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I 2023在港科广开幕!共聚港科广与世界对话

9月23日,第十六届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Visual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VINCI) 国际会议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盛大开幕!来自中国、瑞士、爱沙尼亚、厄瓜多尔、美国、英国、巴西、德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视觉信息交互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单位的近70人在港科广共同探讨可视化、人机交互、艺术与美学、AIGC等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技术成果。

开幕仪式
本次会议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CMA)承办,会议的开幕仪式由本次大会的主席,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署理主任张康教授主持,他代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VINCI委员会,热情欢迎前来港科广参会的各位学者和专家。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受邀出席VINCI 2023会议,并为开幕式致辞。他分享了自己与VINCI的缘分,期待VINCI 2023在港科广的学术交流成果,会上他也特意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介绍了港科广独特的学术架构和学科设置,以及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建立的过程,表达了对艺术在“科技大学”所起作用的期待。

会上,张康教授介绍了会议流程和环节,包括主题报告、学术报告,以及艺术展览和海报,并热忱推荐了广州的风景、美食,希望大家在港科广的VINCI之旅有一个难忘的回忆。



期间,VINCI程序委员会主席、港科大(广州)曾伟教授介绍了会议信息、论文投稿和接收的相关情况。今年VINCI会议的投稿量创历史新高,并新增了Art Gallery项目,收到了很多精彩的艺术作品和海报。会议也保持了较高的接收标准,总接受率为26%左右。参会人员来自世界各地;共有10个不同主题的学术报告,包括7场技术论文报告和3场艺术论文报告。

2023VINCI会议,我们有幸邀请了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副院长陈宝权教授,为我们作题为Visual Communication: Tools, Domain Motivation, and Citizen Responsibility的主题报告。陈教授首先表达了对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的祝贺和感谢。他基于自己的经历,介绍了一个有趣的概念:self-illustrating phenomena——即通过照片的光影等配合,恰当地反映一个现象。陈教授以此引出了一系列可视化方向的研究,比如色彩混合的实验、词云生成的方法、曾伟教授组pictorial visualization的相关工作,以及可视动画等,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陈教授回顾了昨天进行的AIGC相关的讨论,他认为我们现在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达的工具,三维生成、相机控制、叙事学等领域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工具也可能会错误引导人类,如生成很多无意义的图片。而AIGC的生成目标更多来自特定领域的需求,例如医药、仿真(如军事和自动驾驶)、科学(如物理学)、社区(包括线稿设计、基于线稿的建模、三维重建、艺术化渲染、大型城市重建、基于群体资源的重建、城市数据可视化等)、大众传播。陈教授设计了一个涵盖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和人机交互的可视计算和交互课程,以人为中心和目的,也是每位人工智能学生必修的。

学术报告
开幕式后,23日上午还分别进行了两场学术报告,分别是题为Visual Communication的技术论文报告和题为Cultural Heritage and Soft Datafication的艺术论文报告。
在Tech session 1中,每位演讲者以其独特的方式分享了他们的可视化项目。首先,Gonzalo Gabriel Méndez 为我们呈现了对VINCI的投稿数据的直观可视化分析。他深入挖掘了合著者和引用等关键信息,为会议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更好地理解会议动态的工具。接下来,Liangwei Wang 带来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极地数据故事,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她的讲述助力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数据的重要性,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紧接着,Yu Liu 分享了她们在情感可视化领域的工作。她们成功将实时检测到的身体数据转化为瞳孔状的独特可视化设计,这一创新方法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的心理表达与变化,为我们揭示了情感背后的视觉故事。最后,Andreas la Roi 介绍了她们的健康数据可视化仪表板项目。通过对睡眠、卡路里消耗等数据的可视化,这一项目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情况,为健康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Gonzalo Gabriel Méndez


在Art session 1中,Bingyuan Wang介绍了他所尝试的链接人、自然和人工智能等当代书法创作要素的实践;Jiajun Chen分享了他们关于潮汕服饰装饰图案分型设计的研究工作;Haichuan Lin以兰亭集序为例分享了他们利用AIGC技术从书法到图片的生成过程。




大会在主旨演讲和学术报告期间还贴心准备了两场coffee break,让大家的学术交流更“有滋有味”

23日下午我们邀请来自日内瓦大学的Dr Nadia Magnenat Thalmann教授进行了题为AI for good: using a social humanoid robot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的主旨报告。
Thalmann教授先介绍了自动化领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从18-19世纪早期的Automatons,到21世纪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相关的软件和传感器。教授是社交机器人领域的先驱,致力于研究人类情感的建模、非定长的记忆、具有表现力的行为等。
会上教授介绍了正在设计中的Nadine社交机器人,其中包括了最新的BERT和ChatGPT等技术。这一机器人主要包括感知、处理/决策、行动等模块,能够充分实现“虚拟人类”的各项功能。



观众们踊跃发言,针对技术细节、项目定位、落地实践等和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
除了主题报告外,23日下午在港科广E1,101也分别进行了两场技术和艺术主题的学术报告,分别是题为Visual Analytics的技术论文报告和题为Art Museums and Audience Interaction的艺术论文报告。
在Tech session 2中,四位演讲者分享了他们在可视化领域的工作。Yan Hao介绍了一个用于分析和追踪污染源的新型可视化系统;Jianing 建立了一个可视化工具来调查香港的流行疾病;Sihan Pan利用多级帕累托前沿法进行多属性排序,并将排序分析可视化为一个系统;Kelin Li利用隐喻设计重建轨迹。他发现,虽然隐喻在可视化中并不重要,但它有助于新读者理解数据。



在Art session 2 中,Xinyi Ding讲述了她制作梵高作品的visualization tool的细节, 她专注于颜色的和谐和信息;Mar Canet Sola讲述了他量化欧洲的艺术博物馆的collection tag的过程,他分析了其中隐含的信息和模式包括作者信息,艺术品的创作时间等等;Raivo Kelomees分享了一种基于摄像的可交互式的纪录片;Jiayi Yao 讲述了她用月亮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艺术作品。




最后,由Art Gallery单元Co-chair胡芮老师带领与会人员参观了位于CMA Lab举办的VINCI艺术展览《潜空间上的涟漪》,感受由16组创作者带来的多样化艺术作品。





一天的会议议程即将结束,参会者们也在热情地期盼着即将到来的珠江夜游。在这个独特的周末,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们相聚广州,正如计算、媒体、艺术等主题在VINCI会议上奇妙地相遇。身处技术蓬勃发展的年代,我们以VINCI为起点,从南沙越过珠江,看到世界最远的地方;因为热爱与坚守,我们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平台,在学科交叉的热土上永远有一隅栖身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