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及倡导卓越教学 港科大(广州)设立教学最高奖
10月25日上午,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毕业典礼 · 2025”现场,郑重颁发了一项重要奖项:首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倪明选程燕伉俪杰出教学奖(以下简称“杰出教学奖”)。这是港科大(广州)成立以来设立的最高教学奖项,见证着这所以“创新”为基因的大学对卓越教学的坚定承诺和支持。


这个奖项的设立,还有两重深刻的意义。
其一,是传承并弘扬了港科大重视教学的优良传统。
香港科技大学早在1994年就设立了“祁敖卓越教学服务奖章”作为教学最高荣誉,每年评选出一位杰出教员,并在学位颁授典礼上隆重颁发。港科大(广州)自创校之初,便明确在学术规范、师资水平、课程质量等方面与港科大保持一致。此次设立“杰出教学奖”,正是对这一办学理念的延续与深化。
其二,该奖项由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夫人程燕博士共同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
这一慷慨之举,不仅体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长期支持,也寄托了他们对港科大(广州)这所年轻学府未来发展的全情投入和殷切期待。
捐赠者谈初心:教师能改变学生的人生
在倪明选校长看来,大学的核心使命在于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经过与夫人程燕博士商议,两人决定捐资设立这个奖项。
“你现在是我的学生,以后就是我的朋友。”——这是倪明选校长常对他的学生说的一句话。他指导过近80位博士毕业生,学生毕业后,无论走到哪里,都和他保持着联系;人生遇到困惑时,仍会找老师征询意见。“这就是当老师最大的回报,”他说,“教学不是简单的上课,而是言传身教。我们确实有机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

在程燕博士看来,教育的力量是具体而深远的。程燕博士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同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贵州文化交流基金创会主席等职,并长期组织香港与内地的学生交流。一次在贵州山区,她看到一位中学校长陪着感冒的学生去医院,从头守到尾,她深受感动。“老师的责任是很重的,”程燕博士说,“除了教人学习,还要教学生怎么去做人。”程燕坚信,教育是改变人、也是改变一个地区的根本。
对于港科大(广州)这所年轻的大学,倪明选校长和程燕博士寄予着深厚的情感。倪明选校长谈到,他感激能有机会担任港科大(广州)创校校长,和一群愿意放弃稳定工作、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同仁共同开拓这片教育试验田。程燕博士表示,希望该奖项能见证和助力港科大(广州)作为世界一流学府,延揽全世界优秀学者,培育出报效国家、贡献人类的杰出人才。
首位获奖教师訾云龙:构建“自循环”的学习生态
毕业典礼上,副校长(教学)吴景深教授宣读了对首位得奖者的赞词:“功能枢纽的訾云龙教授是首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倪明选程燕伉俪杰出教学奖’的获奖者。他不仅融汇东西方教育背景,更在教学中践行着港科大(广州)倡导的跨学科教育理念”。

“我们学校有这么多优秀的老师,我能成为第一个获奖者,心中倍感荣幸。”功能枢纽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域副教授訾云龙说,这个奖项对他而言,意味着一份认可,更是一份责任。

訾云龙的教学理想是构建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学、自我评估”的生态系统。他希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寻找资源→完成测评→发现短板→深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最终掌握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訾云龙走在“AI+教育”的前沿。他开发的“自适应测评系统”能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动态调整难度;他训练的“AI助教”可以学习教材和课件,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他还开始尝试制作“元宇宙视频”,为“翻转课堂”的进阶形态做准备。

“对于能力特别强的学生,讲解基础概念是浪费他们的时间,”訾云龙教授解释他的“翻转课堂”实践,“这些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视频自学、自测,课堂上我们就能腾出大量时间,用于深入的讨论和探索。”
谈到未来,訾云龙教授的目标很务实:实现更高水平的因材施教。他计划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全面推行“翻转课堂”,带他们攻坚克难、参加学术竞赛;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把基础打牢。“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在訾云龙看来,港科大(广州)已经形成了一个开放、互助的教学生态。在这里,老师有创新的自由,且乐于相互借鉴,学生的反馈则能帮助教学持续优化。他强调,教学的核心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与学生保持深度互动,不断追问:“怎样做,才对学生的成长最有益?”
首届“杰出教学奖”是如何评选出来的?
港科大(广州)首届“杰出教学奖”评选收到了26份提名,每一位候选人都获得了至少五位校内师生联名推荐。竞争之激烈,让评选委员会主席、副校长(行政)庞鼎全教授感触颇深:“最大的挑战,是从众多优秀的老师中选出一位获奖者。”
为确保选出真正具有标杆意义的教师,“杰出教学奖”的整套评选机制层设计严谨、流程规范,全程贯彻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评选委员会的构成经过了深思熟虑——由学校的各学术单位(包括四枢纽、两学院、思政与国情教育中心)的教职工代表,以及一位本科生代表和一位研究生代表共同组成。“学生代表的参与至关重要,”庞鼎全教授说,“因为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他们的学习体验是最真实的标尺。”
人工智能学域的大三学生熊恩汲和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域的博三学生陈蝶是首届评选委员会的学生代表。 “按照评选委员会的要求,每位候选人都要进行现场陈述。参加这个环节,让我更理解他们在课堂上想传递什么,以及为此付出了多少。”熊恩汲说。陈蝶则感慨,“我看到了很多老师为教学创新所做的努力,这让我觉得,我们学校真的不一样。”
参考港科大“祁敖卓越教学服务奖章”和其他高校的教学类奖项,并结合港科大(广州)的自身特色,评选委员会制定了五个维度的奖项评选标准:
- 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 教学方法创新
- 评估有效性
- 对大学教学发展的贡献度
- 现场陈述表现
为尽量避免评委打分尺度不一,评选委员会还创新地采用了“平均排名分”的统计方法,让数据说话。
最终,訾云龙教授折桂。在评选委员会看来,他胜在“对教学充满热情,有清晰的教学理念,并且是一位善用新技术的创新者。”
港科大(广州)的决心:在AI时代加速推进教学创新
港科大(广州)设立“杰出教学奖”,不仅是学校将教学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的有力体现,更意在向整个高等教育界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教学创新势在必行。
倪明选校长认为,当好教师是基本功,教师培养学生,需让其受益终身。他更强调:“科技在变,产业在变,教育不能不变。”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除讲授知识外,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为助力教师转型,港科大(广州)构建了一套多层次、系统化的教学支持体系。学校不仅持续为新入职教师提供教学培训,引入前沿教学方式以打破思维定势,更在教师评价机制上突破传统量化指标,转向以“影响力”为核心导向。学校管理层会定期与教师开展深度交流,倾听一线教学声音,协助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副校长(教学)吴景深教授指出:“若老师无法转变传统教育思维模式,那学生就不可能具有交叉学科的思维。”在他看来,港科大(广州)创办以来,每一位教师都根据学校独特的融合学科学术架构进行全新的课程设计,为学校教学发展做出的都是奠基性的贡献。

在上述教学支持体系的基础上,“杰出教学奖”的设立成为一项重要激励举措,旨在进一步推动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新范式。“我知道很多教师都有获奖的实力。今年虽然没有拿到,未来还有机会。” 倪明选校长对全校教师充满信心。在他看来,这个奖项承载的是一份长期的承诺。而港科大(广州)要做的,就是为这份承诺提供最坚实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