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滑雪、热心公益的城市规划师,为何加入港科广?
“港科广er说”
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
2022级博士生 赵雅薇
热爱滑雪、热心公益
曾在北美求学、生活
在城市规划在产业界有丰富工作经验
她,为何选择来到港科大(广州)全职读博?
本期“港科广er说”为大家介绍的是
城市治理与设计(Urban Governance and Design, UGOD)学域的
在读博士生赵雅薇

Q1:Hi雅薇!请做个自我介绍吧!
大家好!我是来自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的赵雅薇。我本科就读于普渡大学景观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我在产业界还有过城市规划咨询顾问和项目经理的经历。
我的家乡是新疆乌鲁木齐。在来到港科广之前,我主要生活在新疆、美国中西部和东部以及北京。得益于乌鲁木齐很长的冬天和富饶的山脉,我从小就十分热爱滑雪。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我是否适应广东的气候?出乎意料,我很喜欢广东的气候!冬天能置身于绿色的植物中让人感到非常欣喜。

Q2:你本科和研究生都在国外,为什么选择回国发展?
我在国外读书期间积极参与了国内行业内的一些活动。作为“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志愿者团队的早期成员,我协助将一些优秀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发布并在国内的平台上传播。此外,在回国期间,我组织和参加了许多城市公益活动,例如Park(ing) Day和Jane's Walk等,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宣传可持续城市的规划和设计理念。此外,我在美国的设计公司、国内的规划设计院和NGO组织都做过实习。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国内的城市化进程比国外更加迅速,规划设计师们每年都有机会接触到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案例和项目。所以我很想继续在国内城市化的环境中去实践,因此选择了回国发展。

Q3:在产业工作了几年之后,有什么感触?是什么促成你选择来港科大(广州)读博士?
在产业领域,我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咨询工作,涉及智慧城市、产业规划等业务内容。然而,我深切感受到工作内容和方法与学术领域科研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业界项目的进展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有时不能深入用到偏学术的方法或成果。在做项目、写方案时心里会有一些不满足的感受。经过了一些项目的锻炼后,我做到了项目负责人的位置,工作所使用的技能和方法我都已经非常熟练了。回到学校,我希望发掘自己的更多可能性,探寻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时,我也很希望在博士生涯将自己的学习、工作的经验融合在一起,选择一个兴趣点展开深入研究。之所以选择港科大(广州),一是遇到了学科背景上和我非常匹配的导师李超骕老师,同时港科大(广州)这种交叉学科和相对开放包容的环境也深深吸引着我。

Q4:现在在港科大(广州)的科研项目是什么?
我目前在研究城市用地对家庭用电能耗的影响。经过在学校的学习,我也吸收到了很多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激发了对研究课题的一些新灵感。本学期修读地理信息和城市数据分析课程后,也在着手对城市特定的用地和建成环境与人社会活动的空间关系方面的研究做一些探索。
说到我的科研项目,我还想分享一些自己体会到的在业界工作和在学界开展科研的不同体会。在业界工作,往往是运用既有的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进行。但是在学校,除了积极主动地摄入新知识,更多的是要发现对既有研究的创新可能。
Q5:你现在是博士一年级,对于自己在港科大(广州)读博的生涯有什么规划?
说到读博生涯计划,首先想到的是学域硬性的资格考核标准 ,因为前半程的博士生涯规划都会跟它有关。为了准备以符合资格考试标准,每学期有课程的安排和研究阶段的计划。同时我希望自己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教学辅助工作,让自己为教学工作提前做一些准备。我们学域对博士生的生涯有明确的规划,需要我们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跟老师及时的沟通和调整方案,才能有质量的完成我们博士的规划。
此外,身体和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学校提供了高质量的运动设施。我们的UGOD组织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爬山、读书会、Movie Night(电影夜)等,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课余生活的乐趣,也提供了交流沟通的机会。我希望在读博期间,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最近我经常参加瑜伽课程,并开始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打网球。


Q6:作为港科大(广州)的第一批学生,可否分享下目前的就读体验?
这是我第一次非常确切地感受到我与我的学校一起摸索、成长、不断进步。一方面,作为港科大(广州)创校以来的第一批学生,我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我认为需要提出需求、意见的地方,就会及时反馈给老师或者学校。这种参与感让我跟学校连接的更加紧密。另一方面,在学术上,老师们专业、用心,并且非常慷慨地为学生提供着支持和帮助。我的导师时常在课上对同学们说“My door is always open for you”(我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此外,教学和行政老师们还很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帮助我们缓解学业上的压力。

Q7:觉得港科大(广州)与你就读过的其他高校有什么不同之处?
首先,我们是学校各项设施的第一批使用者。学校在教务、校园建设、安全服务等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都会积极征求学生的意见,及时地做出调整和改进。其次,我们的融合学科的设置带给我许多新的体验。进入到学域后,我发现不仅仅是老师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比如经济、社会学、地理学科等等,同学们的学术背景也十分多元。坦白说,这一开始让我有点不着头脑。因为感到不论是聊天中的话题还是学术研究方法,对我来说都比较陌生。但是在日常跟同学聊天和讨论慢慢感觉到,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可以互相给予启发,感觉十分新鲜。同时,四个枢纽的同学混合使用工作生活空间,并有机会处在同一个课堂,我也潜移默化地汲取到了来自其它枢纽的知识内容、思考它们在自己领域内的联系。例如在交叉学科研究方法课,通过研究、讨论,我了解到半导体通过在先进传感器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也对城市用电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许这样的知识目前带给我的更多还是视野的拓展,还不能直接体现在我的研究中。但是我想,相对于在其他高校,类似的体验可能是港科大(广州)带给我的独特的收获。
Q8: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是会继续在学术领域深造,还是会继续创业?
我对于未来的职业持比较开放的心态。在学术方面,我处于入门和起步的阶段,目前对于学术研究充满兴趣,希望自己未来能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持续耕耘。当然,如果未来我的研究方向偏向应用,我相信在创业氛围浓厚的港科大(广州)、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氛围,一定有机会将研究落地并应用到产业当中去。但是正如我们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主任阚林戈老师所说的那样,不论我们未来职业发展是什么样的,在港科大(广州)的博士生涯,我们要培养和锻炼出在学界和业界工作都需要的技术、素质和能力。
Q9:对于未来加入港科大(广州)的学弟、学妹们,说一个推荐他们来就读的理由吧。
学弟学妹们,请放心地选择港科大(广州)吧!学校会为你的学业和生活提供充足的资源,在这里,你会和互帮互助的同学们一起,收获交叉学科带来的思维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