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无边界!INFH × SYSH联合微论坛速览(CHINESE ONLY)

4月22日下午,一场聚焦科研探索、共谋合作机遇的学术对话——信息枢纽与系统枢纽联合微论坛(INFH × SYSH Joint Mini-Forum)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办。

信息枢纽院长陈雷教授、系统枢纽院长李世玮教授及两大枢纽多名教授出席本次活动。论坛现场吸引了超过80位教职工及学生参与。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主任褚晓文教授主持论坛。

在致辞中,陈雷教授从开展科研合作时遇到的信息壁垒出发,指出这次论坛的宗旨所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合作一直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强调的两大重点,后者在“桌面上的讨论”较少。他指出,两个枢纽的学科之间存在着许多交汇和创新的可能性,本次论坛呼吁教师们畅所欲言,探索彼此在教育和研究上合作的新起点。

李世玮教授表示跨学科、无边界才能通未来。此次两大枢纽联动、群聚精英对话是难得的合作机遇,这将是枢纽间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的开始,未来枢纽也将尝试建立奖励机制以期促进科研合作。此外,他还特别指出论坛活动海报设计的巧思,采用两大枢纽主题色进行交叉设计,学科交叉融合、学术研究合作的论坛主题尽显。

此次论坛视觉设计由信息枢纽出品,以编织形式将两个枢纽的主题色交错相连,将跨学科融合的抽象概念具像化,展现枢纽间学科交叉融合的绽放之姿

论坛上,来自两大枢纽、八大学域的21位教授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展开分享,旨在跨越学科边界,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谋求学术合作。这些分享不仅展现了不同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进展,也为交流碰撞、灵感迸发带来了可能性。

本次论坛的内容主要包含五个主题:

机器学习理论

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

人工智能与生物

高效的人工智能和计算

人工智能的应用

Part 1. 机器学习理论

人工智能学域副教授岳玉涛以“Multimodel Perception Fusion and Machine Consciousness”为题介绍了相关工作和研究兴趣,其中他在工业界的项目经验非常具有吸引力。

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助理教授王文佳以“Machine Learning Theory and Nonparametric Statistics”为题介绍了他的不确定性量化和机器学习等近期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学域和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联聘助理教授王林以“Building Foundation Models for Intelligent Systems: A Bio-inspired Sensing Perspective”为题,介绍了他目前基于具象人工智能的基础模型上的相关研究,强调了3D场景理解、地图绘制和导航,以及智能系统的应用(XR,机器人)的应用。

Part 2. 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

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学域助理教授朱磊以“Deep Models for Vision and Healthcare”为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应用。

人工智能学域助理教授梁俊卫以“Towards General Household Robots ”为题介绍了他的研究实验室对通用家用机器人的关注,强调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增强日常任务和家庭自动化方面的潜力。

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学域助理教授宋杰以“4D reconstr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为题,介绍了他在4D重建领域的研究及其应用。

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和人工智能学域联聘助理教授王泽宇以“Synergistic 3D Content Creation with Human-Centered Generative AI”为题,从计算机图形学的角度展开对人工智能内容创作的研究的介绍。

Part 3. 人工智能与生物

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域助理教授刘克飞以“Decoding of neural signal during spatial navigation”为题,介绍了他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如通过收集神经元信号,解码动物移动的轨迹、定位。

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助理教授张延林以“Computational 3D Genomics”为题,展示了他结合机器学习和生物学的相关研究。

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域助理教授储棂椤以“Cell face-recognition and medicine”为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在细胞识别上的研究工作,并表达了与人工智能方面专家合作的意向。

Part 4. 高效的人工智能和计算

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主任褚晓文教授以“High-performance Machine Learning”为题,介绍了由他本人、罗琼教授、文泽忆助理教授领导的专注于高绩效机器学习的研究小组。该小组的研究领域包括高性能计算、GPU计算、数据分析等。他还强调了该小组在机器人、运输、生物信息学和互联网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兴趣和合作意愿。

物联网学域副教授Dirk Kutscher以“Distributed Computing as a Platform for Systems”为题,分享了他未来基于分布式计算展开的研究兴趣。

物联网学域助理教授陈煌栒以“Towards Efficient and Resilient Ubiquitous Intelligence”为题,介绍了开发高效系统的挑战和限制,并讨论了在合作感知中平衡性能和通信边界的必要性,以及探索潜在防御机制的重要性。

Part 5. 人工智能的应用

智能交通学域助理教授郑心湖以“Towards cooperative perception: an efficient selective multi-modal multi-vehicle information fusion”为题,介绍了智能交通领域中无缝连接和智能系统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关于合作感知的项目以及平衡性能和通信需求的挑战。

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助理教授李雷以“AI-driven Intelligent Driving”为题,分享了他在智能交通研究上遇到的挑战,表达了与智能交通方面的专家的合作意向。

智能交通学域助理教授孙晓通以“Implication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on the Operations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为题,介绍了课题组如何理解这些新兴生态技术及其对交通系统运营的相关服务的影响,以此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智能制造学域助理教授杜娟以“Data Analytics for Smart Manufacturing”为题,探讨了工业数据分析和数字化制造领域的研究主题和挑战,强调需要跨学科的努力以及与数据科学领域的合作,以应对这些挑战。

智能交通学域和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联聘助理教授梁宇轩以“Deep Learning for Spatio-Temporal Data”为题,介绍了时空数据的概念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学域助理教授韦玮以“Intelligent planning of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for new energy vehicles”为题,表达了她对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人工智能和语言模型的兴趣。

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助理教授Raul MASU以“HCI applied to Music practice: artistic visions and assistive technology”为题,介绍了他在人机交互音乐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展示了这些技术在多种人群场景中的应用。

最后一位分享嘉宾智能交通学域助理教授朱美新以“AI-driven intelligent driving”为题,介绍了对于驾驶行为、自动驾驶和一些智能交通的研究。

21位教授发言后,陈雷教授和李世玮教授对本场论坛上的研究做出点评,讨论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跨枢纽联合项目提案的初步设想,强调了跨枢纽跨学域合作取得重大成果的潜力。

随后的自由交流环节,两个枢纽的老师更进一步地沟通探讨。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也对今后跨学科合作充满信心和期待。

INFH × SYSH联合微论坛是学科交叉融合主题下,两大枢纽对学术合作的积极探索。未来,两大枢纽在科研工作、学术探索、机制建立等方面将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携手打造良好的科研合作生态圈。

Release date
28 Apr 2024
TOPICS
Cooperation
Share to