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答卷系列|GPS+,不止于调查

自2023年7月启动,至今一年时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负责实施的广州都市动态调查项目(Guangzhou Metropolitan Panel Survey,以下简称GPS),通过近600人团队合作,历经项目筹备、入户调查点击查看推文、数据清理等阶段,近日正式迈入新阶段,全面开始数据分析及跨学科协作,逐步分享研究成果。GPS项目是广州第一个学术性的大规模家户追踪调查,项目聚焦就业、教育、收入、养老、居住、环境等社会大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探讨城市治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广州首个

大规模家户追踪调查数据库

GPS采用多层次等概率抽样,抽取了广州1154街道的108个社区(居/村),成功访问了其中3000多户家庭5000多名市民的综合情况,建立了广州第一个学术性的大规模家户追踪调查数据库。

社调“奢侈品”

单一城市调查规模之庞大

就社会调查而言,如GPS项目这样的单一城市大规模调查宛如奢侈品。从概率论角度,基于科学抽样的数千个家户在研究设计上已能基本反映举国上下的复杂情况。选择将如此大的样本投入一座城市,需要洞见、魄力和行动力。

“GPS答卷”

GPS知多滴……

“GPS答卷”系列推文,将利用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规模多维度数据库,向大众展示广州都市动态调查项目的科研收获与社会发现。从中:

·勾勒中国特大城市的民生百态

·展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跃的真实写照

·记录复杂中国折叠在羊城之中的珍贵截面

“GPS答卷”系列推文将紧紧围绕“民生”话题,分为就业篇、大湾区篇、数字生活篇、性别观念篇等,探讨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特大城市人口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部分主题(拟)如下:

·开篇 : GPS+,不止于调查

·多面广州:从“人才香饽饽”到“铁人三项”

·连结大湾区:谁是“大湾区飞客”?

·时间都去哪儿了:数字时代的时间错觉

·掌上明珠:屏幕暴露与儿童早期发展

·钱包的故事:消费里的广州

我们将看见数字时代如何重塑经济发展格局,解密广州高科技人才的特征,一起探索“新质生产力”背后的人才密码,展望多元化就业新图景。我们也将看见大湾区城市无比紧密的城际联结与互动,透过数据掌握“谁是湾区业务飞客”,大湾区“社交e人”“拜年大王”的人群特点等。

“升级Plus:GPS+”

GPS承前启后的夯实与创新

同时,基于港科大社会调查传统及港科大(广州)跨学科创新实践,GPS项目还将融合城市规划、数字孪生、空间研究、网络分析等各学科视角,分析城市特征对个体生活和际遇的复杂影响,同时开展可比较的城市研究,将GPS升级为GPS+。立足调查,不止于调查。

更多有关GPS+内容,请关注10月GPS项目线下分享活动。

立足于时代背景,GPS项目的顺利完成,在社会、学术及教育各层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2023年,港科大(广州)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张卓妮副教授团队响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开展了GPS项目。项目团队通过搜集来自千家万户的真实声音,深度解读广州城市的脉动。通过创新问卷和分析社区、家庭、工作与学习、迁移与融入、社交与数字生活、社会心态等各方面,建立全面深入的数据库,运用跨学科的手段,捕捉特大城市的社会动态。

张卓妮副教授在媒体采访中(点击查看推文)提到,GPS项目对做好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贯彻落实大湾区国家战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点击下图查看项目启动仪式推文。

广州是什么?

它是坐落在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中心城市,是千年商脉传承地,是中国的南大门,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广州还是一座生活气息创新因子共存的城市,是搏动的交通要道和千万厂房,也是一个个建设者和他们栖居的万家灯火。广州囊括各类型社区,既包含了占人口过半的外来移民聚集的城中村,又存在青壮年外流只余老幼的山村。

广州既是粤文化的发源地,又提供了概览广府、潮汕、客家,乃至两湖、川渝文化对比的舞台。

GPS项目的108个调研社区涵盖了老街坊、商业小区、城中村、卫星城、郊区城镇等各种类型,为理解中国各类型的社区提供了绝佳窗口,也把复杂中国折叠至羊城之中,提供了理解地域文化交融的重要舞台。

与此同时,在广州进行调查也有助于建立跨城生活的侧写,了解城际联结与互动,掌握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的真实写照。

作为广州的第一个学术性的大规模家户追踪调查,GPS项目填补了广州大规模家户追踪调查的空白。它将为广州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创新提供数据支撑,为深度分析数字时代、大湾区协同发展等重要主题提供研究窗口。

21世纪之初,由香港科技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联袂发起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项目为理解中国的整体情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截面参考。

2010年前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等纵向调查跨时记录社会变迁。

特大城市是中国最具活力、最有复杂性也最能提供社会前瞻思考的地方。为捕捉特大城市的社会脉搏,过去十多年里,“城市调查与干预联合实验室”(Joint Urban Survey and Intervention Lab,以下简称JUST Lab)团队进行了香港社会动态追踪调查 (HKPSSD)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

作为JUST Lab主要成员(点击查看推文),港科大(广州)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秉承港科大社会调查的坚实传统,发扬特大城市对比研究的特色风格,组织开展了广州都市动态调查(GPS)项目。

GPS项目由港科大(广州)团队主导,在港科大(广州)锐意创新的沃土上,项目深植跨学科的融合理念,创新性提出“GPS+”概念,旨在以社会调查为基点,聚合跨学科人才及创新思维,深入多面理解城市议题。

社区调查现场

多元数据结合

GPS项目充分利用港科大(广州)跨学科背景的师资团队、学生力量,把调查收集的立体个人信息和受访者社区的综合社会经济信息进行有机结合。项目把广州当作一个天然的、充满活力的“大型实验室”,基于社会调查的地理信息,进一步连接智慧足迹数据,构建城市内部的活力网络;整合调查社区街景,描绘生动的真实世界;同步城市路网的拓扑信息和城市建筑的三维建模,分析及凝练城市特征对个体生活和际遇的复杂影响。

GPS+空间规划
GPS+城市规划

跨学科的比较城市研究

此外,GPS项目将与JUST Lab此前开展的HKPSSD和SUNS共同构建可比较、可拓展的大城市研究框架,开展跨学科的比较城市研究。与香港、上海构成制度和文化可比的三角关系,旨在为快速城市化的中国社会提供学术参考,向全球展示中国经验。

将GPS与HKPSSD、SUNS跨城市调查成果结合,广州和上海形成了制度相似但文化各异的双子星广州和香港则恰好构建了文化同源但制度相异的实验组

这种比较上的巧妙设计使得GPS不仅通过大规模的样本捕捉了城市内部的多样性,也可以经由城市间的对比探讨不同城市要素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福祉的情境性作用

写在最后/ENDING

广州都市动态调查(GPS)项目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负责实施,项目学术团队包括张卓妮副教授、周穆之助理教授、吴晓刚兼任教授等,项目执行团队包括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叶一舟(博士毕业)等十几名在读博士学生和红鸟硕士班学生。

除了港科大(广州)自身的团队,GPS项目广泛吸纳学生参与,以社会调查为载体传播跨学科城市研究的理念,吸引到来自上海纽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190多所高校合计500多名学生参与调查工作。通过实践与教育的紧密结合,GPS培养出了一批具备实践经验与创新思维的未来人才。

团队培训现场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06日
分类
焦点科研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