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礼院士做客“大学论坛”,共议人工智能重塑化学研究

12月19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代表着高端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大学论坛再次启动,吸引众多师生关注。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驱动化学研究范式的革新”,荣幸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大学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创始主席、著名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白春礼院士作为主讲嘉宾,共同深入探索AI在化学领域的无限潜能与广阔前景。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主持论坛。他对白春礼院士的光临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与崇高的敬意,同时高度赞扬了白春礼院士在化学与纳米科技领域的非凡成就与卓越贡献。倪明选校长提到,本次论坛特别安排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学创空间举行,这里不仅是学校创新教学活动的前沿阵地,也是红鸟硕士班学生创新思想孵化与实现的梦想摇篮,体现了港科大(广州)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这些与大学论坛的宗旨完美呼应。他还指出,此次论坛的主题还与学校的融合学科的办学理念十分契合,鼓励师生们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化学研究及其他科学领域探索的深度融合,共同探索科研新范式。

倪明选校长主持论坛

随后,白春礼院士以“人工智能促进化学研究范式的变革”为核心进行演讲。他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融入科学研究,加速科学研究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范式转变。白院士强调,这一变革具有“革命性”和“颠覆性”意义,正在重塑科研范式,推动科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白春礼院士与在场师生分享“人工智能促进化学研究范式的变革”

在演讲中,白院士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的应用及前景。他提到,传统化学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实验周期长、数据处理复杂、分子结构与性质关系难以精准把握等。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引入,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预测目标分子的有效合成路径、加速化学反应的预测和新化学物质的发现、实现化学实验的自动化以及化学文献数据的深度挖掘等手段,人工智能正在极大地优化和加速化学研究的进程。

论坛现场

同时,白院士也客观分析了AI在化学应用中的现实挑战。他提到,目前缺乏高质量数据集、算法的化学知识融入不足、实验验证与实际应用的脱节以及计算资源与模型复杂性等问题,都是制约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问题,白院士提出了一系列加强AI for Chemistry的思考建议,包括加强系统布局和统筹指导、加大人工智能和化学交叉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加强化学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垂直领域模型建设等。

演讲结束后,现场师生踊跃提问,与白院士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针对观众提出的关于AI与其他领域结合、物理化学研究是否会被AI取代、AI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中的应用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等问题,白院士都给予了耐心而深入的解答,鼓励学生们要善用工具、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在学科交叉中寻找新的突破点。

论坛现场

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随后,倪明选校长代表学校向白春礼院士赠送了富有港科大(广州)特色的纪念品,包括记录学校发展历程的建校纪念册、以及由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设计的、融合科技与艺术性的学校鸟瞰图丝巾,以此向院士表达对其崇高敬意与衷心感谢。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3日
分类
焦点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