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鳥面對面:我的大學第一步 | @本科生,大一如何起步,走進科研的世界?

新學期已正式開始

從初入校園的雀躍

到走進第一堂課

開始學習新知識時的激動忐忑

從結識三五同窗

到面對未來諸多可能——

大學生活的畫卷

正一頁一頁地為你展開

其中,科研
宛若一片充滿魅力

卻又令人望而卻步的海域

初入大學的你
該何時揚帆、要如何出發?
怎樣提早規劃

踏出屬於自己的探索之路?

紅鳥面對面 

我的大學第一步 

第二期,溫暖上線

篤學路1號編輯部攜手

學生記者團

繼續為你問、為你尋

一起來聆聽師長的建議

第二期

系統樞紐智能製造學域、

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工程聯聘

助理教授王文宇

帶你解惑:

「大一如何起步,走進科研的世界?」

「科研並非神秘而高深,敢於嘗試,就是最好的起點。好奇心與專註力能使探索與創造的過程充滿樂趣與驚喜。」

對於很多本科生而言,科研似乎是巍然矗立的高塔。然而,在港科大(廣州),每位同學在大一就能以「探索者」的姿態和教授一起勇闖前沿領域,發揮想像力,在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習與嘗試中,鍛煉自己思辨與創造的能力,收穫面對未知與挑戰的勇氣和自信。

「如果實驗結果和我們的預想不同,尊重事實,不必沮喪,也許這正是全新發現的契機。」

王文宇老師告訴我們,「失敗」也許是科研的契機,而非成本。許多「新發現」恰是在反覆的失敗中萌芽。相應地,如果自己的科研一直非常順利,什麼都如已所料,那可能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當下所做的研究,是不是真實且有價值的?港科大(廣州)鼓勵學生擁抱不確定性,培養批判性思維與抗挫能力,把挫折轉化為探素的動力。

「我們不再是把同學們訓練成『百科全書』,而是在動手實踐與討論思考的過程中,引導同學們掌握系統化的工程思維,讓『靈光一現』的創意真正落地生根,變成開創未來的新成果。」

「紙上得來終覺淺」,正如王文宇老師所說,參與本科生科研計劃(X Program)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通過跨學科實踐調整學習思路——從追求「標準答案」轉為向真實科研環境中遇到的問題求解。他期待大家能保持創造力,不斷思考,用實踐將靈感鑄成改變世界的現實。

採訪手記

跟隨王老師參與科研項目的這段經歷,於我而言,更是一次珍貴的科研啟蒙。王老師為我提供了近距離接觸科研的機會,為我指引了探索的方向。

在項目過程中,王老師開展會議時,時常邀請我們旁聽,使我們得以了解學術討論的思維方式,在旁聽中學習科研的節奏與嚴謹。

尤其令我感念的是王老師關懷與開放的態度。每次交流,他總會耐心詢問:「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嗎?」並專註解答我的疑問,極大緩解了我作為初學者的忐忑。

更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師始終鼓勵我們大膽思考。他支持我們嘗試那些「新奇的想法」,不必急於驗證其現實價值。這不是鼓勵空想,而是為我們卸下心理負擔,允許我們自由思考、試錯,並享受探索的樂趣。

王老師極具包容性。在這裡,好奇心被尊重,探索欲得以點燃。儘管我們作為初學者還有許多不足,但在持續的鼓勵下,我們能夠勇敢邁出充滿可能性的第一步。這份對初學者的悉心引導,令我深感感動。

——2024級本科生 庄俊洪

發佈日期
2025年09月08日
分類
校園生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