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广州)首届硕士论文写作大赛圆满结束
1月24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届硕士论文写作大赛(Thesis Writing Competition,以下简称“论文大赛”)颁奖典礼在红鸟学创空间大舞台举行,标志着本次赛事的圆满落幕。比赛向全体红鸟硕士学生开放,由语言教育基柱和红鸟硕士基地共同组织,旨在通过创立常规课程外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升英文学术写作技能、获取写作反馈,以及切磋交流展示风采的机会。

赛事发起人——副校长(教学)吴景深教授为颁奖典礼致开幕词。吴教授介绍了发起比赛的缘起,表示很高兴见证首届论文写作比赛中展现的学术风采和参与精神。吴教授强调,英文学术写作能力的提高将帮助学生在各自领域做出贡献,也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铺平道路。最后,吴教授特别感谢了评审团及赛事组织者的付出。

自去年12月11日赛事正式启动以来,论文大赛经历了培训-初赛-反馈-决赛四个阶段。初赛前,组委会为参赛者提供了赛前规则宣讲及写作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硕士论文及硕士论文开题报告(MPhil thesis proposal)的写作,以及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工具如ChatGPT协助写作。





比赛要求选手提交其硕士论文或论文开题报告的提纲和引言部分(限1500字),每份参赛作品均由一名学科评委和一名语言评委共同评审。在初赛阶段,评委就提交作品的内容、结构、学术文体、文献使用及AI工具使用等五个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并给予书面评语。基于评分、评语,以及线下集中反馈座谈会和一对一评委咨询提出的建议,参赛选手对初赛稿件进行进一步修改后提交至决赛。在决赛阶段,评审团还增加了对修改部分的评审。最终,评审团综合初赛和决赛的得分得出最终比赛结果。
初赛参赛作品共计45份,决赛为38份。经过激烈的角逐,先进材料学域Renz Gabriel GARDUQUE、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邹星辰、智能制造学域Lucy John Beron TUTOR、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域王明睿、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王维滔、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学域刁可晴等6名同学斩获首届硕士论文大奖(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获奖作品,查看需要HKUST(GZ)账号)。同时,Renz Gabriel GARDUQUE、王维滔和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吴炜彤同学获得最佳GenAI 使用奖。
参赛感想

Renz Gabriel GARDUQUE
(冠军及最佳GenAI 使用奖得主)
“我记得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作 ,包括但不限于散文、短篇小说、诗歌、学术报告等等。对我来说,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帮助我写作的想法感觉不自然,甚至令人反感。这就好像是歌手使用自动调音,或者主厨从一包方便面里煮菜一样。然而,这次论文写作比赛让我意识到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只要正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在不剥夺作品人性化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比赛,我使用ChatGPT作为多功能工具,成功地帮助我准备了论文提纲并起草了引言。它帮助我打磨作品,根据评分标准提供了改进文本的见解,并提供了关于词语选择和风格的建议。写作始终是具有挑战性的,但有了GenAI工具后,写作变得更加有趣。”

邹星辰
(一等奖得主)
“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样别具匠心的写作比赛,这极大地促进了同学们对科研写作的热情。
比赛方组织了强大的评审团队,并对每个同学提交的作品都认真负责地进行评价,耐心给出修改建议,这让我感到被尊重,尤其是语言教育基柱的老师们,他们或许并不了解我们的研究领域,但也不吝啬花时间去阅读来自各个专业的作品,并竭尽所能从各个方面给出相当有用的改进建议,这让我大为感动。”

王维滔
(二等奖及最佳GenAI 使用奖得主)
“非常开心也非常荣幸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一定成绩。相比于传统的写作比赛,这一次活动允许使用GenAI一定是比赛的最大亮点。在撰写引言内容的过程,我深刻意识到GenAI(例如ChatGPT)的强大之处,例如它可以根据评分细则来模拟评委的角色来评价我们的文本,并给出修改意见。其次,它也能准确识别文本的整体架构。这让我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审视我所撰写的内容,是否和我想表达的一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当然,最大的收获是我越来越坚信,我们是内容的主人,我们需要清楚的了解我们想要表达什么,这样才能让这些工具更好地辅助我们,去将内容呈现给不同的观众。最后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在两轮比赛中提出的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也希望自己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通过文本的力量,去介绍自己的研究,让更多人知道自然科学的美与力量。”

王明睿
(二等奖得主)
“看到这个比赛宣传海报的瞬间,我就立刻决定要参与其中。我认为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可以给我提供许多学术写作指导意见的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这一想法被反复验证。胡文珣老师给我的文章添加了23条修改意见以及多处修订,廖思梅老师指出了我在行文结构上做得不错的地方,杨其纯老师给出了关于修订声明的改进方案,Dr. PARK将我文章中的句子用做了素材给我和同学们讲解他的修改方案。这些针对专业方面以及语言方面的详细修改意见是我在别处无从得到的,我十分珍惜这一次机会且重视老师给出的每一条修改意见。我精雕细琢,希望自己的文章变得更好。
通过参赛,我的学术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在初赛和决赛提交的作品,我自认为具有质的差距。我进一步厘清了各种专业术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前人研究和我的研究之间的逻辑联系。我也第一次学习写作回复审稿人意见,这是学术研究发表的必经之路,杨老师以自己的文稿作为参照向我讲解如何改进,这让我收获良多。我十分感谢这个比赛,并且希望不管参与人数的多少,这类型的活动都能够继续举办下去。这绝对是一次绝无仅有的向他人学习并突破自己的好机会!”
吴炜彤
(最佳GenAI 使用奖)
“比起写作比赛本身,我更喜欢它背后所带来的教育意义。在初赛的评审意见反馈环节,听完各位老师的分享,我才意识到,原来写作的道路并不是看起来那么平坦容易,我的作品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比赛的意义也体现在此时,老师们会根据你提交的作品的问题(写作以及研究领域方面各有一位老师指导),把在你道路上的坑尽量填平,让你走起来更为舒坦。对一个科研小白来说,二对一的针对性辅导是无比珍贵的,这能让你少走许多弯路,更加快速地进入科研状态。同时,也正是因为这场比赛,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高效地利用各种AI工具辅助写作。最后,衷心感谢各位评委以及所有老师的付出,举办这样一个意义非凡的比赛。”
在颁奖活动现场,功能枢纽黄扬老师点评了最佳GenAI 使用奖作品的表现并提出建议,红鸟硕士基地胡文珣、语言教育基柱Jaeuk Park 老师分别代表学科和语言评委对其他获奖作品的内容、结构、风格等方面表现进行了点评,并鼓励同学们不断精进写作技能。获奖选手代表Renz Gabriel GARDUQUE、邹星辰、王维滔 、王明睿分别分享获奖感受。



红鸟硕士基地陈民主任为活动颁奖典礼致闭幕辞。他在致辞中讲述了个人在日本读博学习日语的故事,并以此鼓励同学们积极提高外语学术写作能力 ,他表示本次赛事非常成功,并对语言教育基柱和红鸟基地组委会成员的精心组织表达了感谢。

颁奖典礼由语言教育基柱刘焰华博士主持,在欢快的气氛中,港科大(广州)首届论文大赛完美收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