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鳥面對面:我的大學第一步 | 本科生參與科研能收穫什麼?

2025級的萌新們

你是否也曾好奇

當本科生推開實驗室之門

會走進一個怎樣的世界?

是數據的迷宮?

是公式的森林?

還是創造與發現的新大陸?

這一次

我們不再只問「如何開始」

而是追問「你將走向何處」

我們邀請了陪伴學長學姐

穿越科研迷霧的導師

來聊一聊

共同拆開這份

屬於本科生的「成長盲盒」!

 紅鳥面對面 

 我的大學第一步 

第四期,全新解鎖

系統樞紐機器人與自主系統學域

助理教授趙航

為你講述

「本科生參與科研能收穫什麼?」

科研這件事情,需要一個非常嚴密的推理過程。這些邏輯推理能力,是你將來走向社會後,安身立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本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港科大(廣州),每位同學面對的不再是擁有標準答案的習題,而是如何在軟件優化、硬件升級等多種路徑中,學會權衡與折中(Trade-off)的決策智慧。趙航老師堅信,這種在複雜情境中培養出的嚴密推理與獨立判斷能力,將是同學們未來迎接任何職業挑戰的「核心裝備」,是真正能夠安身立命、行穩致遠的根基。

「格物致知精神最重要。只有當你熱愛一個領域,或你想去探索這個世界客觀存在的物理規律時,(這種熱愛)才可以支撐你不斷地做科研,不斷探索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趙航老師指出,真正的創新不是被動地完成任務,而是源於「格物致知」的內在驅動。在港科大(廣州),「本科生科研計劃」正激勵着同學們主動提問與探尋——這份對知識本源的好奇,遠比任何短期成果更為珍貴。它將轉化為同學們持續探索的內驅動力,支撐他們在交叉學科領域中不斷深耕、勇敢闖蕩科研的「無人區」。

科研是厚積薄發的過程,只有足夠積累才能實現量變到質變。

「踩坑不可怕,但絕不能兩次都踩進同一個坑。」趙航老師認為,科研之路沒有捷徑,既需要以踏實心態面對每一次試錯,也要在反覆嘗試中持續精進。他鼓勵同學們珍惜日常學習中的每一次積累,相信只要步履不停,終能突破認知邊界,在厚積薄發中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抵達那片心之所向的星空。

採訪手記

有幸作為學生記者得到這次採訪趙航教授的機會,本次訪談不僅解開了我對於平衡生活、學習和科研的疑惑,更拉近了教授與學生的距離。我切身地體會過對於X-Program的迷茫和學習與生活的衝突,趙航教授對問題詳細的回答、生動的類比、自身的舉例,無一不體現出學校和教授們對本科生的關照與指引,使同學們可以毫無顧慮地體驗科研的美好時光。最後,就像趙航教授所說,「科研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我們只有足夠的積累,才能形成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希望同學們也能在科研路上一步一腳印,水滴石穿,終有所成。

——2024級本科生 學生記者團 劉秋悅 

發佈日期
2025年10月16日
分類
校園生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