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 港科大(广州)新一轮两校联合研究专项宣讲会成功举办 粤港高校“1+1+1”联合资助计划(2025)正式启动
10月9日,香港科技大学(下称“港科大”)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下称“港科大(广州)”)携手成功举办新一轮两校联合研究专项宣讲会,标志着粤港高校“1+1+1”联合资助计划(2025)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吸引逾200名学者参与,共同为构建大湾区科研共同体开启崭新篇章。港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协理副校长(研究)童彭尔,港科大(广州)署理副校长(研究)李世玮、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出席活动。
深化“港科大一体”格局,创新科研协同模式
李世玮教授在致辞中阐述了专项计划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办学理念下,两校持续推动前沿交叉领域的科研合作和深度融合。去年启动的“20-20联合研究专项”已成为两校深化科研合作的重要载体,过去一年间,该专项在前沿技术攻关、人才联合培养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充分彰显了“1+1>2”的协同效应。尤为重要的是,去年该专项获得了广东省科技厅的战略支持,由此形成了“1+1+1”三方协同创新模式,不仅深化拓展了既有合作机制的效能,更构建了粤港科研力量无缝衔接的创新生态,为两校科研人员搭建了紧密的协作平台,有力推动了粤港科技创新与合作高质量发展。

重点布局两大专项,驱动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双轮并进
郑光廷教授详细解读了本年度计划的核心内容。他指出,今年两校将继续支持跨校园、跨学科的教授团队结伴攻关,并设置两大项目类型:一是“联合研究专项”,聚焦前沿科学的原创性探索,旨在孕育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突破;二是“联合技术攻关专项”,侧重支持产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直面市场需求。通过差异化布局,该计划旨在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的协同发展,赋能联合项目团队培育储备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加强互访交流与人才培养,共同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并加速科研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转化应用,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本次宣讲会受到两校科研人员的热切关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教授学者围绕申报资格、团队组建、研究方向、遴选标准等关键问题积极提问,郑光廷教授和李世玮教授逐一予以详细解答。最后,两位教授再次表达了对两校科研人员积极参与项目、深化两校科研合作、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许。


科研合作成果显著,双校协同效应显现
港科大与港科大(广州)持续深化粤港科技协同发展,自2024年两校联合研究专项实施以来,在科研合作、人员交流、学术研讨活动组织等方面亮点频现,有力推动了一批交叉领域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1. 合作项目高质量研究成果持续涌现
在“双校互补”战略的驱动下,两校合作已在多个前沿领域结出硕果,展现了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微型机器人制备技术突破
港科大(广州)陈模军助理教授与港科大傅林助理教授团队紧密合作,成功攻克EHD打印技术制备8 - 10μm微游泳器的技术难题,并建成SPH数值模拟框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拓展研究,于2024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针对微型机器人制备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已获授权1项发明专利。

珠江流域碳排放机制研究
港科大(广州)刘易助理教授与港科大陆萌茜助理教授团队联合揭示了珠江流域的碳排放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科学顶级期刊《Water Research》,为大湾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医疗大模型研究突破
港科大(广州)陈颖聪助理教授与港科大陈浩助理教授团队提出开放式多专家混合架构DeepSeek-R1,在儿科、眼科诊断及药物相互作用预测中表现优异;并通过PARM多目标对齐方法,首次实现医疗AI决策的偏好自适应,在决策安全性与效率间取得平衡,为可控部署奠定技术基础。两篇联合研究成果均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会议与期刊上。

2. 合作项目团队的互动与交流日益频繁
研究成果的产出,得益于常态化、机制化的高效交流平台。两校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学术论坛和研讨会的定期召开,推动了深度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实现了粤港两地科研团队的高频互动与优势互补。
BSBE-LIFS研讨会
2024年8月,港科大(广州)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域(BSBE)与港科大生命科学部(LIFS)联合举办研讨会,30余位教授聚焦生命科学、医学及生物工程交叉前沿,深入探讨合作方向。LIFS系主任卜国军教授表示,该研讨会是两校联合研究专项成立后的首次尝试,未来将定期举办,以推动两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交流和协同发展。

先进器件论坛
2024年11月,由港科大(广州)微电子学域与芯片中央实验室承办的先进器件论坛在港科大(广州)举办,邀请港科大讲座教授王宁出席并致闭幕辞。超百位专家学者与工业界人士共同探讨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工艺,推动校企合作项目落地,驱动先进器件领域的发展进程。

能源与材料研讨会
2025年8月,港科大(广州)黄加强助理教授与港科大全杨健助理教授在广州校园联合举办研讨会,法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Jean-Marie Tarascon出席会议。研讨会围绕先进材料在下一代电池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激发了新的研究思路。

3. 学术部门深度互动,共建跨校园、跨学科创新共同体
自港科大(广州)设立以来,对口学术单位即结伴举办系列高水平国际论坛,以“同题共研、同台发布”夯实跨校园、跨学科合作底座,持续放大创新共同体的全球影响力。
第七届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空气质量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4年5月,由港科大(广州)地球海洋与大气科学学域、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域,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联合主办,吸引近500位中外专家围绕“空气质量改善与气候变化应对”的最新科研进展与实践经验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促进大气污染治理与气候变化协同应对领域研究成果的高效转化。

化学与材料研究跨校园学术研讨会
2024年11月,由港科大(广州)先进材料学域联合港科大化学系、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联合主办,50余位师生及业界人士围绕材料合成、催化化学等方向分享最新进展,促成多个跨校合作意向。

神经科学联合会议
2025年2月,由港科大(广州)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域夏军教授和港科大生命科学部卜国军教授带领的两校神经科学研究团队召开学术交流会议,推动两校共享实验室空间设施,促进两校师生学术交流。

智能制造专题研讨会
2025年3月,由港科大工学院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与港科大(广州)智能制造学域联合主办,两校18位教授围绕增材制造、智能算法等前沿方向分享成果,为跨校合作与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研讨会
2025年7月,港科大和港科大(广州)联合主办首届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研讨会,牵头并联合11家单位发起成立“国际海洋产业发展联盟(南沙)”。国家卓越工程师、港科大(广州)首席工程师苏权科教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港科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张利民教授出席并致辞。该研讨会提升了大湾区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