炼批判性思维与抗挫力,最终形成跨学科解决方案构建能力。她谈道,“不必等待完美创意,而要在实验室的试错中让创意变得完美。”

导师代表刘李助理教授开展分享

创造无限可能,从成为“探索者”开始

“探索者”本科生科研计划不仅是港科大(广州)深化本科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更是青年学子实现科研梦想的起点。通过跨学科协作、全周期支持与开放性实践,学校致力于构建富有生机的活跃科研生态,助力学生在真实科研问题中锤炼能力,在创新突破中定义未来。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4日
分类
焦点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