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5年度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倪明选校长讲授“开学第一课”

8月31日上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5年度开学典礼在学校体育馆隆重举行。今年,约150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本、硕、博新生加入港科大(广州),为学校注入新鲜活力及多元文化色彩。今年是港科大(广州)的第四个学年,在校学生群体(包括本、硕、博学生)已达到近4000人,他们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南沙及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创新的沃土,港科大(广州)这所全球首创的融合学科大学,是他们共同的选择。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党委书记谷忠鹏先生、副校长(教学)吴景深教授、副校长(行政)庞鼎全教授、署理副校长(研究)兼系统枢纽院长李世玮教授、党委副书记梁碧茹女士、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教授、协理副校长(本科招录)甄勇教授、功能枢纽院长温维佳教授、社会枢纽院长齐晔教授、未来技术学院署理院长王旭东教授、首席工程师苏权科教授出席开学典礼。全体新生,全校各学术及行政部门的教职工代表参加开学典礼。

在开学典礼上,倪明选校长为全校师生带来启迪思维的“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由校党委书记谷忠鹏主持。

校党委书记谷忠鹏主持开学典礼。

听他们说:为什么选择港科大(广州)

倪明选校长致欢迎辞。

倪明选校长在欢迎辞中寄语新生:“在港科大(广州),你们不仅是学习者,更是思考者、实践者和追梦者——你们的卓越,将定义大学的卓越。”他表示,港科大(广州)不仅致力于与时代同频共振,更以引领时代为己任,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学校传承港科大的创新创业基因,众多研究生在校期间已成为杰出的创业者。通过与产业界深度协同,港科大(广州)将课程设计与市场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学以致用。今年首届大数据智能理学硕士毕业生全员锁定高质量去向,充分验证学校的办学成效。

倪明选校长还分享了他对人才培养的三点深刻见解:第一,教育的价值远不止于获得学位,更在于自我发掘、释放潜能;第二,学生应该向内叩问,相信自己,坚守热爱,勇敢追梦;第三,在人工智能时代,相较于专业技能,提出真问题的能力、审辩式思维、创新能力、敢于自我突破的精神更为重要,因为“人类独有的创造力永远不会被AI取代”

本科新生代表谭正曦同学发言。

今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录取本科生近470名,招生规模达到创校以来最高。代表本科新生发言的谭正曦同学,和大家分享了他来校报到后的一个小故事:当他通过微信向微电子学域主任须江教授请教课程问题的时候,须江教授主动拨来电话,与他深入交流近一小时。如师长般的关怀、如朋友般的亲切,让谭正曦同学感到特别暖心,因此更加确信自己选择了正确的大学。“大学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汲取知识,更在于通过与师友的思维碰撞,成长为更加卓越的自己。”谭正曦在发言中说。

硕士研究生新生代表Anastasia Nikolova倪梦山同学发言。

来自俄罗斯的Anastasia Nikolova同学代表硕士新生发言,她还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倪梦山”。她分享了与中国的奇妙缘分,以及选择港科大(广州)的初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所幼儿园里,Anastasia Nikolova测试了一款能与孩子实时对话的AI玩具。她看到一位羞涩的小女孩渐渐放松、展开笑颜——那一刻她意识到,真正的好科技不是停留在论文里,而是能照亮真实的生活。她期待在港科大(广州)跨学科、重实践的环境中,以深度学习、广泛服务和社会责任为承诺,真正“让研究成果改善人们的生活”。

博士研究生新生代表盛佳瑞同学发言。

博士新生代表盛佳瑞作为一名在物联网领域的连续创业者,是带着产业前沿的实践与反思走入校园。回望过去12年的创业经历,他坦言,来到港科大(广州),是为了“从追赶世界创新潮流到真正引领下一代创新”。他坚信,在港科大(广州)这片鼓励协作与创新的土壤中,将会孕育出“树立更高标准、推动行业进步、解决现实难题、赢得全球赞誉”的科创成果。

信息枢纽人工智能学域助理教授刘李发言。

信息枢纽人工智能学域助理教授刘李代表教师发言。在她看来,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不仅是产生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志存高远的人才的摇篮。她以自身作为青年学者的成长经历为例,鼓励所有学生——尤其是女生——积极投身人工智能领域,“AI不仅关于数学和编程,更关于同理心、创造力和多维思考的能力。这些品质源于热情与坚持,而不被性别或资格考试所定义。”面对技术飞速变革的时代,她为新生献上三条建议:始终保持开放心态、不畏惧不确定性、将自己的志向融入到“为人类福祉做贡献”的事业中去。

开学第一课:探讨“不确定时代的韧性法则”

在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倪明选校长以《Stay Light, Stay Liquid: Building Resilience in Uncertainties》(《心向轻盈,行若流水:不确定时代的韧性法则》)为题,为全体同学带来“开学第一课”。

倪明选校长讲授“开学第一课”。

倪明选校长首先深入阐述了大学教育的本质。不同于过往有标准答案可循的学习阶段,学生进入大学后会面临更多开放性问题,因此需要培养审辩式思维、发挥创造力、提出个人见解,并学会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积极参与深度讨论,在思想碰撞中探寻方向。

倪明选校长讲授“开学第一课”。

通过引述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的“液态现代性”理论,倪明选校长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学生应保持坚韧与柔韧,灵活应对变化。具体而言,学生一方面应该“心向轻盈”,不被僵化思维所困,不为过时习惯所缚;另一方面应该“行若流水”,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与不同学科背景的人交叉融合,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迭代升级。

新生聆听“开学第一课”

为助力学生应对变革,港科大(广州)推行了一系列创新人才培养措施:作为一所聚焦AI领域的学校,港科大(广州)积极推动AI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心态以及不断适应变化的能力。在通识教育与实践中,学生将拓展视野、学会反思,最终建立起一套个人的学习、评估与解决问题的思维体系。此外,学校倡导多模态的学习模式,积极引入翻转课堂、VR技术、元宇宙教室、“探索者”本科生科研计划等前沿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创设真实情境,助力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应用知识。

倪明选校长以一系列校内创新案例,阐释了科学家在面对自然不确定性时所开展的前沿探索。他以苏权科教授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工程实践、高平教授的纳米薄膜技术研发、邱惠和教授对蜻蜓柔性翅膀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赵航助理教授从核心驱动部件提升eVTOL安全性的尝试为例,展现出科技应对自然时所呈现的轻盈而强韧、灵活而充满张力的共生智慧。

倪明选校长最后强调,“港科大(广州)要做一些过去做不到的事情。学校始终致力于构建一个突破边界、促进学科融合的学术生态,注重培养学生的韧性,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戴校徽、唱校歌、传校旗,共启新学年!

校领导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欢迎他们加入港科大(广州)。

典礼上,12位新生代表登台,由学校领导亲手为他们佩戴校徽,勉励他们传承与弘扬港科大(广州)与港科大的“凡事皆可为”的精神。

学校师生合唱校歌,巨幅校旗缓缓传递。

典礼接近尾声时,全体师生齐声高唱港科大(广州)与港科大共同的校歌。与此同时,一面巨幅的港科大(广州)校旗在师生的托举和传递下,缓缓穿越过人海。旗帜飘扬,歌声回荡,典礼至此圆满结束,新学年的篇章也正式展开。

校旗缓缓穿越过人海,新学年正式启航。

本次开学典礼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及亲友、受邀嘉宾通过现场出席或收看视频直播的方式参与活动。

8月31日下午,港科大(广州)还举行了迎新嘉年华活动。9月1日,2025-26学年秋季学期正式开课。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31日
分类
焦点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