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鸟面对面:我的大学第一步 | 本科生如何参与科研?

2025级的本科新同学们来到港科大(广州)转眼已近20天从PLACE夏令营、选课再到各式各样的迎新活动一幅大学生活蓝图已经在大家面前徐徐展开面对海量的选择和可能性不少同学出现了“选择困难症”大学第一步该如何迈出才会不踩雷,不后悔?

别慌,笃学路1号编辑部

与学生记者团

特别搜集大家的疑问与困惑

打造系列栏目——

红鸟面对面 

我的大学第一步

我们将与港科大(广州)的

青年教师、教授们面对面

聊规划、谈平衡、解迷茫

帮你打开格局、看清方向

勇敢拥抱每一种可能

首期嘉宾

信息枢纽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

助理教授文泽忆

带你解惑:

“本科生要如何参与科研?”

“(项目制学习)现学现用,现炒现卖,一般都是这样。所以不需要等到我全部的知识都掌握了,所有的背景知识都有了才去参与。”

科研绝非“万事俱备才能开始”。文泽忆老师鼓励学生摒弃“知识储备不足”的顾虑,强调一流的研究往往要求研究者具备“边做边学、以用促学”的强大能力。

“可能你吃了5个包子后,觉得吃饱了,但你不能说前面那4个包子是没有用的。我们做的可能60%-70%好像感觉是在做无用功……但实际上这个经验,前面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泽忆老师以“吃五个包子”的生动比喻,揭示了科研工作的真实常态:绝大部分探索与试错并非徒劳,而是最终实现突破的必要积累。这对于本科生是至关重要的心态启蒙。科研的价值不仅在于成功的果实,更在于培育一种在不确定中坚持、从“无用”中发现“有用”的深层思维与韧性。

“我觉得最重要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就是我们拿到一个问题,你怎么样把这个问题拆解了,然后一步一步把他们逐渐解决。”

文泽忆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科研实践的核心能力。在他看来,真正的创新并非源于天马行空的设想,而是依赖于将复杂问题层层分解、并逐步攻克的系统性思维。这种“拆解-执行”的能力,是本科生在科研训练中应该习得的素养。

采访手记

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我在本次采访中收获颇丰。通过和文教授的交流,我对学校的X-Program 的性质和目的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一个时间跨度长、自由度高、自主性强、以学生为主导的项目,能为我们带来弥足珍贵的科研经验。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为自己能在港科广拥有如此宝贵的机会而兴奋和激动。这次和教授的近距离接触也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经历,不但打消了我以往对本科生在科研中专业知识缺失的疑虑,也让我对科研精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何昊宇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7日
分类
校园生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