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笃学助飞计划(韶关站)”志教项目成果汇报顺利举行
7月21日,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书院管理处与团委联合组织的长期志愿教育项目——“笃学助飞计划(韶关站)”项目成果展示会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中师剧场举行。

“笃学助飞计划(韶关站)”创新性地将传统STEAM教育中的艺术(Art)拓展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围绕“STEAM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主题,组建了一支由30多名港科大(广州)的本科生与硕博研究生构成的志教团队。该项目自今年3月起,历时四个月,经过成员招募、课程设计与反复打磨,邀请了来自学校各枢纽、未来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全职教授和讲师,以及行政部门的老师作为课程指导老师,为课程设计的专业性与实践性提供保障。
项目共设立了3D打印工作坊、海洋的奥秘、AI赋能教学实训营、英语戏剧、抗战时期的大学等五个课程组。其中,AI赋能教学实训营引入了港科大(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许彬教授开发的数字人教师项目,帮助坪梅中学教师深度体验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本次活动得到了黄埔海关、广东省纵向帮扶驻乐昌工作队、乡村振兴驻坪石镇帮扶工作队、乐昌市政府、教育局、团委、坪石镇政府和坪梅中学等单位的积极支持。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通过视频发表祝贺致辞。他指出,本次志教项目之所以能取得丰硕成果,离不开前期扎实的筹备工作与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同学们在9天的志教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得大家的成长收获远远超出预期,也让成果的精彩纷呈成为意料之中。屈书记特别提到,自己认真阅读了同学们撰写的“志教简报”,并从中挑选出十句极具代表性的感悟。这些话语真实地反映了港科大(广州)和坪梅中学的同学们在志教活动中的集体成长经历。

屈书记表示十分欣赏坪梅中学同学们展现出来的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潜质。他坚信,每一位同学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有机会有阳光有土壤,他们就能像港科大(广州)的同学们一样,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明确未来方向,并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


本次项目成果汇报分为手抄报路演与课程组汇报展示两个环节:
# PART 1 #
在手抄报路演环节中,共有16幅创意手抄报亮相。这些手抄报均由坪梅中学初一学生设计制作,他们将7天的学习所得转化成了生动有趣的海报作品。现场有的小组用鲜艳的色彩与巧妙的构图,描绘了自己在“海洋的奥秘”中幻想的“深海奇遇”;有的小组则用幽默的漫画形式呈现了“3D打印机器人”的趣味探索;也有同学以人物插画的形式,将自己在英语戏剧课程中的故事生动展示;更有同学通过AI绘制的历史人物插画,带领观众重回抗战时期大学的峥嵘岁月。




初次参与路演的同学们站在海报前,虽略显紧张,但在讲解过程中迅速适应。面对评委与观众,他们需要清晰阐明设计理念和创意来源,有的同学通过讲述故事吸引关注;有的同学帮给小组拉票,贴心地为观众准备了矿泉水......现场气氛轻松又活跃。




最终,“英语戏剧”课程组的“The Popcorn”小组、“3D打印工作坊”课程组的“清柠小组”和“没灵感小组”的手抄报最受欢迎,收获现场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夺得“最佳人气奖”。



# PART 2 #
随后进行的课程组项目成果展示环节上,坪梅中学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逐一上台,分享各自课程的学习成果,展现出自信与取得的进步。。
“海洋的奥秘”课程组的汇报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化身为船长、大副、二副、三副等船员角色,生动地讲解自己用废旧塑料瓶、纸板制作的船只模型。“我们设计的邮轮叫‘海晏河清’,希望未来可以带大家去探寻真正的大海!”一名同学自豪地说道,其质朴的语言和创意赢得了现场观众的认可,充分展现了坪梅中学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英语戏剧”组的同学们则以舞台表演的形式,精彩再现了七天以来他们自己创作的英语短剧片段。从最初因紧张而忘词,到如今大方自然地用英语台词与同伴对戏,戏剧组的同学们在台上的表现赢得了在场观众和“小老师”们的充分肯定。




