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创新:这就是港科广的学术青年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在港科大(广州)
有这样一群学术青年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自找苦吃”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功能枢纽

刘易:走遍珠江的“公路科考”

历时86天,途径6省,共走过15273公里,2022年12月至今年4月,功能枢纽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EOAS)助理教授刘易带领课题组完成了珠江全流域旱季科学考察工作。

“很多知识可以在文献里获取,很多结果也可以在数据分析和模型里求得,但我们这个学域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总还是得有人去实地看一看。”——这是课题组出发的初衷。

一路上的科考工作,经历过因为新冠被迫中止的困境,也遭遇过路上车胎出问题、无法按时补给的窘境。一辆车,五个人,刘易带着队员们上山下乡,每天驱车200-300公里,进行了一场“公路电影”式的科考。但不同于公路电影里的主人公一路行驶在丝滑的马路上,科考队员们在考察跨流域区域时,通常路线曲折。

云贵高原,地形奇特,在游客看来风景美不胜收。但在科考队员眼里,这里地势险峻,困难重重。他们需要先驾车上山,爬上山顶,过后再下山走到低洼处的河谷进行采样。大部分采样点人迹罕至,科考队员一步一个脚印,踩出了一条路。

队员们深夜还在山里采样

让刘易感到意外的是,港科广的青年们丝毫不娇生惯养,反而刻苦耐劳。科考队出发时正好遇上疫情爆发,队员们接连生病。康复后又恰逢春节,考察进度令人担忧。就在此时,队员们主动提出可以放弃春节休假,令刘易十分感动。

科考队从港科大(广州)出发
后备箱满是采样用的设备仪器

除了要应对突发情况,队员们学习能力也让刘易感到惊喜。三名队员此前并无这么大规模的野外经历,一些仪器的使用、现场的注意事项、现场样品处理等重要内容都是即学即用,而且当天的样品必须保证当天处理掉。令人欣慰的是,不管熬到多晚,即使光征服一座山头就花掉了大半天的时间,队员们也始终坚持到最后。

可以说,科考路上,既有祖国大好河山的赏心悦目,也有夜深人静专注潜心的研究。

对于港科广的青年们,刘易十分看好。他希望在这么好的平台上,交叉学科先进的理念中,学生们能坚持自己的科研理想,多走出去看一看,脚踏实地地完成想要做的事。

信息枢纽

王泽宇:我在元宇宙里修文物

位于我国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然而,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盗凿、自然风化等各种破坏十分严重。特别是上世纪前半叶,由于战乱管理空虚,许多佛像、碑刻、浮雕等文物遭受盗凿,在海外流离失所。

与北京大学和天远三维的研究者合作,王泽宇的研究团队如今可以让游客戴上VR眼镜,在三维重建的数字石窟里进行沉浸式和交互式的游览。一些已经丢失或被破坏的文物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数字修复。

参加过叙利亚古城重建、敦煌舞蹈动作捕捉等数字文化遗产项目,王泽宇对于在虚拟世界内修复文物很有感触:“一方面感到很痛心,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包括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让这些文物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舞者模拟敦煌壁画舞蹈的姿态并进行动作捕捉,与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合作“窟·舞”(Cave Dance)项目

在北京大学毕业后,王泽宇前往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学习。临行前,他在朋友圈发表感慨:此别不言凌云志,故友故国总关情。去年,王泽宇归国,谈及青年们的变化,他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点:“宏观上来说,我们的青年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能够平视这个世界;但对于个体的发展大家也都存在焦虑的情绪。”

2023年3月,王泽宇在上海主持虚拟现实顶级国际会议IEEE VR论文分会场

针对这一现象,王泽宇给港科广的青年们提出建议:要认识到焦虑是很正常的,它是我们正在成长的体现,但也要注意避免陷入用单一指标与他人比较的陷阱。应该多思考真正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培养更加专注自身成长的健康心态,从而更好地保持本心。

系统枢纽

孙晓通:一辆自行车画出智能交通蓝图

在港科广,师生们如果想乘坐公交去附近的大型商场购物,路线是这样的:出了学校门,步行10分钟至地铁站,坐5站地铁,再步行约10分钟抵达。在人流量普通的情况下,单程耗时36分钟。如果打车替代步行,时间或许会更短,但全程需要付三次款。

有没有一个平台可以“一价全包”?即不管从起点到目的地需要换乘多少交通工具,只用付一次款,并且下了地铁不用站在路边耗时等车,每一段路程之间的接驳都流畅丝滑——这是孙晓通和团队现阶段最想做的事。

距离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降低出行的时间精力成本、平衡出行方式,实现“出行即服务”(Mobility-as-a-Service)的理念。孙晓通的研究面向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运行与管理,着重于分析新型车辆技术与新兴出行模式在交通系统层面的影响,她利用交通网络建模及优化、博弈论、机制设计等理论方法提出新的交通管理策略。

