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港科大(廣州),血液新鮮、養分充足

系列報道「英才訪談」

- 第03篇 -

教授檔案

高平教授,於1990年獲劍橋大學化學工程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Swelling and Drawing Behavior of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師從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Malcolm R. Mackley教授;1989至1993繼續在Mackley教授的指導下從事博士後研究;1993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學任教。高平教授的科研聚焦於通過高分子微觀構型的控制來設計高性能高聚物宏觀結構。她的研究組利用分子動力學、微觀流變學的基礎研究,在高聚物,尤其是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開發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其中關於液晶聚合物流變學的論文被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Polymers》第二版引用;她與荷蘭DSM公司合作研製出的新一代高強聚乙烯纖維,填補了此方向的國際專利空白,國際專利號為WO2006/010521。高平教授為英國流變學學會成員、劍橋大學哲學學會會員、劍橋大學新大廳學堂成員、《化學工程師》編委、《Modern World Plastics》編委、《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客座編輯,同時為國內外10家知名專業雜誌審稿。

1993年,高平完成了在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及博士後訓練。在一次學術會議上,她遇到了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的創系主任Polock Yue 教授。在他的描述中,那所位於中國香港清水灣畔、建校不足兩年的全新大學,不僅風景優美,學術氛圍也是一片欣欣向榮,它立志要打破香港不重視科研的局面,發展成為「東方的麻省理工」。並不缺乏工作機會的高平,被這所全新的大學深深吸引,毅然選擇加入。

高平在港科大(广州)的办公室

在高平的學生們眼中,她是在沒有超級計算機的時代已經「腦力堪比超算」的存在。她對「一張薄膜」傾注心血,研究了數十年,取得了多項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科學有高度,應用有前景,社會有影響力」是高平開展科學研究的信條。

一如她30年前加入新創立的港科大,30年後,高平作為港科大的資深教授,再次加入一所全新的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同根同源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擔任功能樞紐先進材料學域的首任學域主任。高平堅信,「新」是激發創造力的源泉。在港科大(廣州)這篇新的土壤上,將孕育出無限可能。

高平教授您好,請您簡要介紹您的研究領域和主要成就。

我的科研聚焦在通過高分子微觀構型的控制來設計高性能高聚物宏觀結構。我的團隊利用分子動力學、微觀流變學的基礎研究,在高聚物尤其是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開發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其中關於液晶聚合物流變學的原創研究被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本科教科書《Introduction to Synthetic Polymers》第二版採用。

我的研究組通過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料中加入納米碳管,發明了世界上最堅固的防彈碳納米管增強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納米纖維。這種納米合成纖維的抗拉伸強度比相同質量的304不鏽鋼強80倍。我首次提出了三階段的強化模型,從而闡明了納米複合材料中的特殊同步增強增韌機理。此項工作與世界上最大的防彈纖維製造商DSM公司(荷蘭)合作完成。

此後,我的研究組開始設計2D超強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通過對材料的納米結構進行構型設計,並在2D薄膜上構造拓撲三角形Delaunay孔狀結構,發現了世界上最堅韌的2D膜。2019年7月4日,這項成果獲得了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報道。這項發現的意義在於,納米材料可以獨立用作宏觀的承載結構,使人們可以親眼目睹和欣賞納米技術。2020年12月21日,我的團隊研發了一種超薄的聚合物納米薄膜,該薄膜不僅比同等質量的不鏽鋼堅固25倍,同時也具備透明、透氣及防水特質,且可以調節氣孔大小,適用於製造可穿戴設備、醫療防護產品、海水淡化濾膜、太陽能電池及其他前沿科技上。

高平(左一)向时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女士展示纳米薄膜

您在劍橋大學結束博士後階段的訓練,為什麼會選擇加入港科大這所新學校?畢竟,當時香港科技大學建校還不滿3年。

在一次學術會議上,我見到了時任香港科技大學化工系主任的Polock Yue教授。他聽了我在會議上做的報告,結束後問了我很多問題,其實就是在面試我。他的工作態度非常認真,為我描述了科大的環境和藍圖。那時候全球經濟形勢不佳,氛圍很蕭條,但是這所新學校給人感覺非常有希望。其他高校更重視教學,而科大重視科研,並且給研究人員提供充足的經費。我對新的事物尤其感興趣,沒做太多考慮就來了。我還記得:當時申請競爭十分激烈,我們同一批有146份申請,最終只招了兩個人。

我覺得,人工作不是為了工作本身,而是為了花在時間在自己重視的事情上。加入一所新的學校,肯定不是衝著「名」去的。像科大,雖然當時名不見經傳,但是充滿了活力。除了擔任管理職能的少數幾個資深教授以外,整個系的人都很年輕,大家都充滿幹勁。

高平在港科大展示聚合物纳米薄膜

您在港科大工作了將近30年,為什麼會選擇加入港科大(廣州)?

