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港科大(广州)学子苏文奇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

2025年4月13日,由中国数学会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在浙江师范大学圆满落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大一本科生苏文奇凭借扎实的数学功底与出色的赛场发挥,在非数学专业A类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为学校赢得荣誉。

赛事概况:规模历届之最,展现基础学科魅力

本届竞赛自2024年5月启动,覆盖全国32个赛区,吸引1223所高校逾32万名学生参与。经层层选拔,最终1246名学生晋级决赛,规模创历史新高。决赛分为数学专业高年级组、低年级组及非数学专业组,共评选出个人一等奖250项、二等奖375项、三等奖625项。作为国家级高水平学科竞赛,其以“激励探索、培养创新”为宗旨,成为检验高校数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尺。

颁奖典礼现场(图源:浙师大融通社)

获奖者风采:热爱驱动,教学创新赋能成长

从高考考场到全国一等奖,苏文奇同学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便迅速融入了大学环境,探索出独特的学习路径,完成了从高考考生到数学竞赛新星的蜕变,他是怎样做到的?在教育科学学院的专访中,这位数学新锐首次分享了自己的备赛心得和成长感悟。

苏文奇同学在采访中表示:“数学的魅力在于逻辑的纯粹与思维的碰撞。例如,前几个月,有位一起学习数学的朋友给我发了一道集训队高阶题,我用最近正在学习的本科解析几何知识破解这道题后,那一刻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深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创造力。”谈及备赛经验,他特别强调学校数学课程的支撑作用:“学校的分层教学模式让我得以进入高阶班,与老师自由探讨教学内容,这为我参加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非数学A类)一等奖获奖证书

教育理念:因材施教,以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中心

苏文奇同学的成长印证了港科大(广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他提到:“学校不仅关注学术成绩,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在开学前,我与老师就数学学习进行了深入沟通,共同制定了专属的个人学习计划。这种双向互动让我深切感受到尊重与支持。”

展望未来,苏文奇计划继续深耕数学领域,他的目标不仅是个人学术突破,更愿以自身经历激励更多学子:“竞赛成绩固然重要,但数学学习是一生的热爱与追求。切勿因短期目标透支热情,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远。”

苏文奇同学数学草稿

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港科大(广州)一直致力于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立足“通专融合”的本科教育创新基础,积极实施多项举措,持续提升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资深教授引领课堂:Honors Calculus II(高阶微积分II)、Discrete Mathematics(离散数学)等数学课程由资深教授主讲,将学术造诣与教学经验融入课堂,为学生筑牢数学根基。

优化教学管理:学校重视本科基础课程建设,成立本科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指导组,数学工作组每两周开展教学复盘会议,教师与助教共同研究改进策略,并根据学生反馈问卷适时调整教学节奏与内容,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升级教学资源配置:学校升级智慧教室,配备录课设备与智能白板,提升教学效率与互动性;设立数学中心,为学生打造专属学术支持空间,教师和助教定时值班答疑辅导。

港科大(广州)数学中心

苏文奇同学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一等奖,这不仅是其个人数学能力的卓越展现,也为港科大(广州)增添了荣誉。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为更多学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学术沃土,助力他们在融合学科领域绽放光彩。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30日
分类
科广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