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领域知名学者云集港科大(广州)!共论地球系统科学的挑战、机遇与未来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地球系统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性构成巨大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系统科学思维,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手段,深入探究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了解各种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未来变化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0月14日至16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以下简称EOAS学域)在学校举办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高端论坛。论坛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挑战、机遇与未来”为主题,邀请了国内30余名地学领域知名中青年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领域的关键挑战、创新成果和未来机遇等前沿科学问题。来自不同地区高校、科研机构的百余名师生及相关人员到会交流。

10月15日上午,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高端论坛举行开幕式,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域李顺诚教授主持。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倪明选校长首先向来自各地的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随后介绍了港科大(广州)独特的学术架构和学科设置,以及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建立的过程,期待EOAS学域围绕地球系统科学的实践促进学校的学科融合、响应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倪明选校长致欢迎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张朝林副主任出席并致辞。张朝林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自筹建以来,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前沿交叉融合学科建设,力求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及界限,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这种先进的办学思路,与地球系统科学整体、交叉、融合的理念高度契合,也与地球科学部确立的科学前沿与国家需求“双轮驱动”的资助战略相一致。他相信这种创新性办学模式,将有力地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发挥协同效应,为地球系统科学的深化发展提供优良的平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张朝林副主任致辞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署理主任、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域郑君瑜教授代表学域全体人员对参会专家和人员表示欢迎,并对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郑君瑜教授为参会人员阐述了本次会议的主办宗旨与组织形式,并希望各位专家在分享精彩成果以外,围绕“地球系统科学的挑战、机遇与未来”的会议主题,为港科大(广州)EOAS学域如何建设具有鲜明港科大创新基因和跨学科特色的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建言献策。

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署理主任郑君瑜教授

随后,6场各具特色的分论坛顺利开展。各分论坛由特邀报告以及圆桌讨论组成,与会专家学者跨越传统学科藩篱,与主持人、观众互动交流,共同讨论地球系统科学的挑战、机遇与未来,现场讨论热烈、掌声不断。

分论坛01

刘绍臣
世界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Sapiens: Our Impacts on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曹军骥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报告题目:全球海洋气象导航现状与进展
王东晓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中山大学大海洋学科群建设实践收获
刘绍臣/张朝林/曹军骥(从左到右)

分论坛02

胡敏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主任
报告题目:大气颗粒物生成老化过程及辐射效应
李芳柏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报告题目:红壤铁循环驱动重金属污染治理原理及应用
王自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题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与公里级大气环境溯源预报
张强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主任、教授
报告题目:全球多尺度碳排放数据库建设与应用
张强/胡敏/王自发/李芳柏(从左到右)

分论坛03

黄小猛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地球系统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题目:气象智能大模型发展与展望
张干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题目:大气化石源CO₂的14C同位素示踪
邵敏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挥发性有机物测量技术: 从总量到效应
王新明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报告题目:Reactive nitrogen in the atmosphere
辛沛
河海大学大禹学院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冻融条件下的土壤水热盐运移研究
王伯光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南岭大气环境与碳中和野外观测研究站介绍
王新明/黄小猛/邵敏/王伯光/张干/辛沛
(从左到右)

分论坛04

王林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欧亚大陆北部极端高温与急流遥相关的联系 
葛茂发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实验室副主任
报告题目:大气化学动力学研究
关大博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
报告题目:全球面向碳中和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杨芳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珠江河口咸潮上溯情势变化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袁文平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面向碳中和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核算研究
傅宗玫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副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大气有机氮、棕色碳气溶胶来源、演化及环境效应
袁文平/关大博/傅宗玫/杨芳
(从左到右)

分论坛05

廖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地球系统模式中的气溶胶模式研发及气溶胶气候效应评估研究进展
董昌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海洋学发展现状与前景
林霄沛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院长
报告题目:全球变暖对海洋观测的挑战
经志友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Enhanced vertical flux and energy cascade by submesoscale turbulence in the upper ocean
经志友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Enhanced vertical flux and energy cascade by submesoscale turbulence in the upper ocean
廖宏/经志友/黄邦钦/董昌明/林霄沛
(从左到右)

分论坛06

李海龙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 
报告题目: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周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极端降水与水稻生长
郭华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地质过程与健康环境    
郑一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内陆河流域“水-生态-粮食”系统关联
郑一/李海龙
(从左到右)

论坛最后,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学域署理主任郑君瑜教授作结束语。

郑君瑜教授作结束语

郑君瑜教授表示EOAS学域处于起步阶段,正是自我定位及探索发展道路的重要时期,他代表学域全体人员对百忙之中拨冗参会的专家学者的支持与为EOAS学域发展提供的宝贵建议表达诚挚的感谢。本次论坛也是EOAS学域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学术活动,希望未来有机会再举办此类学术活动来展示EOAS学域的发展成果,并邀请各位专家学者有机会多到港科大(广州)交流。他同时也表达了港科大(广州)EOAS学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的决心,诚邀海内外地学英才加盟港科大(广州)和开展交流合作。最后,郑君瑜教授对参与此次论坛主办工作的EOAS学域全体教师、工作人员、学生志愿者们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10月16日下午,为期三天的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高端论坛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顺利闭幕。

会议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论坛为粤港澳大湾区从事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相关研究、学习的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大家在论坛中积极参与,交换见解,收获满满。

Release date
17 Oct 2023
TOPICS
Cooperation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