不是有一種說法說,人換了血液就更加年輕?我覺得人年輕和學校年輕很相似,年輕就充滿活力和能量,充滿了工作的幹勁。像我們這一代加入港科大的老師,大家的工作習慣依然沒有改變,都是初入科大時候形成的。我基本上不會覺得周末就該休息、不需要工作。有時我和家人、朋友去爬山,一整天就過去了,雖然也覺得很放鬆、很開心,但想到這一天沒有用來工作,多少有些「愧疚感」。

在科大工作很簡單,在港科大(廣州)就更加簡單,沒有那些桎梏、建制的東西。加上廣州市政府給了學校充足的經費和政策支持,又有倪明選校長做創校校長,我就覺得,為什麼不來試試呢?

高平(左五)参加港科大(广州)开学典礼

您在港科大(廣州)工作、生活的感受如何?

因為疫情關係,我去年8月中旬才第一次來到建成的校園。那時校園的環境還不夠完善,我對於學校是否能如期開學甚至感到有些擔憂。

然而,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學校就窗明几淨、煥然一新。我想這就是「新」的力量。在一所新的大學裏,大家的工作態度、精神狀態都非常不同。就拿我們先進材料學域唯一的一名行政同事來說,她一個人負責我們整個學域的各種瑣事,無論是工作日還是周末,無論多晚,都能「事事有迴響,件件有着落」。我宿舍的水管有些問題,報修之後,十分鐘內就有工作人員到我家門口處理。這種速度,在世界其他的地方都很難想像。

這就是港科大(廣州)給我的感覺,它流淌着新鮮的血液,血液的養分、氧氣充足。在這裡,每一個人都很努力,對自己做的事情充滿熱誠。

我們接觸過您的學生,他們都非常敬重、甚至崇拜您,說您是他們心中的「大牛」和「女神」。您招收學生的標準是怎樣的?如何培養他們?

我最關心學生的Working ethics(職業道德)。套用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E=mc²來說,科研成果=智力X努力²。我認為,讀到博士,大家的智力差異不大,對於最終的科研成果,努力的影響更大。

我會關注不同學生的性格、能力和特長,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挖掘自己的興趣,不會強加一個方向給他們。有的學生特別性格敏感,有的學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導,有些學生不喜歡老師過多干涉,等等。因材施教知易行難,應該要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尊重和耐心。

每個星期六是我和學生的組會時間。從早到晚,我會安排每個學生單獨半小時的會議。我還有個「壞習慣」,就是晚上十點以後會去實驗室看看他們做的情況怎麼樣,學生有問題可以隨時問我。

科研上、工作中,我是高標準、嚴要求。我跟學生講,高老師說的不一定就是對的,科研怎麼做,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直接指出來。對於學生,我也許稱不上是一個特別Friendly(友善)的人,我指出他們問題的時候會比他們預想的嚴格得多。但是在生活中,我對每個學生都非常愛惜。

高平在港科大(广州)校园

您是先進材料的學域主任,在招聘教師方面,您最看重什麼特質?

最基本的原則,叫「科學有高度」,我們看重新老師的基礎專業能力。其次要看候選人是否能夠和其他人合作。現在單一學科發展十分局限,很難做出有高度、有影響力的科研。最後,候選人是否對自己的科研發展有明確的規劃,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優秀人才的招聘是雙向選擇的過程。人才最關心的就是自己未來的發展、學生的水平、實驗室的條件等等。我們港科大(廣州)採取一種新的模式,並不資助教師個人名下的實驗室,而是建立主題鮮明、涵蓋面更廣的Theme-base lab主題實驗室。在面試的時候,就要和候選人進行充分的溝通。我們招聘到的新教師,大部分對我們的理念都比較認可。

總結而言,紮實的基本功、開放的心態,有決心、目標、清晰的規劃,是我們在甄選人才時最為看重的品質。

如果用一句話推介港科大(廣州),邀請更多人才加入,您會怎麼表述?

這是未來發展最好的地方。如果你對未來有憧憬,你就應該來港科大(廣州)!

發佈日期
2023年02月08日
分類
科廣人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