在“3D打印工作坊”的汇报中,同学们分工明确,有“队长”负责整体介绍,“工程师”负责展示机器人实物,“设计师”讲解设计思路。有的小组还现场演示了自己设计的智能小车,可以准确避开障碍物,吸引了观众拍照记录。




“抗战时期的大学”课程组立足于韶关本地历史文化,学生们深入研究抗战时期高校迁徙历史,以趣味桌游的形式,巧妙地将历史事件融入游戏情节中进行展示。同学们向大家介绍他们设计的主题桌游,将历史故事以趣味化、互动化的形式呈现,参与者需通过答题完成抗战时期大学迁徙的任务,寓教于乐。




每一个课题组的汇报过程中,坪梅中学的同学们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突破:有些人第一次用麦克风面对这么多陌生人讲话,有些人第一次作为团队成员与伙伴紧密合作,更有人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对知识探索的乐趣与成就感......这些展示与分享的背后,是他们在七天里不断克服困难,一次次反复排练与调整、互相鼓励与支持、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也成为本次成果汇报最动人的细节之一。
最终经过评委们的慎重讨论和打分,本次项目汇报选出金奖4项、银奖4项、铜奖4项和优秀奖4项。






坪梅中学学生代表何佳凝在发言中表示,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深入感受到科技与自然的结合,体会到保护海洋的使命与担当;“英语戏剧”课程则改变了他们对语言学习的理解,增强了自信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抗战时期的大学”的历史课程使他们铭记历史,体悟前辈的坚守与奋斗精神;“3D打印工作坊”培养了他们从0到1的创造力,感受到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更推动了思维的蜕变,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当。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学生代表江浩源在发言中表示,通过此次志教经历,他作为“小老师”不仅目睹了坪梅中学同学们从害羞到自信的成长,更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温暖与力量。他提到,与坪梅中学的学生共同经历的STEAM课程,让他认识到跨学科探索和实践的重要意义;在引导学生们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他自身也获得了成长与启发,更加明白肩负的社会责任,并期望未来同学们能够持续对知识充满热情,勇敢追逐梦想。

坪梅中学校长赖爱民在致辞中表达了对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师生和各支持单位的由衷感谢。他指出,2025年“笃学助飞计划”能在坪梅中学开展,对同学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从全校80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的80多名同学,通过7天的深入学习与实践,实现了显著的成长与蜕变。他希望同学们能珍惜这段宝贵的经历,将项目中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融入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激励自己持续进步。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书院管理处副处长、团委书记辛丽博士在致辞中表示,“笃学助飞计划”志教项目是港科大(广州)对本科生实施全人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良好道德素养、积极贡献社会发展的优秀公民。在项目设计之初,我们就明确了要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个人成长的教育理念。她特别提到,感谢在此次志教中付出努力的“小先生”们,他们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以热情和责任感感染了坪梅中学的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自身的成长与蜕变。
同时,她也衷心感谢坪梅中学的同学们对项目表现出的热情与投入,同学们的积极反馈与真诚互动,不仅让港科大(广州)的同学们深受启发,更使得这段教育实践之旅充满了温度与力量。同时,也对参与项目指导的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这些老师们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积极与学生共同备课,精心指导教学实践,为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与有效实施付出了辛勤劳动。最后,辛丽老师寄语所有参与项目的同学,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一代青年人才。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韶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梅,乐昌市委副书记、广东省纵向帮扶驻乐昌工作队队长曹清沁,乐昌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培伟,乐昌市发改局副局长唐冰,乐昌市教育局副局长袁正一,乐昌市团委副书记连建威,韶关市委宣传部张辉艳,乐昌市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周赞,乐昌市县域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史雪利,坪石镇党委副书记、乡村振兴驻坪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张振茂,坪石镇三星坪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驻坪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陈震宇,坪梅中学校长赖爱民,坪梅中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朱品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团委书记、书院管理处副处长辛丽博士等150余位师生、家长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参与到本次项目成果展示中。
“笃学助飞计划(韶关站)”不仅是一次丰富的教学实践,更是一场贯穿始终的教育探索。通过服务学习,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同学们在合作中成长,在担当中成熟,在服务中感悟自身价值,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中树立责任感,实现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