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广州)倪明选校长会见“一带一路”能力建设研讨班学员
继“一带一路”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近日在北京开班后,来自印度尼西亚、巴西、伊朗、古巴、萨摩亚、斐济和阿尔及利亚等1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17位学员于9月15日至20日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和机构进行研学参访。

9月15日,港科大(广州)为研讨班学员举办欢迎会。校长倪明选教授对远道而来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建设计划和国际化战略。
他说,在生态环境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去年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共同成立了全球绿色领创学院,旨在充分利用我校在绿色科技、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等领域全球领先的教育科研优势,结合大湾区生动的科创实践,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创可持续发展知识,推动共同繁荣和发展。
倪校长表示,与“全球南方”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合作是港科大(广州)的战略重点;他期待学员们充分享受在校园和大湾区的研学时光,成为港科大(广州)和他们所在国家的桥梁。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伙伴关系及发展部副室主任张敏和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局长林中明参加活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谷忠鹏,协理副校长(本科招录)甄勇教授,社会枢纽院长齐晔教授,功能枢纽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主任李顺诚教授,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域主任邱惠和教授,港科大(广州)主任工程师谢红兵,社会枢纽理学硕士项目主任杜迪佳副教授,全球事务处处长付敬,知识转移办公室培训中心执行总监黄增煜等一同与会,与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研讨班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学员来自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环境、自然资源、科技、财政等国家公共部门及国家开发银行、国家电力公司等核心机构。


研讨班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行程,由全球绿色领创学院设计执行。这也是双方继去年举办“一带一路”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后双方再次合作,旨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
来自阿曼国家健康事务总局佐法尔市局的学员Mohammed Mubarak Akaak在交流会现场表示,气候变化并非遥远的问题,而是眼前的现实。中国在绿色发展道路上是“From Zero to Hero”的典范,成就令人瞩目,其中诸多做法值得借鉴。他希望通过此次学习之旅,深入了解绿色能源与金融的相关知识,为现实环境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将这些经验带回阿曼。同时,他对港科大(广州)的校园设计印象深刻,称其功能多元齐全,宛如一座现代化微型城市,绿化环境十分出色。

来自斐济农村和海洋发展与国家灾害管理部的学员Evisaki Lalakorewa也表示,在其所在国家,气候变化已不再是未来的威胁,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通过此次为期两周的培训,她深入了解到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先进理念与碳中和规划,汲取了丰富经验。她表示回国后将把所学应用于实践,并十分期待接下来几天的企业参访,相信能够获取更多第一手的产学研知识。
在后续行程中,学员将系统学习绿色金融、碳市场与能源转型等相关议题,并将赴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代表性的绿色企业与机构实地参访,亲身感受区域绿色发展的实践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