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鳥面對面:我的大學第一步 | 本科生如何參與科研?
2025級的本科新同學們來到港科大(廣州)轉眼已近20天從PLACE夏令營、選課再到各式各樣的迎新活動一幅大學生活藍圖已經在大家面前徐徐展開面對海量的選擇和可能性不少同學出現了「選擇困難症」大學第一步該如何邁出才會不踩雷,不後悔?
別慌,篤學路1號編輯部
與學生記者團
特別搜集大家的疑問與困惑
打造系列欄目——
紅鳥面對面
我的大學第一步
我們將與港科大(廣州)的
青年教師、教授們面對面
聊規劃、談平衡、解迷茫
幫你打開格局、看清方向
勇敢擁抱每一種可能
首期嘉賓
信息樞紐數據科學與分析學域
助理教授文澤憶
帶你解惑:
「本科生要如何參與科研?」
「(項目制學習)現學現用,現炒現賣,一般都是這樣。所以不需要等到我全部的知識都掌握了,所有的背景知識都有了才去參與。」
科研絕非「萬事俱備才能開始」。文澤憶老師鼓勵學生摒棄「知識儲備不足」的顧慮,強調一流的研究往往要求研究者具備「邊做邊學、以用促學」的強大能力。
「可能你吃了5個包子後,覺得吃飽了,但你不能說前面那4個包子是沒有用的。我們做的可能60%-70%好像感覺是在做無用功……但實際上這個經驗,前面的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澤憶老師以「吃五個包子」的生動比喻,揭示了科研工作的真實常態:絕大部分探索與試錯並非徒勞,而是最終實現突破的必要積累。這對於本科生是至關重要的心態啟蒙。科研的價值不僅在於成功的果實,更在於培育一種在不確定中堅持、從「無用」中發現「有用」的深層思維與韌性。
「我覺得最重要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就是我們拿到一個問題,你怎麼樣把這個問題拆解了,然後一步一步把他們逐漸解決。」
文澤憶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科研實踐的核心能力。在他看來,真正的創新並非源於天馬行空的設想,而是依賴於將複雜問題層層分解、並逐步攻克的系統性思維。這種「拆解-執行」的能力,是本科生在科研訓練中應該習得的素養。
採訪手記
作為一名學生記者,我在本次採訪中收穫頗豐。通過和文教授的交流,我對學校的X-Program 的性質和目的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是一個時間跨度長、自由度高、自主性強、以學生為主導的項目,能為我們帶來彌足珍貴的科研經驗。從一個學生的角度出發,我為自己能在港科廣擁有如此寶貴的機會而興奮和激動。這次和教授的近距離接觸也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經歷,不但打消了我以往對本科生在科研中專業知識缺失的疑慮,也讓我對科研精神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何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