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赴一场科研的盛宴

为更好地培养基础科技人才,提升本科生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热情,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研究)办公室(OAVPR)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学技术协会在本学期启动了Research Happy Hour系列活动

4月11日,本学期第三场Research Happy Hour活动成功举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研处处长李冬孚博士担任主持。他介绍,在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教授的指导下,Research Happy Hour系列活动和港科广本科生暑期科研训练资助计划均在顺利开展中,活动更成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科研沟通的桥梁。李冬孚博士也与现场观众分享了本次“2024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本科生暑期基础科研训练资助计划”的最新进展。迄今为止,共征集到133个训练课题,涉及多个前沿科学领域。现申报系统入口已开通,欢迎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积极与老师对接。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研处处长李冬孚博士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五位资深研究者进行了精彩分享,干货满满。系统枢纽智能制造学域副教授王蕴达带来的以“微/纳米制造”为主题的本科生暑期项目侧重实践学习,他介绍了如今微/纳米制造的应用远远超出了集成电路制造的情况。在我们平时使用的各类智能设备中,传感器无处不在,而微米和纳米制造技术有助于使这些设备更小、更轻、更省电、更经济实惠。整个暑期项目会让学生们学习集成电路(IC)制造的基本流程,包括光刻(Photolithography)、薄膜镀膜(Thin Film Coating)、蚀刻(Etching)等制造芯片的基本知识。

系统枢纽智能制造学域副教授王蕴达

接下来,由信息枢纽科学与分析学域助理教授张延林带来的“应用机器学习识别三维基因组结构的DNA序列决定因素”旨在识别在三维基因组的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DNA短序列,让学生体验计算生物学的典型研究工作流程,学习数据分析原理,全面了解计算生物学中使用的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参加这一项目,学生将加深对应用数据科学解决现实世界挑战的理解,培养关于数据采集、问题提出、数据转换、机器学习应用开发、结果解释和报告等科研基础训练。

信息枢纽科学与分析学域助理教授张延林

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人工智能学域联聘助理教授王泽宇提出的项目是“借助人工智能创作图画”。绘画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练习,这成为未经训练的人们想要通过绘画正确表达自我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随着各种深度学习架构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图像生成方面也越来越先进,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王教授所带领的这一项目的目标就是将人工智能用于基于草图的绘画辅助,学生可以探索各种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具和平台,学习如何将这些技术整合到自己的创作工作流程中,同时保持自己独特的艺术视野。

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人工智能学域联聘助理教授王泽宇

功能枢纽微电子学域助理教授黄嘉逸教授的项目为“Prepush Multicast Network-on-Chip Optimization and Protyping for Manycore CPU” 。在本项目中,黄教授及其团队提出了预推组播技术,以应对多核CPU中的通信挑战。通过战略性地预测数据分享者并将数据组播到适当的分享者内核,预推组播优化旨在提前提供数据、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拥塞、降低延迟并提高NoC内的整体通信效率。这项研究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共享者预测和组播路由算法的创新策略。

功能枢纽微电子学域助理教授黄嘉逸

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以及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双聘助理教授曾伟为同学们带来两个项目,他的博士生进行了现场讲解。第一个项目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直观的创意流程,为视觉设计提供支持,学生的任务是开发一种数字情绪板工具,能够有效支持构思、草图制作和迭代设计完善。在现实生活中,该工具可以减少设计师在早期设计阶段的工作量和精神负担,同时也将人工智能工具整合到无缝、直观的设计工作流程中,提高设计效率。另一个项目是利用交互式界面制图实现文化遗产收藏数据的可视化。这项研究能调查和分析文化遗产收藏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的现状。

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以及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双聘助理教授曾伟的博士生 Ye Yilin

分享结束后,师生们就相关学术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Research Happy Hour

Research Happy Hour旨在为全校师生提供学术灵感碰撞的机会,你可以有机会与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分享观点和最新项目、聆听到他们的研究心路、畅想未来10年的科研是什么样的、探访各种有趣神秘的实验室……你能想象,跟科研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发布日期
2024年04月15日
分类
焦点科研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