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白”到金牌得主:港科大(广州)算法竞赛协会的成长密码

“成绩远超预期,我非常满意。”自2024年以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算法竞赛协会带领大一、大二学生组成的团队,累计取得4金5银11铜的好成绩。这样的成绩,足以比肩许多老牌理工强校的竞赛团队。谈及学生表现,算协指导老师助理教授孙莹难掩激动。

面对全国超500万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港科大(广州)通过“以赛促学”加速算法人才培养,自2023年起已成功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算法类竞赛共27场。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以下简称“ICPC”)和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hina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以下简称“CCPC”)等世界级、国家级竞赛中屡创佳绩。

从招新到夺金:算协的夺金之路

据孙莹介绍,由于缺少竞赛经验,低年级学生通常较难在竞赛中取得佳绩。“港科大(广州)本科生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当前参赛主力为大一、大二学生,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学生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从“小白”到“金牌得主”的蜕变的呢?这离不开算协的悉心培养。

2023年,伴随首届本科生入学,人工智能学域讲座教授熊辉联合助理教授孙莹以及博士生张恺晨、李进,共同创立算协。熊辉表示,算法是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引擎,顶尖高校愈发重视信息类竞赛。“我们发现,有算法竞赛背景的学生在科研中上手非常快,许多人工智能领域的泰斗也曾是算法竞赛的佼佼者。因此,要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培养一批算法‘新军’。我们成立算法竞赛协会,就是希望为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算法与科研文化氛围。这种氛围不仅能激发兴趣,更能为未来的科研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算协的初始成员,熊辉、孙莹、张恺晨和李进均拥有丰富的赛事经验,以及打进世界100强的纪录。他们分工协作,为学生参赛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社团内部,熊辉教授与孙莹教授担任指导老师,负责重大决策与内外部对接;张恺晨、李进则作为学生教练,承担日常训练与赛事组织重任。据孙莹介绍,由于港科大(广州)目前只有两届本科生,没有本科高年级学生带新生,所以学生教练承担了更为繁重的培训工作。

算协像一块“磁铁”,通过迎新活动、赛事宣讲等方式,将校园里的算法爱好者聚集起来。借鉴信息类竞赛强校的经验,算协形成了一套高强度、系统化的训练方式:

针对新成员基础普遍薄弱的情况,协会每周组织授课,为同学们提供个性化指导,并鼓励成员从难度较低的赛事起步,在实践中展示自我、积累经验。

进入选拔备赛阶段,协会便组织个人赛,综合成绩表现与同学的个人意愿组建团队,再根据团队综合实力遴选参赛队伍。

在熊辉看来,团队构成对竞赛成绩至关重要。他指出,算法竞赛强调战略协同,一支团队通常包含三名成员,而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三名成员分别在读题、算法和编程上各有所长。因此,每次组队他都会深度参与,力求实现成员在性格与能力上的互补匹配。“我们的目标也在不断超越预期——第一年是拿牌,第二年是拿金牌,下一步是代表中国站上世界舞台”,熊辉补充道。

算协为新成员提供培训课程。

社团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大学的鼎力支持。无论是提供参赛经费,还是在时间冲突时主动协调,学校始终为学生创造无忧的备赛环境。目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算法竞赛协会在册学生已逾百人,已成为学校目前最具规模的学生社团之一。

算协成员参与第49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决赛。

迄今27场竞赛的历练与所获奖项,不仅说明了学生们在算法竞技方面的强劲潜力,也印证了他们在社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张恺晨认为,竞赛能深化对算法的理解,强大的编程能力为未来投身人工智能与计算机领域奠定坚实基础。孙莹教授与李进均认为,竞赛是大学课程体系的有力补充:课程侧重基础广度,而竞赛则引导学生接触高阶算法,运用其解决复杂问题。

算协梦之队:以热爱铸就的金奖传奇

在算协的众多团队中,由王向前、储文皓、罗浩三位同学组成的队伍尤为瞩目。他们几乎每次参赛都能摘取奖牌,同时也是算协里斩获金奖最多的“梦之队”。

王向前、储文皓、罗浩在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斩获金奖。

这支队伍的组建源于算协学生教练张恺晨的推动。2023年首届本科生完成录取后,张恺晨分别联系到王向前、储文皓、罗浩,沟通组队事宜。经过几场线上比赛的磨合,三位同学深感默契十足——每个人都有扎实的算法知识功底和对算法竞赛的炽热情怀,而且能以全力以赴的态度对待每一场比赛。于是,他们便决定正式组队。

加入算协后,三位同学得到了社团全方位的支持:不仅提供了海量训练题库,更精准指出了他们在备赛策略上的漏洞,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快节奏的比赛环境。由于彼此课程时间差异较大,三位同学选择牺牲周末进行集中训练。通常,他们会预约一间讨论室,进行长达五小时的模拟实战,力求与正式比赛时长一致。赛前,这样的高强度训练往往要进行十场左右。为了高效沉淀知识,他们还共同搭建了GitHub知识仓库,详细记录核心知识点与解题历程,便于随时复盘、温故知新。

2024年CCPC郑州站是让三位同学印象深刻的一场比赛。比赛进入最后一小时,一道融合分类讨论、需运用两种算法的难题横亘在他们面前。此类题型在平日的训练中鲜少遇见,缺乏经验的他们只能不断尝试各种解法,但提交的答案却始终没有通过。迟迟找不出问题所在,紧张感在三人间无声蔓延。就在终场哨响前约十分钟,王向前灵光闪现,提出尝试放宽其中一类情形的判断条件。这一关键调整立竿见影,难题迎刃而解。凭借这记精彩“绝杀”,他们成功逆转局势,最终将金奖收入囊中。在今年五月初的第十届CCPC总决赛中,三位同学再接再厉,面对如云强手,夺下本科组银奖。然而,荣誉并未令他们止步。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并将目光坚定地投向未来,期待能在ICPC总决赛中攀登新的高峰。

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顺利举行。

对于即将入读港科大(广州)、对算法竞赛怀有热情的本科新生,王向前、储文皓、罗浩给出了诚挚建议:热爱是支撑艰苦训练和激烈比赛的原动力,而且参加竞赛不应仅以获奖为唯一目标,更要尊重每一道题目,享受思维碰撞、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零起步,到金章闪耀,港科大(广州)正以自由的环境和坚实的支持,让每一份热爱都能找到舞台。“帮助每位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to be a better version of yourself)。”熊辉道出了算协的创立初心。他希望将算协打造成港科大(广州)的一张亮丽名片——无论学生起点如何,只要有志于自我提升、渴望参与算法竞赛,港科大(广州)都将敞开大门,为每一位追梦者铺就通往卓越的桥梁。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1日
分类
科广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