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送出第二届毕业生 颁发首届“倪明选程燕伉俪杰出教学奖”

10月25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毕业典礼 · 2025” 在位于广州南沙的港科大(广州)校园中隆重举行。继去年送出230名首届哲学硕士毕业生之后,今年,港科大(广州)送出第二届毕业生,共417人,其中不仅包括340名哲学硕士,更首次送出52名理学硕士与25名博士毕业生,为这所创校三年的大学发展历程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港科大(广州)第二届毕业生的去向形势喜人:约五成实现高质量就业,约四成进入世界知名院校深造,约一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在毕业典礼这一庄重场合,隆重颁发了首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倪明选程燕伉俪杰出教学奖(以下简称‘杰出教学奖’)”,功能枢纽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域副教授訾云龙成为这一校内最高教学奖项的首位获奖者,奖金为20万元人民币。该奖项由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及夫人程燕博士慷慨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每年评选1位在教学上表现卓越的老师。

各界嘉宾莅临现场,与毕业生及其导师、亲友们共同庆祝这极富意义、充满欢乐的时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梁振英先生发表主题演讲;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理事会理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发表致辞,为毕业生们送上美好祝福和殷切寄语。

毕业典礼嘉宾合影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理事会理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校长

叶玉如教授

以诚信正直领航,以慷慨之心促进协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为社会寻求更大福祉的事业。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理事会理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教授担任毕业典礼的主礼嘉宾。叶玉如教授向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毕业生的卓越成就是港科大(广州)办学成效最有力的印证。港科大(广州)植根于港科大的深厚积淀,续写着三十多年前开启的篇章。从创立以来,港科大(广州)便以推动跨学科突破为目标,致力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更广阔区域的创新引擎。“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合作框架,正推动这一使命加速落地。这一合作框架融合了港科大的核心优势与创新精神与港科大(广州)开拓性的学术架构和大胆探索,促进两校在思想交流与实践抱负方面同频共振。

展望未来,她希望科大的价值观成为毕业生们的人生“指南针”。她寄语毕业生们:“以诚信正直领航,以慷慨之心促进协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为社会寻求更大福祉的事业。”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

倪明选教授

港科大(广州)肩负着明确使命,助力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而我们坚信,卓越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出兼具好奇心与追求卓越精神的学生。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中国迫切需要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敢于挑战科学现状的变革者与技术颠覆者。

倪明选校长指出,港科大(广州)不仅要成为前沿科技的探索者,更要成为创新教育的引领者与摇篮。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他号召全体教师运用前沿科技工具与跨学科思维,设计相应课程项目,毕业生们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使其成为自己强大的助手。

倪明选校长强调:“港科大(广州)肩负着明确使命,助力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而我们坚信,卓越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出兼具好奇心与追求卓越精神的学生。”他寄语毕业生们:不要甘于平庸,要力求精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梁振英先生

你们带着良好的教育离开这所大学,我们国家正在不断取得可喜的进步,世界是你们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梁振英先生发表主题演讲。他结合自己作为共享基金会主席在世界四大洲开展工作的经历指出,在当前国际合作中,英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作语言。

港科大(广州)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双语基础。梁振英先生希望毕业生们在离校后仍持续提升双语能力。他提醒毕业生们,尽管机器翻译技术日益普及,但中国正在迅速开放和走向世界,“掌握好英语和中文能力会让你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最后,梁振英先生为毕业生们送上祝福:“同学们,你们带着良好的教育离开这所大学,我们国家正在不断取得可喜的进步,世界是你们的,祝一帆风顺。”

颁发教学最高奖

树立育人标杆,引领教学创新

今年,港科大(广州)设立并颁发首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倪明选程燕伉俪杰出教学奖”,这是学校教学最高奖,每年评选一位在教学上表现卓越的老师。

这个奖项的设立,有两重深刻的意义。其一,是传承并弘扬了港科大重视教学的优良传统。港科大早在1994年就设立了“祁敖卓越教学服务奖章”作为教学最高荣誉。港科大(广州)自创校之初,便明确在学术规范、师资水平、课程质量等方面与港科大保持一致。此次设立“杰出教学奖”,正是对这一办学理念的延续与深化。其二,该奖项由倪明选校长及夫人程燕博士共同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这一慷慨之举,不仅体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长期支持,也寄托了他们对港科大(广州)这所年轻学府未来发展的深切期待。

倪明选校长为訾云龙教授颁奖

功能枢纽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域副教授訾云龙成为这一荣誉的首位得主。倪明选校长向訾云龙副教授颁发首届“杰出教学奖”的奖状和奖牌。港科大(广州)副校长(教学)吴景深教授宣读对訾云龙副教授的赞词:“訾云龙从26位优秀提名者中脱颖而出,最终获此殊荣。他不仅融汇东西方教育背景,更在教学中践行港科大(广州)倡导的跨学科教育理念。”

这份荣誉的背后,是訾云龙副教授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创新。他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考核以激励学生投入学习。他善于将复杂知识拆解为易于学生消化吸收的小单元,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运用正向激励、人工智能与元宇宙工具,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生态系统。这套体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

硕士毕业生代表 系统枢纽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域哲学硕士

赵子璇

让每一个小小的‘起步’,汇成改变世界的‘大步’。

本科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赵子璇初来港科大(广州)的时候,曾一度面临坚守临床还是投身科研的抉择。在学术导师吴钧教授和“红鸟硕士项目”黄淼俊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她逐渐找到了方向:以临床提出问题,以工程交付解法。在她看来,港科大(广州)为学生提供了打破学科壁垒的勇气以及向上的安全感。“跨学科并不是叠加知识点,而是练就一种双向思维,让我既能从病床看见工程问题,也能把实验室的方案送回病床”。赵子璇用“开始比计划更重要”这句话与全体毕业生共勉:“让我们每一个小小的‘起步’,汇成改变世界的‘大步’!”

博士毕业生代表 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博士

林润谷

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让我们一起把中国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带向世界的舞台!

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的博士毕业生林润谷分享了自己从“创作者”向“创造力放大者”的转型经历。硕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他,为了更好地为创造力赋能,他选择进入港科大(广州)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张康教授指导下,他深入探索技术、艺术与人之间的深层联系,将创作实践转化为学术研究,又将研究成果反哺创作方式。抱着“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理念,他与伙伴联合创立了两个创意工具品牌,为全球80多个国家的创作者与家庭提供创新工具与创意内容。他在发言中号召全体毕业生:“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让我们一起把中国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带向世界的舞台!我们一起去构建、去实现,让这份梦想变得更大、更远!”

毕业生去向形势喜人

就业深造创业 各有各精彩

正如叶玉如教授指出,毕业生的卓越成就是港科大(广州)办学成效最有力的印证。港科大(广州)第二届毕业生去向多元,形势喜人,在就业、深造、创新创业等不同的方向上各自精彩。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毕业典礼举办时,约50%毕业生步入职场,在中国银行、京东、汇丰、阿里巴巴和华为等“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就业,或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麦吉尔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任职。约40%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被帝国理工大学、牛津大学、墨尔本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录取。令人欣喜的是,还有不少毕业生正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创业。

毕业生们以多元而卓越的发展路径,印证了港科大(广州)发展融合学科、推动教育改革的意义与价值。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在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南沙方案》落实走向纵深的历史时刻,相信港科大(广州)的毕业生必将带着创新精神、跨学科视野、贡献社会的责任感,奔赴一场将个人理想融入区域与国家发展的新征程!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5日
分类
焦点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