来了港科广以后,为了了解南沙的交通,孙晓通只身一人驾驶一辆共享单车,走访了南沙的大街小巷,考察了常用交通枢纽。这样身体力行的调研在她看来并不特殊,曾在同济大学读本科时,孙晓通就经常通过课程作业、研究项目等机会,参与交通实地调查,用肉眼丈量交通流量。

孙晓通骑行南沙的随手拍

“南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这里离广州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区域内拥有完善、立体的多模式交通体系:有公路有公交有地铁有港口,除了机场,该有的公共交通设施都齐全了。可为什么交通还是不顺畅?”孙晓通发现,交通系统规划者往往只考虑到提供设施而忽略了设施使用的便捷程度,导致丰富的交通工具使用率并不高。

2020年,孙晓通在参加会议时做presentation

交通问题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问题,需要平衡用户均衡和系统最优。这其中,最难改变的是人的习惯。孙晓通认为,很多研究交通系统的科研人员一辈子都仅仅推进了社会交通的一小步,但做科研就不能因此望而却步。“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要被动地只接受社会给你的结果。多读多想多动笔,多讨论多交流”。

社会枢纽

周穆之:用科研打开更多的生活方式

关注个人生命历程话题的周穆之在港科广开了一门名为“生命历程研究”的课,课程介绍了“event history analysis 事件史研究”和“sequence analysis序列分析”两种定量分析方法如何作用于研究个人生命节点、重大选择等议题。不少学生课后表示“这个课真有意思”“上完这个课我眼界打开了”。随着世界的多样性越来越被看见,个体之间的不同人生选择也能绽放出各色美丽,让年轻的同学们意识到“我不必被某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束缚”,是周穆之开设课程的最大收获。

周穆之在霍英东研究院

本科学习生物化学,毕业后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而后又在职攻读硕士、在牛津读完博士,周穆之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记得在牛津读博的一次数据调查中,周穆之研究的议题是“生育对女性自我实现的个人信仰有无影响”。大部分人认为,女性生育后可能会花更多时间在家庭、孩子身上,但随机抽查了2万名英国女性的问卷结果表明:生育后的女性自我价值取向决定于她是否找到了工作。换句话说,如果一位妈妈她生完孩子后很快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她更倾向于不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更主张男女平等;如果一位妈妈生完孩子以后长时间内没办法继续工作,她可能会认为女性更应该传统一点。

周穆之在港科大(广州)给学生们上课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一直从事婚姻、家庭研究的周穆之经常被许多调查得出的科研数据颠覆了过往的认知,也正是因为这些出乎意料的瞬间,周穆之认为科研改变了她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港科广,读研读博期间的学生们正值青年,个人选择是他们面临的重要人生话题,也有学生在迷茫时向周穆之寻求帮助,周老师的解答往往让他们豁然开朗。对于青春正好的港科广科研青年们,周穆之给的评价是“睿智”,她希望所有青年们放下焦虑,脚踏实地。世界很大,少担忧、多实干是最好的出路。

红鸟硕士学部

周晋妮:用“开荒牛”的精神指导学生

在前不久的香港数码资产学会Hackathon 比赛中,周晋妮带领由红鸟硕士班同学组成的Touch the Metaverse团队参赛,并最终在130多个团队的激烈竞争中荣获冠军及“最具创新奖”两个奖项。

“因为竞争太激烈了,当时已经做好拿安慰奖回来,但在公布冠军发现是我们时,大家都很激动,我觉得这也是对红鸟硕士班前六个月自由学术探索培养模式的一种肯定。”周晋妮回忆道。

“从一开始便以创业者自居”,“具有开荒蛮牛精神” ——这是周晋妮对自己的评价。疫情期间,为了让同学们的项目能顺利进行,“阳”了的周晋妮在高烧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工作到深夜。作为新学校、新模式的开拓者,周晋妮要同时辅导32个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并针对同学们的项目特点进行个性化辅导。

周晋妮毕业于港科大,师从李泽湘教授,也深受他的影响。现在指导学生的方式也都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从问题和需求出发进行跨学科研究。早在2019年时的“先导计划”,周晋妮就开始运用这种培养方式。当时招来的13个学生都有创新创业的意向,最后在这些项目中诞生了两家公司,这也为红鸟硕士班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红鸟硕士班的同学都会修一门名为设计思维的课。作为本课程的负责人,周晋妮介绍道,设计思维是一种帮助同学们发现需求,定义问题并快速迭代、实用性非常强的方法论,它适用于所有学科,适合任何背景,不论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还是人文社科。这使得一直以来从知识和课本出发,相对比较被动学习的同学们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面对这些挑战,她给同学们的鼓励是“相信自己,勇敢探索”。她希望港科广的青年们能走出舒适圈,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不断突破自己。

踏实肯干、突破创新
是港科大(广州)科研青年的标志
未来的世界由他们创造
港科大(广州)的未来由他们书写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04日
分类
科广人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